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信記錄查詢次數過多還會影響貸款審批?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了徵信對個人、家庭及後代的重要性,只要有貸款經驗的人都知道無論去哪裡辦理貸款業務,第一步就是要打個人徵信。卻很少有人知道徵詢查詢記錄和徵信記錄的區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做個區分,以及背後影響貸款的真正“幕後黑手”。

徵信記錄查詢次數過多還會影響貸款審批?

在徵信報告中,“正面信息”是你擁有貸款或信用卡且正常還款的信息;“不良信息”指的是違約信息、欠稅信息以及法院和行政處罰信息 。

徵信信息不同,留存的時間也不同。正面信息是你的信用財富,將一直展示在你的徵信報告中。而不良信息將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保留 5 年。

徵信查詢記錄是什麼?多久消除?

徵信查詢記錄,就是在你辦理信用卡或者貸款或者對外擔保是,由金融機構查詢徵信而留存的查詢次數記錄信息,記錄上會顯示幾月幾號哪個機構因為什麼原因查詢你的徵信報告。如下圖:

徵信記錄查詢次數過多還會影響貸款審批?

這個東西就叫做徵信查詢記錄,它代表著你近幾年在銀行查過多少次徵信報告,目前知道的沒有規定保存幾年,我見過的最長的是7年。

徵信記錄是什麼?保存幾年?

徵信記錄是指,你和金融機構發生借貸業務,包含信用卡、準貸記卡和貸款的貸款信息以及每期的還款情況。它反映的是你還款有沒有逾期及逾期次數和時間,保存時間是5年,狀態欄只顯示最近兩年的還款記錄。銀行也一般只參考最近兩年,當然了兩年前你有不良貸款的話除外。

查詢次數過多真的會影響貸款審批?

這裡要分為兩種情況來看:

① 有貸款需要查詢,並放款:

比如借款人在一段時間同時去幾家金融機構借款,最後再去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通過徵信查詢,發現借款記錄過多,銀行會以借款人負債過高,而拒絕放款。這是銀行規避壞賬風險的常規做法。

② 僅查詢,沒有貸款:

比如申請了小額貸款額度時造成的徵信記錄查詢,申請信用卡卻未獲批的徵信查詢,銀行在看到徵信報告的查詢次數時,即使沒有放款顯示。銀行也認為申請人可能急需用錢,或資金週轉有問題而拒絕放款。

每家銀行對個人徵信查詢次數的要求不一樣,但毋庸置疑,徵信次數被查詢過多是會對申請銀行貸款產生影響,一般每年徵信記錄被查詢次數不宜超過兩次。

徵信記錄查詢次數過多還會影響貸款審批?

所有查詢記錄都會影響徵信嗎?

現在很多網站以及手機APP可以對個人徵信進行部分查詢,很多網友覺得新奇會自己查詢徵信,很怕以後會影響貸款。其實銀行所關注的徵信記錄查詢也是有所區分的。

如果是機構查詢,申請貸款時會顯示“貸款審批”和“保前審批”,申請信用卡則會顯示“信用卡審批”,放款後機構會對個人徵信進行定期查詢,這個時候顯示的就是“貸後管理”。這其中最受銀行關注的就是“保前審批”和“貸款審批”。

而個人查詢一般對貸款審批影響較小,不必過於擔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影響不大,就過多查詢徵信報告,以免因政策收緊而導致日後不必要的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