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楷的豎勾怎麼寫,怎樣才能讓勾處飽滿起來?

啊木18648969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的豎鉤的造型非常獨具特色,明顯有師法魏碑書的痕跡。豎畫粗壯堅實挺直,略有向右弓的意味,特別是中豎和右側豎,故內側輪廓線略呈一種圓弧形,亦有挺拔立如柱的情況如“東”、“州”、“珠”等字中的豎鉤。出鉤部分不露鋒尖且平推而出,鉤段呈近似等腰三角形態。

在技法上仍然以中鋒用筆為主。起筆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提鋒以鋒尖入紙逆起,起筆略重。起筆右駐出畫首右側輪廓線或做一鈕挫提筆調峰,中鋒下行,注意行筆的變化和略比起筆收筆微細,力貫畫中,以使其勁挺有彈力。行至出鋒前略按筆然後以意向左略推,筆桿微右,使得出鉤前右側形態過於垂直僵硬,之後先提後頓挫,順勢向左平推送出,出鉤不可甩出。要注意出鉤的形態,做到預先胸有成竹。也有出鉤出下輪廓線呈弧線狀的,其用筆方法仍然是採取推出的方法,然後沿鉤的上輪廓線部位向左踢出,出鋒以不露虛尖為準。










翰墨書道


當代歐楷名家田英章不止一次說過,歐楷裡的豎鉤是最難寫的,況且歐楷裡的鉤就有幾十種。

相信這話不假,很多學習歐楷的人都知道鉤難寫,我們看歐陽詢的鉤可謂是短小精悍,鉤並不長,但是卻感覺恰到好處,短促有力,同時也很飽滿。

學習歐楷寫鉤的時候,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寫的鉤太單調,或者鉤出不來,或者鉤太長,或者又是鉤的底部太尖銳,有刺痛的感覺,整個字稜角鋒芒明顯,這顯然不是歐的筆意。

當代有一些歐楷名家,例如盧中南,田英章兄弟,孟繁禧等等。他們寫出的鉤都很出色,只是不同人對他們的寫法有不同的看法。

盧中南

寫鉤是一步到位,沒有多餘的動作,只是在寫鉤的時候稍稍停頓一下便起鉤了,鉤顯得敦厚有力。

田英章的鉤叫作“跪筆彈鋒”,他在很多視頻裡都有過示範,動作較為多一些,強調動作要做足,寫到鉤的底部要讓筆尖跪下去,再彈起來,鉤就出來了。顯得秀麗,漂亮。


田蘊章的鉤基本于田英章寫鉤的筆法差不多,但是看上去要自然一些,因為田蘊章的字比較靈活,沒有太過於計較。

總之,鉤是寫出來的,不能是描出來的,描出來的鉤很難看,也容易被發覺。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那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我是鐵匠的頭髮,感謝支持!


鐵匠的頭髮


歐楷豎勾的寫法,當年歐陽詢怎麼寫的,誰也不知道。

現在能看到的豎鉤的寫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盧中南的寫法

盧中南對毛筆性能的運用極致熟練,他是有大量的書寫練習經驗的。

他用的方法是一筆挑鉤。

從網上的有些視頻來看,盧中南寫豎鉤的時候是先是側鋒行筆,到最末端的時候,筆尖是靠左的,這也是一筆挑鉤的前提。

如果按盧先生的寫法,短時間內可能練不出來,必須得以大量的練習,把筆練熟方可 。

看看,盧先生的這幅字裡的幾個豎鉤。


二、孟繁禧的寫法

孟繁禧主張推筆出鉤。寫豎,先橫切入紙鋪毫下行,至末端要出鉤時,先把筆桿向右傾倒,然後藉助筆毫的彈力向左徐徐推出。

孟繁禧應該是借鑑的魏碑和康雍先生的出鉤方式。但是這種方式,運筆遲緩,很費力。

看看下圖,這是孟繁禧在講座中對豎鉤的方法解說,以及他寫的豎鉤。


三、田英章的寫法

田英章用的是“跪筆彈鋒”的辦法。出鉤時,先寫出豎鉤底尖,然後以筆鋒的鋒尖為支點向將要出鉤的方向跪倒,即所謂的“跪筆”,鉤畫的厚度完全靠“跪筆”壓出。此時筆鋒在後筆肚在前,藉助筆鋒自身彈力向左彈出,即“彈鋒”。

上圖細說:


四、田蘊章的寫法

田蘊章的寫法和田英章也不同。我個人比較喜歡用田蘊章的辦法。

具體做法是:切筆入紙,捻管轉筆鋪毫下行,在豎畫末端提筆“衄挫”調鋒,按筆彈鋒出鉤。

如圖: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寫法。我認為,每個人可根據自身的喜好和習慣,選擇一種方法或幾種方法,不管什麼方法,目的是寫出好字。


以上文字,僅代表個觀點。

文:劍飛齋主人


劍飛齋主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480fb29025b6badf6901885169fb22a0\

清文靜學早


歐楷的豎鉤很多人都寫不好,很多人的寫法都是用兩筆才能寫出來,但是古人是不會這樣寫的,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朋友的溝通,終於找到一筆寫成且飽滿有力的方法:寫完豎收尾的時候輕輕提筆,筆鋒不要離開紙面,然後逆鋒向上,將筆鋒向左輕輕彈出,是的在豎的左側形成完美的三角形,這就是正確的歐楷豎鉤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