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講個故事:真實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許並未征方臘……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宋史·徽宗本紀》載:宣和三年二月,盜宋江犯淮陽,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史·張叔夜傳》載:叔夜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聲言將至。張叔夜使間者覘其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令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嘉慶海州志》載:宋江起河朔,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徑趨海濱劫鉅舟十餘,為知州張叔夜伏兵誘戰,燒船,擒,降,殺之。

宋江(1073~1124),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第一號人物,為梁山起義軍領袖。

宋江在海州被降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據正史記載,宣和三年(1120年),梁山泊英雄好漢打到海州。之前,宋江等人在河北、京東一帶舉義旗,轉戰10郡,所向披靡,各地聞風喪膽,沒有敢和他們正面交鋒的。

宣和二年十一月,義軍同朝廷調來的曾孝蘊部隊激戰一場。接著在沂州(今山東臨沂)和知州蔣園的軍隊又接上了火。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南下攻沭陽縣城受到重創,然後移兵至海邊。

傳言宋江等人可能要攻打海州城,準備以雲臺山為依託,與宋室作長期抗衡。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宋徽宗下詔給剛剛以徽猷閣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張叔夜,令其設法招降宋江。

宋江和起義軍副將吳加亮等人,截獲了十餘艘官軍大船。他們仔細分析了海州濱海的特點和城防情況,決定從海上突破,直取海濱。然而這一切,都被張叔夜所派的偵探窺視到了。

張叔夜連忙招募敢死隊1千餘人,在近城設伏,同時將精兵埋伏在海邊;然後,再派出小股士卒趕往海濱誘戰,誘義軍棄海登陸。

雙方開戰後,伏兵蜂擁而上,舉火燒燬了宋江的船隻。宋江雖然率部勇猛拼殺,但見船隻著火、退路已斷,也不免有些慌亂。這時,張叔夜又乘勢發動全面進攻,俘虜了副將吳加亮。宋江在重兵包圍之下,痛感大勢已去,不得已率部投降。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海州民間流傳,戰死的義軍葬在白虎山下,稱“好漢塋”,並有詩道其事:“白壁虎山陰,墳壘草木青。問是誰家墓,梁山好漢塋。”

從宣和元年十二月至宣和三年三月,宋江領導的起義只堅持了一年零五個月。

白虎山上張叔夜題名碑也間接證明了這一段歷史,文曰:“微酞閣待制知州事張叔夜宣和庚子重陽日同登……”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張叔夜海州設計擒宋江,了卻朝廷一大心患,名聲大震,不久便被提拔為濟南府知府。後又被調到京都樞密院任職。後金人入侵,開封淪陷。張叔夜在抗擊金兵時負傷,和宋徽宗、宋欽宗一道被金人俘虜。張叔夜效忠,誓不投降。在押解北上途中,絕食而亡,享年62歲,死後賜字忠文。

宋江有無徵方臘?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宋江投降以後,宋江有沒有去徵方臘?史學界爭論頗大。

方臘起義與宋江起義幾乎同時發生,從起義規模上講要比宋江起義大得多,影響也大得多。

關於宋江投降後被宋朝派去鎮壓方臘一事,史書中有記載。如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楊仲良的《通鑑長編紀事本末》、《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記載宋江投降後隨官兵前往鎮壓方臘起義,宋江從農民起義領袖變成了屠殺農民起義的劊子手。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但1939年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記載“宣和二年,浙江方臘起義,……可存領其他三將兵,冒矢突陣,力擒方臘。……班師京途中,又奉命鎮壓宋江起義”,說宋江沒有去徵方臘,折可存是在徵方臘勝利後才奉命鎮壓宋江起義。同是史料,孰真孰假,史學界爭論不休。

也有一說,宋江是在征討方臘後又乘機造反,被折可存率兵鎮壓。

梁山起義在歷史上影響如何?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有宋三百多年,大大小小爆發的農民起義有幾百次之多,這是歷朝歷代都不曾有過的。

在宋代幾百次的農民起義中,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不論從規模還是影響上講,都是較小的一次。宋江起義大小頭領也只有36人,與方臘起義規模相去甚遠,與《水滸傳》中108個好漢也相去甚遠。據考證,宋江沒有與高俅正面“交過手”,更沒有“兩贏童貫”“三敗高俅”。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那麼,它的影響何以那麼大呢?首先是南宋時編《宣和遺事》把這次起義演義化、故事化,使人讀後頗覺生動、逼真。其次是明人羅貫中、施耐庵寫的《水滸傳》,更是以梁山泊英雄好漢為主線,才使梁山泊與宋江的故事深入民間,影響越來越大,幾乎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

綜合整理:木目。文章參考:《海州區志》、《連雲港地方史稿》、《連雲港歷史文化研究文集》、《錦屏山志》、《嘉慶海州志》、《連雲港民間傳說》、 網絡相關文章、詞條,文章採用通說或公開說法,部分內容待史料考證。

给你讲个故事:真实的宋江在海州被降,也许并未征方腊……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值班總編:王海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