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不日,阿游到了雲麓書院。

書院座落在東南最大的首府-江州府西南三十里處,西倚武山,南接潯江,東濱鏡湖,佔地近十萬畝,學子三千,教員五百。學院建築錯落有致,院落疊疊重重,足足有一十四重之多,蜿蜒直上武山。

雲麓書院分‘天地玄黃’四級,每級定學時兩年,非天縱之姿,必須完成八年學時,才有可能順利結業。也有一些天才,比如流觴、靜女等人只用了五年時間就順利畢業,並被學府聘為散職教授。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因為與流觴的關係,阿遊被安排在玄字甲班,但也經過了幾番考較才被正式錄取。

玄甲班學生不過三十人,班中諸生無不出自書香門第或鐘鳴鼎食之家,詩學功底皆厚。阿遊插班,自然引得一眾學生非議,但在流觴、靜女、丹陽山人的擔保下,卻也沒有引起波瀾。

學府有些教員向來不服流觴、靜女諸人,欲為難阿遊。

一日課堂,女師子西佈置作業,取出一幅畫,命眾生練詩意,限半個時辰,眾生看完叫苦,抗議無果。(子西,子西畫室也,其丹青之妙,得足神韻!)

取子西畫室丹青如下: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一生率先完成,上臺呈給女師。女師宣之:“天生池中物,未許出籓籠。辛苦何以待,待期始化龍。”

批曰:“託物言志,已入情境也。惜乎字句幼稚,呀呀如童語也。君不知魚之樂乎?”該生竟面有得色!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又一生也完成:“池塘生野草,潦水養魚窠。草長能刈去,魚多其奈何?”

子西女師批曰:“開句貌似驚人,豈料如山中竹節,外有紋理,內裡卻一竅不通!君不知世上有吃貨乎?”該生慚愧,掩面咬牙!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再一生又言:“疑似天邊客,原來水裡靈。本是吉祥物,悠然入丹青。”

子西女師批之:“首聯頗有神韻,轉句一出,俗不可耐!君欲效仿擦紅抹粉之村姑乎?”該生慼慼欲淚,諸生同感。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更一生也完成:“莫道清溪淺,迴旋萬仞中。便隨流水去,一路也能東。”

子西女師沉吟片刻,批曰:“意出畫外,志在言外,情境中之佳作也!”該生姓顏名觀,字火魚,洋洋乎得意。

熟料女師又加一批語:“無根之飄萍,也敢覬覦龍門乎!”顏火魚雙目涔涔,望天不語!(火魚,火浴古今詩文觀止也)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阿游上去交卷,只見詩曰:“閬宮一鍛錦,不意落凡塵。玄味誰潑得,費思看圖人!”

子西女師看後嗔怒:“看似別有機樞,卻落前人巢窟!吾命看圖作詩,非誇丹青也!”阿遊大窘,眾生鬨笑。女師又出一句:“此吾之作也!”

眾生皆怒!馬屁精,阿遊是也!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事後,靜女知此事,喚來阿遊:“子西女師嘗以丹青盛名,你可知此事?”

阿遊一本正經對曰:“之前不知,看到圖上署名方知!”

靜女驚愕,而後玉指亂點,花枝欲墜:“果夫子門徒也!”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篇外

看圖學詩是否行之有效呢?

一幅畫首先能給人的是‘限定的景物’,如果想寫詩詞而無從下手,我們可以通過這限定的景物來狀物寫景,練習物境!

一幅畫其次能觸發人的關聯性情感,通過畫上的‘景、物、人、事’,可以觸發人內心的情感世界,練習情境!

一幅畫還能觸發人關於畫上景物人事之外的聯想,言在詩外,意在畫外,從而練習意境!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但是,如何才能對著一幅畫來作詩呢?

一般人都會覺得頭痛,特別是面對那些抽象的畫面時,心中無數的草泥馬瘋狂掠過,只剩下一腦子的爛泥漿糊。

在本文中,子西畫師的這幅畫就是意象派的,令人觀之頓生悠然自得之意。

對於新手來說,大家一般都會從畫中的景物直接入手來寫,很少有人會像火魚和阿遊那樣從畫外來寫,這種自畫外立意的方法屬於假託立意法,是詩詞創作中比較經典的手法,但也是比較難的,一個寫不好,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下面列幾種創作方法,以饗讀者。

首句:狀物,比如“悠悠池畔草”。

這是直接入筆寫景,寫的稍微活絡一點,不要死板。寫到這裡卡殼了,不要緊,我們還可以再寫其他物。

第二句的物可以和第一句並列,也可以順承。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次句,使用並列法或順承法。

並列法:如‘悠悠池畔草,冉冉水中魚’,這是寫魚,和池畔草是並列關係;

順承法:如‘悠悠池畔草,洗翠入清池’,這是延伸寫草,並把草和水聯繫在一起。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首聯並列的最後兩句

如果開頭兩句是並列關係,那麼繼續寫的時候就有點麻煩。這個麻煩是前面兩句寫完後,後面兩句不好和前面關聯了。怎麼辦呢?還有兩種方法!

折衝蓄意法:一種是轉句的時候,把思維折衝向上;在結句的時候再順勢而下,前後呼應。

如:悠悠池畔草,冉冉水中魚。常樂因何足,日餐三頓蔬。

空際轉身法:還有一種是轉句盪開來寫,割裂與前面兩句的關係,屬於比較困難但十分經典的手法;在最後結句的時候呼應,辭斷意連!

如:悠悠池畔草,冉冉水中魚。縱有丹青筆,誰知此意如?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首聯順承的最後兩句

如果我們第二句使用的是順承法,寫第三句的時候則可以使用旁借蓄意法,即借它物,在最後一句轉出新意來,並呼應前面兩聯。

如:悠悠池畔草,洗翠入清池。時有魚出沒,銜來三兩枝。

當然了,最經典的還是空際轉身法,能快速造出新意來,讓格調馬上提升一個檔次。

如:悠悠池畔草,洗翠入清池。常嘆俗身累,不若一魚痴。

「萬象變形錄」第二回,箇中曲意十分在,只是作法常不同


諸君,你們可以試著來接:

首句直接狀物法,如:春塘生碧草...

首句假託立意法,如:浮生尤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