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故事:縣令查案限期10天,他用3天做一事,第4天就破了案

唐朝故事:縣令查案限期10天,他用3天做一事,第4天就破了案

唐朝,昆明池邊發生了一起案件,引起了皇帝的重視,下令要求官員10天內就將案子查清,否則就要革職查辦。

這個案子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受害人既不是朝中高官,也不是民間德高望重之人,連富二代都不算,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平民。案件是一起搶劫殺人案,與同類型案件比較,也沒什麼特殊之處。

但是,這作案地點就有被重視的資本了——昆明池。

唐朝故事:縣令查案限期10天,他用3天做一事,第4天就破了案

這裡說的昆明池,可不是北京頤和園裡的昆明湖,而是在長安(現在的西安)的那個昆明池。長安也是唐朝的首都。

昆明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他為了練習水軍攻打南越,在那裡圍了四十里地,挖了人工湖,後來就變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場所。

來長安的人,上至皇親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甚至外國番邦之人,都會慕名來昆明池泛舟遊湖,吟詩作對。唐朝史學家、詩人李百藥與同僚一起在昆明池遊玩後就寫過詩。

《和許侍郎遊昆明池》:“神池望不極,滄波接遠天。儀星似河漢,落景類虞泉。”

可見昆明池之盛名。這裡發生案件,當然會引起皇帝的重視,但10天的期限卻讓調查的官員、衙役心急如焚。

唐朝故事:縣令查案限期10天,他用3天做一事,第4天就破了案

長安令張松壽剛被提拔,凳子還沒坐熱,就遇上這樣棘手的案子。

案子的難處不在審理,不在找證據,而在於茫茫人海中找到那個兇手。

張大人帶人勘察現場。來到昆明池邊案發地點,他望著池水犯了愁,到何處去尋犯人呢?不過,他肯定人沒離開長安,因為他已經在案發後將長安城門嚴密把控了。

他命人四處搜尋線索,尋到者重賞,自己也在附近查找。他見一老婦在附近的一顆柳樹下買小吃,便上前問話。

他問:“老人家今年高壽啊?家裡可有子女?在這裡賣小吃多久啦?可知這裡昨天發生命案啦?”

唐朝故事:縣令查案限期10天,他用3天做一事,第4天就破了案

老婦見他一副官家人打扮,便一一回了。她今年快70了,有子有女卻遠在外地,在此做買賣都快20多年了,而且一直就在這附近。她說:“昨天那事誰不知道啊。沒見今天來的人特別少嗎?就算來玩,也會避開這裡。而和我一樣做買賣的人家,為了避嫌,這幾天也不來了。”

張大人便問:“您不用避嫌嗎?”

老婦笑道:“老婆子都快70了,還怕啥?等事情過去了,生意就好了。我也不用避嫌,誰還能把我這個老婆子當成搶劫殺人的兇手不成,老婆子可沒這個力氣。”

張大人也跟著笑了,笑著笑著,面容一收,心生一計。

唐朝故事:縣令查案限期10天,他用3天做一事,第4天就破了案

他向老婦介紹自己的身份,並請她去衙門協助辦案。老婦畏懼,答應了。

張大人用馬馱著老婦回的衙門,路上行人見了,議論紛紛。又在衙門裡好吃好喝的招待老人家,案情只是稍稍詢問。老婦心中詫異,但是也不多問。

同時,張大人在長安城的搜捕也沒停止,城內氣氛仍舊緊張。3天后,他命人將老人家送回原地,又告知她,會派下屬在她附近觀察。若有人來詢問案情,請她給個提示,下屬就會來抓此人。

老婦回昆明池原地,也是被馬馱著回去的,路上行人見了,交頭接耳的議論。老婦如往常一般賣小吃。但昆明池案發地附近,人仍然很少,只有零星一兩人從此經過,也並無人買小吃。過了大半天,有一人上前,同老婦搭話,問道:“聽說你在衙門裡呆了3天,大人可有什麼發現?”

唐朝故事:縣令查案限期10天,他用3天做一事,第4天就破了案

老婦一邊應付一邊給下屬做了個手勢。下屬上前一把揪住此人,將他抓到了衙門。

張大人審問他,並派人搜查此人的落腳之處,搜出了被劫的財物。這下,這人不得不招認,確是他犯的案。下屬們都覺得張大人神機妙算,一次就能抓住真兇。

張松壽但笑不語。

此案,第4天就破了。

唐朝故事:縣令查案限期10天,他用3天做一事,第4天就破了案

這個案子與板橋客棧案(《欽差重審冤案,從300人中找出真兇,只因他連續3天做了同一件事》)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張松壽與蔣恆都是利用案犯“做賊心虛,回案發地查探情況”的心理破的案。但是為什麼蔣恆要判斷3次,而張松壽只要1次就抓住了真兇了呢?

我認為是和案發的地點有關。板橋客棧一案發生在縣城內,人多也雜,但首先能確定熟人辦案。在街坊中,案件有所討論很正常,唯有問了3次以上的人,才顯得對此案關注度太高,引人懷疑。

而昆明池案發生在類似於旅遊勝地的地方,遊客多且雜,還有皇帝“10天內破案”的高壓命令和張松壽城內嚴密搜捕的氛圍,在正常情況下,遊客與生意人都會避開,專門去案發地跟老婦人詢問案情的人,即便只問了1次,也令人側目。

你們怎麼想呢?

這個故事取材自唐代張鷟所著的《朝野僉載》卷五,有改編。《朝野僉載》是作者收集整理民間奇聞異事而寫成的筆記小說,內容誇張虛構。

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有很多奇聞趣事被記錄在古書裡,我會持續分享。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