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爲什麼在持續擴大?

歷史小小達人


青海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湖泊,其乾枯變化總在牽動國人的神經,其實在更長的時間內,青海湖的面積一直在變化,而且還呈現出一定的週期性。

在上世紀80/90年代,青藏高原的確出現了冰川退縮、凍土退化、湖泊萎縮、土地沙化等問題,當時的“專家”認為,隨著全球變暖,氣候變化,青海湖周邊的生態系統將逐漸“乾暖化”,逐漸乾旱、沙化,此時的青海湖確實因為來水減少,一直在萎縮,一時間,全球變暖,導致青海湖萎縮的新聞還挺嚇人的,很多人都擔心青海湖會步羅布泊後塵。不過地球環境還沒有想象的那麼脆弱,氣候變化週期也不是偶爾幾年的變化就能體現出來的。

青海湖的水位下降一直持續到2005年,面積最少的時候只有4189.8平方公里,不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青海湖水面開始發生逆轉,青海東部也逐漸進入多雨期,據統計,從2005年到2017年,青海省的降水量比六七十年代增加了14%左右,到2017年,青海湖的面已經增加到4377平方公里,增加了187.2平方公里,對應的蓄水量增加了83億立方米。直到現在還在持續擴大。

青海湖的水面增長,主要是因為入湖水量的增加,而這增加出來的水量,主要來自天上,而不是之前人們所擔心的祁連山的冰川。其實也可以理解,山下的降水量都增加了,山上的降雪量也肯定在增加,甚至增量更多,這對冰川來說也是極大的補充。青海湖水主要來自布哈河,其河水源頭在祁連山的冰川,這裡冰川面積常年維持在10平方公里左右,20年間,源頭冰川並沒有明顯退縮,因退縮而消融的冰川水量共計2.6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只有0.13億立方米,只佔湖泊補水量的0.3%,所以冰川融水對青海湖湖面擴大貢獻很小,湖泊持續擴張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降水增多。

其實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普遍都進入了擴張期,拉薩北部的納木錯也在擴大,面積已經由1920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014年的2026平方公里,西藏北部的色林錯擴張更多,在1966年,它只有1667平方公里,到2014年,增加到了2391平方公里,超過了納木錯,成為西藏第一,中國第二大內流湖。

所以這全球變暖到底是對中國有害還是有利,真是還有待斟酌,至少不像之前的“專家”“聖母”所說的那麼危言聳聽,如果變暖的同時還帶來雨量的增加,對於中國的植被恢復、生態改善來說還真是一件好事,至少目前來看是這個趨勢,近十年間,華北、西北乾旱地區的降水量都或多或少有所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