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預知自己的後半生,你所做的選擇會不一樣嗎?

如果提前預知自己的後半生,你所做的選擇會不一樣嗎?

如果提前預知自己的後半生,你所做的選擇會不一樣嗎?

如果你能夠提前預知自己的後半生,你所做的選擇會不一樣嗎?這是我在閱讀王安憶的《長恨歌》時產生的一個問題。

當你做出某個決定時,你的人生就已經發生了轉變。只是轉變真正到來時,需要時間。也許你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走到這樣的境地,其實,在多年前,某個小小的決定,就註定你會走上這樣的道路。

《長恨歌》講的是一個上海普通弄堂裡的女人王琦瑤四十年的情與愛。通過王琦瑤一生的故事,從側面反映出上海這座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

四十年代,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機緣巧合競選上海小姐,奪得第三名,被稱作“三小姐”,從此開啟了命運多舛的一生。

出名之後不久,被某一位上海的高層人士看上,做了“李主任”的情婦,住在愛麗絲公寓,成為“李主任”的“金絲雀”。

上海解放,“李主任”飛機失事遇難,王琦瑤從愛麗絲公寓搬進了“平安里”弄堂,自食其力,開了一家診所,給人打針,維繫生活。

在平安里弄堂的日子,表面上看起來平淡似水,但她內心的情感卻波濤洶湧,她未婚生育,生了女兒薇薇,並將其撫養成人。

女兒出嫁去美國後,她的家又熱鬧起來,有不少年輕人來她這裡聊天,她與一位二十多歲的老克臘相好。女兒同學的男朋友長腳為了搶她盒子裡的黃金,勒死了王琦瑤。終結了她一生四十多年的時光。

這個故事倒也不是多麼精彩。看完王琦瑤的故事,我在想,她的人生是什麼時候發生轉折的?原本她只是上海弄堂裡的一位普通女學生,為什麼最終走上了那樣的命運?

她人生的轉折點發生在她中學時,在好友的陪同下,第一次去攝影棚試鏡,雖然她沒能成為電影女主角。但給她拍攝試鏡的導演把她推薦給攝影師朋友程先生,程先生將她的照片寄給《上海生活》,被該雜誌選為封面。然後她成為了“上海淑媛”。

後上海開始競選上海小姐,王琦瑤在好友蔣麗麗等的鼓勵下,也參加了上海小姐的競選。

在她競選上海小姐時,那位給她試鏡的導演來勸她,大意是走上這條路,就難以回頭了。不知道為什麼,導演的這番話一直印在我的心裡。如果她當初沒有參加上海小姐的競選,她就也不會成為“李主任”的情婦,她的一生應該是另一種模樣。也許,她會嫁給程先生,和他過著相夫教子平凡的生活。

但一切其實早在她第一次試鏡的時候,就發生了改變,她的心氣是不會讓自己就過著平凡的生活的,她要努力爭取一切機會。

當她競選成為“三小姐”後,也就意味著,她是很難選擇程先生作為自己的丈夫的。她在等待更好的機會。當那位“李主任”出現時,當他也表現出喜歡她的樣子,他們火速發展,沒見幾次面,她就搬進了“李主任”為她租的愛麗絲公寓,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生活更多的是等待,等待著“李主任”的偶爾到訪。

去拍攝現場試鏡,看似是一個平常的機會,卻改變了她的一生。你很難說,如果時光倒流,她能重新選擇,她還會作出同樣的選擇嗎?

如果提前預知自己的後半生,你所做的選擇會不一樣嗎?

在被長腳掐死的那一瞬間,王琦瑤彷彿看到了多年前她第一次去片廠,看到了那個躺在床上的女兒,當時的她不知道這個扮死人的女人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才明白,那個女兒就是她自己,原來結局在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在閱讀王安憶的《長恨歌》時,我想起了張愛玲的《沉香屑·第一爐香》裡葛薇龍的故事。葛薇龍也是一位上海女子,她跟隨父母去了香港,後來父母回了上海,她卻一個人留在了香港,去求助她的富孀姑母梁太太,後來成為姑母吸引年輕男人的誘餌。

