爲什麼附子無姜不發熱?

梁辛


首先任何一句話都有它的前因後果,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呢?是因為附子善於回陽救逆,而附子回陽救逆多多和乾薑搭配,這是張仲景用藥的一種規範。如四逆湯,乾薑附子湯,四逆加人參湯諸方,其實說這一句話的人是想表達一種附子乾薑相配可以相互協同,增強回陽救逆的功效。但實際上附子這一味藥,功效遠遠不至於這些,也並不是搭配了乾薑才會熱。其中的真武湯,桂枝附子湯等等方子,附子是中醫常用的一味藥,可以實衛氣,回陽氣,溫腎氣,主走少陰,為少陰寒證之主要,其中用藥的精髓豈是這樣一句話能夠概述的。


金匱真言


附子無姜不熱,主要指附子是喜走而不收,乾薑是守而不走。附子是大熱的,是喜歡遊動的,可走十二經絡。乾薑是也是大熱,遊動性沒有附子大,靜止性大於附子。習慣上乾薑配附子,一動一靜,靜行互補,所以習慣上叫附子無姜不發熱。


手機用戶61066005564


附子入腎,回陽救逆,乾薑入脾胃,溫中焦,助中焦陽氣生髮。腎為先天真陽,脾是後天生髮之處。腎陽的正常工作,需要後天脾陽的補充,所以附子配生薑,猶如火上加柴。生髮陽氣生生不熄。附子回陽,若無生薑相助,猶如無根之火。回陽無力。


曾醫生工作室


傷寒論中有。附子:大辛熱,溫燥而剛猛,其性走而不守。回陽救逆之效力強,溫腎助陽效亦佳,並能祛寒溼療痺痛,但溫中散寒之力遠遠不及乾薑或生薑,故走而不守。 乾薑:辛熱而溫燥,能走能守,但其性不及附子之剛猛。長於溫中散寒而止嘔,又能溫肺化痰,通心助陽。回陽救逆之力強不及附子,多以本品輔助附子增強回陽救逆。



此問題錯誤!大黃附子湯、附子瀉心湯、附子梗米湯、甘草附子湯、附子湯、芍藥甘草附子湯等,均無用姜。所謂附子必用姜一說,實為以耳為目而不讀書之過。另有生附配乾薑、炮附配生薑之說,亦不足全信,須知姜炭、乾薑、炮姜、生薑皆有其用,豈能以乾薑、生薑盡概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