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如今,家暴事件、熊孩子事件、叛逆孩子事件在各個網站、各個媒體隨處可見。

很多時候,對於網絡事情上所見所聞,我們或者拿來轉發分享一下,或者用作茶餘飯後的話題,或者一笑而過,或者全然漠視,如空氣。

因為網絡畢竟是網絡,有的是虛構,有的是誇張,有的是做作。。。。。。

但是,昨天我親眼在小區看到的一幕,我頓覺網絡所說原來是如此真實。事情(我碰巧經過看到)是這樣的:

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小林子(9歲左右)正憤怒地舉起大石頭要砸小車,砸他自己家的車!

他媽媽紅姨在旁邊,已經極度憤怒,但身體一動也不動,絕望地看著他,喉嚨只噴發出這樣的聲音:“你砸!你砸!你厲害,不用砸車,來砸媽媽,將我砸死吧!”

聲音聽起來相當憤怒,實質卻是無窮的悲哀!

“我先砸爛車,再砸死你!看你能怎麼樣!”小孩子也噴發一句這樣的話。

兩個巡邏保安正好經過,立刻大聲喊住他:“”怎麼啦,小子!砸車?想讓我們捉你關起來嗎?”

他有點害怕,舉著石頭的手卻沒放下,說:“是她有錯!”

“你媽媽有什麼錯呢?”

"誰讓她今天接我來晚了15分鐘!誰讓他她沒買大杯奶茶來!!”

“來,石頭給我們吧!”巡邏保安將他手中的大石頭拿下,拉著他手說:”來吧,小子,跟我們到保安室說清楚情況吧!”

“我不去!”他用力掙扎著甩開保安的手。

“阿姨,你要讓你孩子去保安室嗎?”保安問紅姨,好像就等著她一聲令下。

“如果他再鬧,就讓他去!”紅姨一臉六親不認的樣子。

圍觀的居民越來越多,都盯著他。

孩子看看嚴肅的保安,再瞧瞧冷漠的紅姨。

“哇,我要回家!”

他哭著往他家方向跑了。

紅姨一邊向保安道謝,一邊也往她家方向急急腳地追著去了。

我相當震驚,現在的暴力娃、“”巨嬰”、“小暴君”,不再是遠遠的別人的事情,它已經就在我們身邊!也許你家就有這樣的暴力娃這樣的巨人嬰!

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自從當了別人的父母后,隨著孩子的慢慢地生長,我們會深刻體會到養兒育女的過程,完全不能簡簡單單地用辛苦兩字來形容一下就可以。

那簡直是無比辛苦!那是24小時無休的工作。

但即使是無休地照顧餵養著孩子,這只是身體疲乏而已。

真正讓自己心力交瘁的,是孩子的不聽話、頂撞、逃學、不做作業,在校打架,而且還蠻橫無理,冷漠無情。

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當家長的,誰不希望有個聽話的孩子,在每個年齡段,乖乖地聽話一些,溫順多一些呢?

當自己被孩子的任意妄為氣得火冒三丈,對孩子進行三翻四次教育而孩子還是無動於衷、依然我行我素時,我們會忍不住掄起棍子,揮向孩子,力圖讓頑劣的孩子服軟下來。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的反抗心也厲害起來,如果大人再想用打這一招來管教孩子,必然會遭到更大的反叛。

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有很多報道孩子打大人的事件,想必就是孩子反抗大人或者模仿大人怎樣打孩子的表現。

“棍棒出孝子!“的觀點不一定是對的。孩子需要因才而教,因人而異。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打了孩子孩子不反醒,只會促進孩子對家長的恨心報復心。

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幼小時,任何行為都是為了博取父母的愛。家長真的要反思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合適的?

也許,很多家長還只一味地說這全然是自家孩子自身的不是,別人家孩子可不是這個熊樣子!可是,當家長的有很多人連什麼是人的叛逆期也不懂。

要知道,人的一生有三個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是“寶寶叛逆期”,在 2歲時開始出現的叛逆行為。

第二個叛逆期是“兒童叛逆期”,在7歲左右開始出現的叛逆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是 “青春叛逆期”, 在12-18歲開始出現的叛逆行為。

叛逆期出現叛逆行為、情緒如沒有好好得到引導教導,叛逆行為將愈來愈厲害,變本加厲。

要理智地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養成良性人格。否則,孩子劣性養成,將難以更改。

“不打!不罵!更不遷就!"是對待孩子的底線。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才是最理性的育兒方法。

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也許,你的孩子正在鬧著以不去上學為要挾而要得到什麼東西,你是不是擔心孩子不去上學誤了學業?你是不是稍加權衡一下就答應下來, 說“只要你上學就行了,我都答應你了。”?

要知道,孩子的需要是個無底洞,隨著其長大,索取的洞越來越大越來越深,父母也越來越難以滿足其要求。一直慣於索取而不付出的孩子就很容易的將怨氣發到父母身上,暴力揮拳向老家人就會發生。

所以,只是舉個例子,當孩子正在鬧著以不去上學為威脅而要得到什麼東西(目的)的時候,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軟懲罰”:

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家長必須故作平靜(必須忍住怒火或生氣)地說:“不上就不上吧。

接著幹自己的事情去,該幹啥就幹啥,就是不要理睬孩子。

只要確保孩子是安全的情況下,家長要堅持很長一段時間不跟孩子說一句話,也不看孩子一眼,就好像這個家裡沒有他一樣。

當家長真的不再幹涉孩子的事情,不再跟他說一句話的時候,他會受不了的。

因為孩子表面上非常強悍,內心其實是很虛弱的。

他們雖然不想父母嘮叨地管著,但已經習慣著被高度關注著。

家長不理不睬,冷漠對待,他們的蠻橫會被架空,無法施展,慢慢消融。

家長要想拯救已經變成“小暴君”的孩子,必須要做好長久作戰的心理準備,冷戰孩子!

否則,一旦心軟答應孩子不理要求,將半途而廢前功盡棄,而且會讓孩子以後變本加厲,“窮兇極惡”!

每一次必須冷戰到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過分了,意識到自己這樣威脅家長是無用的,意識到“現在應該去上學“。

每一次,遇到孩子當“暴君”,家長要堅持不被孩子激怒,不跟孩子說話,拿他當空氣。

在孩子主動和家長說話的時候,也不必多說話,讓孩子說出現應該幹啥就去幹啥。

孩子要砸爛車子,再砸死親媽!如此可怕,家長你反省了嗎?

將以前一直慣壞了的孩子拯救回來,就用“軟懲罰”吧!

家長忍得了一時的心軟和衝動,育兒路將海闊天空,一切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