第一遍閱讀時,我並沒有讀懂這個故事,我不明白,葛薇龍為什麼要走上這條道路,她明明可以選擇更好的道路。

王琦瑤的故事,幫我讀懂了葛薇龍。當她第一次去找姑母時,就註定她會過上那樣的日子。她的父母和姑母幾乎是不來往的,她想必也是有聽說過姑母的故事。但在是否離開香港的緊要關頭,她卻想到找姑母幫忙,也許她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姑母吸引年輕男性的工具,但她至少是有意識到,自己要陷入一個深淵,而她卻堅決地朝著這個深淵走去。

她一個人來到姑母家,當她第一次踏入姑母的華豔的豪宅,就深深被“依稀還見的那黃地紅邊的窗欞,綠玻璃窗裡映著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蓋著綠色的琉璃瓦”所震驚,覺得很有點像古代的皇陵。還未諳熟世事的她,已經慢慢捲入這種半封建式豪奢腐化的生活氛圍。

早是年老珠黃的姑母當然不是省油的燈,她為了“用這女孩吸引男人”從而收留葛薇龍,心裡早早打起了她的如意算盤。

葛薇龍是羨慕姑母的生活的,從她第一晚住在姑母家的表現可以看出來。姑母非常瞭解年輕女孩的虛榮心,在她的房間的櫃子裡,放著小女生夢寐以求的衣服,以此悄無聲息地俘虜了葛薇龍。她面對著一大櫥華美的衣服,“忍不住鎖上了房門,偷偷地一件件試穿著。”

在她踏入深淵之前,她也有過掙扎:“一個女學生那裡用得著這麼多?這跟大三堂子裡頭買進一個人有什麼分別?”此時,她已經對以後在梁家扮演的角色心知肚明,但頑強的虛榮心和物質欲,無形中戰勝了她脆薄而孱弱的抵抗力,她滿腦子回味著“柔滑的軟緞”,對自己連說兩遍“看看也好!”

後來,葛薇龍就在姑母家住下了。在一個晚會上,她忍不住愛上了一個放蕩不羈的紈絝子弟喬琪,還一心想著“要離開這兒,只能找一個闊人,嫁給他。”沒想到,這是姑媽的另一個圈套。在姑媽和喬琪的設計下,葛薇龍最終嫁給了喬琪,成了姑母吸引男人的工具,也成了渣男喬琪謀取錢財的工具。

姑母對葛薇龍是沒有半點同情的。可從她和喬琪聯合起來設計葛薇龍看出。

葛薇龍未來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悲慘,當她失去利用價值,她會被喬琪無情的拋棄,姑母也會把她掃地出門。但她目前只陷在眼前的快樂中。

我才明白,葛薇龍走上這條道路,是註定的。不是命中註定,是她自己的選擇,而她的那個選擇,在她決定一個人留在香港,揹著父母去找姑母時,就註定會是這樣的結局。

如果提前預知自己的後半生,你所做的選擇會不一樣嗎?

張愛玲是狠心的,她也是清醒的。她不動聲色地道出了真相,硬是一片片把結痂的傷口,劃出淋漓的鮮血。她清醒地看著葛薇龍一步步走向深淵。

某個小小的決定,會影響你的一生。有些決定會成就你的一生,而有些決定,會毀了你的一生。

就像陶傑的《殺鵪鶉的少女》寫的一段話:“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王琦瑤和葛薇龍,在讀完她們的故事時,我對命運二字有了新的理解。命運,有時候是你的性格,你對未來的想象來決定的。因此,即使人生能夠重來,讓她們重新選擇一遍,她們也許依然會走上同樣的道路。這才是命運的可怕之處。

PS:最後忍不住要吐槽下《長恨歌》王琦瑤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實在是沒有任何記憶點,我看完《長恨歌》整本小說,都沒記住她的名字。我在寫這篇文章時,還是沒能記住。相反,張愛玲取的葛薇龍,卻是看過一遍就記住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是去年6月份看的小說,在寫這篇文章時,不需要百度,就直接想起葛薇龍這個名字。另外,《長恨歌》的開頭,作者花了十幾頁的篇幅來描繪上海的弄堂,實在是拖沓,我是直接跳過的。相反,張愛玲的《沉香屑》就簡潔多了,故事節奏緊湊,看完意猶未盡。

PS:今天是日更第6天。

- THE END -

弘丹,《時間的格局》作者,領英專欄作者,【21天愛上寫作訓練營】創始人,帶領2000+人從零開始寫作。

新書《時間的格局:讓每一分鐘為未來增值》已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