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鹿竟然能戰勝一個國家,這計出得巧妙

管仲作為齊桓公最為看重的大臣,擁有驚人的軍事才能和政治實力,被後世稱讚為華夏第一相。齊桓公能稱勢一時,叱吒風雲,這一切都離不開管仲在背後的指點迷津。可以說,管仲融匯了兵家所有的軍事思想,巧妙化用在每一次對外戰役和國家管理之上,運用得爐火純青。就好比在攻打楚國一事上,管仲讓齊桓公收購對方所有鹿,令齊桓公迷惑不解。

當年,齊桓公想攻打楚國,卻始終沒把握能贏,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幸得管仲妙計,不戰而勝。

買鹿竟然能戰勝一個國家,這計出得巧妙

​在春秋時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國家中的強國。楚國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行事更加獨立,經常幹違反周朝立法的事情,令一向尊敬周王室為正統的齊桓公很是不滿。齊桓公想要討伐楚國,可又見對方實力與自己勢均力敵,一旦真的打起來,還不一定能打勝仗。

因此,儘管齊桓公對楚國不滿,卻也格外規矩,不敢輕易發起戰爭。一次,齊桓公終於忍不住了,問其身邊的管仲,到底怎麼做才能戰勝楚國,自己想要討伐對方,可又怕實力不足。管仲眼睛一眨,計上心來,說是出高價收購楚國大量的鹿就能戰勝對方。這一計劃說出來後,齊桓公一頭霧水,完全不明白管仲話裡的意思。

在計劃開始執行時,楚國一度夜郎自大,自以為國家富強起來了,連齊國都要高價跟他們買鹿。楚王得意地跟大臣們表示這是楚國的福氣,一旦高價賣給對方,楚國的國庫也就充盈起來了。一時間,楚國上下統統走上了賣鹿的謀生之路,各個湧入山間捉鹿,成為山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與此同時,管仲又悄無聲息地讓手下去往楚國收購大量糧食,在那段期間囤下糧食好幾倍。

就在楚國百姓個個賺得盆滿缽滿之時,齊國大軍卻如潮水般湧入了楚國大門。齊桓公作勢讓聯軍攻打楚國,士兵身披鎧甲,手執大旗和標槍,胯下是奔騰的馬匹,浩浩蕩蕩而來,勢不可擋。此時此刻,楚國邊境被封鎖了,國門大敞,楚國百姓四處奔逃,內外交患,引起楚國動盪。楚國大批大批百姓為了保命,個個奔逃去往齊國,一時間兵荒馬亂,塵煙滾滾。

原來,管仲的買鹿計劃是這樣的:先在楚國高價收購大量的鹿,讓楚國百姓拋棄農作,去往深山捉鹿謀生,讓楚國逐漸斷了米糧。再而,管仲派屬下去楚國買掉剩下的糧食,讓楚國賺取賣鹿錢,卻耽誤了農時,以至於幾個月內沒法收割糧食。等到齊國大軍進軍楚國,楚國短期內會缺米少糧,為了保證軍隊糧食充足,楚國必須要收購糧食,而那時,邊境將被齊國封鎖。

在管仲的妙計之下,楚國第一年發生大規模饑荒,第二年百姓紛紛湧入齊國,第三年終於向齊國投降,這一戰,齊國不戰而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