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老農挖出了1鐵鉤子,專家拿30元收購,十年後成國寶級文物


內蒙古1老農在勞作的時候,無意間挖出了1個鐵鉤子,考古專家聞訊而來,再扔下了三十元之後將文物拿走,十年後竟然成了國寶級文物,這又是怎麼回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內蒙古三星塔拉村,有一個叫做張鳳祥的老農,他每天勤勤懇懇的種田,日子過得很紅火。有一天,在平整土地的時候,卻意外發現了一個十分古樸,形狀怪異的鐵鉤子。 張鳳祥以為是挖到廢鐵了,於是便將鐵鉤子帶回家中,拿給小孩子玩耍。

幾天後,張鳳祥再次見到了這個鐵鉤子,此時,鐵鉤子身上的泥土已經都被磨掉,金光閃閃的,讓人見到後就覺得不一般。張鳳祥也不是傻子,他預料到,自己可能挖到好東西了。 雖然以前也聽說過哪個村子裡有人挖到文物的,但自己挖到了終歸有些激動,思慮再三後,張鳳祥通知了當地的文物部門。考古專家聞訊而來,對鐵鉤子進行了鑑定。

考古專家認為這個鐵鉤子雖然是一件玉器,但年份並考察不出來,價值似乎也不是很高。出於謹慎,考古專家從懷中掏出了30塊錢交給張鳳祥,並跟他說明了緣由. 在拿到了30塊錢之後,張鳳祥老人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對考古專家千恩萬謝,將其送出了自家大門。


10年後,也就是1984年,考古隊在遼寧省發現了牛河梁遺址,在這座墓地中,考古專家挖出了大量玉器,不過最珍貴的還是墓主人貼身擺放的兩件玉豬龍。 當這件事傳到內蒙古的考古圈之後,當年收購張鳳祥手中鐵鉤子的考古專家立刻飛奔回倉庫,將那件玉器給翻了出來,其造型模樣跟玉豬龍簡直一摸一樣。

北京方面對這件事很重視,通過中國著名考古專家蘇秉琦先生的鑑定,認為這個鐵鉤子是稀世珍寶,紅山文化玉龍。於是文物委員會將其命名為“中華第一玉雕龍”,並列到了國家級文物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