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300萬冊暢銷書作者的新書:躍遷,適應這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解讀300萬冊暢銷書作者的新書:躍遷,適應這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之前我給大家分享過一本銷售300萬冊的暢銷書《拆掉思維裡的牆》,是古典寫的。作者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當他的新書《躍遷》上市,我馬上找來看,不錯,一如既往地有收穫。

今天和大家分享書中的精華:

解讀300萬冊暢銷書作者的新書:躍遷,適應這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1、 躍遷:在互聯網的時代,要更新舊思維,建立躍遷思維。

什麼是躍遷?

作者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

他曾經每天聽英語新聞廣播,連續三個月好像沒有什麼長進。那個時候,他迷吉他,正準備放棄英語去全力學吉他。他的吉他老師反過來勸他:“別放棄,再等等。音樂裡有個階段叫燻耳朵,要不斷地聽好東西,然後聽著聽著你都以為自己忘記這事了。有一天,你就成了。”

一天早上,他突然發現自己一邊騎單車,一邊不經意地聽懂了所有的英語內容,而且一點兒都沒反應成中文。

從這個案例,可以理解“躍遷”,其實就是指潛移默化、從量變到質變的蛻變。躍遷中,個人努力和收益,是非線性的,巧妙地通過科技、平臺和社會規律,可以多倍放大。

解讀300萬冊暢銷書作者的新書:躍遷,適應這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以前的人,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種思想在互聯網時代,已經不太適用。

比如,以前寫一篇“國學”的文章,只能通過發表在報刊、雜誌、博客上,訂閱、關注的人,才能看到。

如今,類似“今日頭條”這樣的媒體,帶有智能算法,會給你的文章打上標籤,自動推送給對“國學”感興趣的用戶。

如果用戶認可,評論、轉發、點贊,智能算法又會把你的文章,推薦給更多的用戶。普通的文章有幾十,幾百人閱讀,好的文章有上萬,十萬,甚至幾十萬人閱讀……

這就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是“一分耕耘,N分收穫。”

解讀300萬冊暢銷書作者的新書:躍遷,適應這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2、聚焦:高手就是在高價值領域,持續做正確動作的人。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很早就是好朋友。比爾.蓋茨的父親邀請巴菲特共進晚餐時,讓他們倆玩了一個遊戲——在手上寫一個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詞。兩個人的答案居然完全一致:Focus(專注、聚焦)

現代人因為選擇太多,機會太多,誘惑太多,經常撿到芝麻,丟了西瓜。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選擇一個自己擅長、喜歡的、有高價值的領域,持續下去,才容易成為高手。

高手戰略,就是找到高價值區,戰略性專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勝。

解讀300萬冊暢銷書作者的新書:躍遷,適應這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3、迭代:新手看勝負,高手看概率。

高手知道,所有的大勝,都是細小優勢的持續迭代形成的。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人——阿蒙森,就是用這種方式取勝。

1911年10月,有兩位探險家同時挑戰南極點,一位是挪威的阿蒙森,一位是俄羅斯的斯科特。他們同時分兩路出發,競爭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榮譽。當年12月5日,阿蒙森成功地把挪威的國旗插在南極點,而斯科特探險隊的5名隊員在探險途中不幸全部遇難。

這兩支探險隊有什麼差異呢?

在整個探險過程中,阿蒙森一直堅持持續推進的原則。在天氣好時絕不走得太遠,以免筋疲力盡;在遭遇惡劣天氣時,也堅持前進,保持進度。他把探險隊每日的行程控制在15-20英里(約24-32千米)。

另外一支探險隊完全相反,在天氣好時,斯科特讓隊員們全力以赴,而在天氣不好時,則躲在帳篷裡抱怨鬼天氣。

好天氣帶來的“暴利”破壞的不僅是你的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態和預期,帶著這樣的僥倖心理進入嚴酷的南極雪地,根本沒有生存的餘地。

持續迭代,弱小優勢持續迭代,會產生強大的力量。

解讀300萬冊暢銷書作者的新書:躍遷,適應這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4、頭部:專注於做高價值、高優勢的事。

頭部,就是你所在賽道里的高價值並且有優勢的領域。

先確定高價值,再思考優勢。

不要因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為有價值才做。不要因為便宜而買一件衣服,要因為值得才買。不要因為彼此習慣了就結婚,要因為相愛才結。

解讀300萬冊暢銷書作者的新書:躍遷,適應這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如果你認為文章有益,歡迎留言、分享、轉發,傳遞知識,分享智慧。

每日讀書,不忘初心

今日閱讀:《躍遷》 古典 著 俞敏洪 序

每天讀一本書,喜歡可以關注易瑾還,我們一起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