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創始人張楠的首次公開發聲內容:《抖音是一個事關「美好感」的產品》

近兩年,抖音迅速從各類短視頻產品中突出。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抖音的月活用戶在春節期間增長3000萬。同時,來自App Annie的2月份數據顯示,抖音下載量衝至全球第七。抖音緣何火爆?與其它短視頻產品相比,抖音在產品設計、產品理念方面存在哪些差異化?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張楠在混沌大學做課程分享視頻截圖

以下為抖音總經理張楠的首次公開發聲內容:

《抖音是一個事關“美好感”的產品》

最近,很多媒體朋友對抖音都非常的關注,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抖音的相關文章,有謬讚也有誤解,但確實能感受到大家對抖音的喜愛和關切。過去一年,抖音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談不上成功,我們覺得,之所以會有很多人喜愛抖音,可能是因為抖音是一個事關“美好感”的產品。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抖音趕上了短視頻消費升級的浪潮

其實,抖音本質上是一款短視頻消費升級的產品。而抖音之所以能夠取得用戶的認可,我想,可能是因為時機到了,用戶需要一款能夠給他們“美好感”的產品。

最開始籌備抖音這個項目的時,在確定方向之前,我們把國內外的100多款短視頻產品全部安裝到手機上,團隊的所有人每天去體驗和感受這些短視頻產品。

各個產品都有各自的特點,但團隊總結覺得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不夠美好。“美好”是一個很虛的詞,它不是單純外在形態上的美,在我們的思考裡,能讓人感到幸福的人和事都可以用美好來形容。

短視頻能夠包含的信息量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但是當時的主流短視頻產品,對視頻的表達還比較簡單,缺少引導。其實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一二線城市裡的年輕用戶,是消費升級的一群人,什麼都不缺,眼界也非常廣。他們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而且對好東西非常有要求。

如果我們的產品能夠讓用戶體驗到短視頻的“美好”帶來的驚喜感,應該有機會取得用戶的認可。我們相信,人都有追求“美”的本能。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全屏、音樂、濾鏡和拍攝的體驗突破

當我們把國內外的100多款短視頻APP下載體驗時,我們發現可以在四個地方有產品體驗層面的突破:

第一,全屏高清的體驗升級

這是用戶第一次使用抖音時體驗上的最大不同。

手機中的原生相機拍出來的視頻就是全屏的,一模一樣的短視頻放在不同的尺寸去看,全屏效果無論是視覺衝擊力,還是進入其中、身臨其境的感受上都完全不同。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早期抖音的界面)

還有一個細節,手機中的原生相機拍出來的視頻就是全屏的,既然我們做了一個手機端的短視頻APP產品,為什麼不用最原生的狀態呈現它呢?這才是最適合手機的表現形式。

但做高清短視頻,公司要付出更多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內容分發網絡)成本。今天來看,這些成本是值得的,這讓年輕、挑剔的抖音用戶在這款產品上找到了好的體驗。

第二,音樂營造的“美好感”

音樂對於這款產品來說,並非為了差異化,而是必備要素。對於短視頻來說,音樂更像是一個濾鏡,幫助短視頻有更強的表現效果。

音樂其實本身就有很多強表達的因素在裡面,很多畫面配上合適的音樂,天然會讓人產生一種“美好感”。我們發現很多大城市的年輕人,走在大街上都會帶著耳機,音樂陪伴他們生活,他們對音樂有追求,對生活也有追求。

用戶對音樂的訴求、短視頻題材與音樂的契合度,形成了抖音這款短視頻產品中的必備要素。

好的背景音樂,才能激發出用戶更多的靈感。

第三,更精緻特效濾鏡

和國外的用戶不太一樣,中國人還是很喜歡特效、濾鏡這些效果。2016年的App Store排行榜前列能看到非常多相機濾鏡的拍攝工具。

對於年輕用戶來說,誰不喜歡漂亮的自己?我們當時對抖音的美顏、濾鏡做了非常大的投入和優化,這也是抖音受用戶歡迎的關鍵要素。

第四:更好的拍攝體驗

雖然我們進入手機時代已經很久,但是我們發現,短視頻軟件對拍攝並沒有進行足夠的優化。

為此,我們做很多優化。 一個例子是,抖音特別做了一個隨手拍攝按鈕。一個人在公共環境中拍抖音,由於要進行鏡頭切換,所以動作幅度巨大,但是呈現出的視覺效果很好。拍攝時手指會按住屏幕,甚至會滑動。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小的體驗差異我們也希望能夠在產品上得到滿足。

我們專門推出了抖音的手機支架氣囊,輔助拍攝。還製作了隨手的拍攝按鈕,無論手怎麼動,拍攝按鈕都會跟隨你的手,這就是能大大降低了用戶在拍攝抖音時的不安全感。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抖音的拍攝按鈕)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技術是抖音受用戶歡迎的後盾

1、個性化推薦的後盾

短視頻社交分享平臺其實是一個慢生長的過程。我們自己內部稱之為雙邊,必須要有創作者不停地貢獻內容,消費者去瀏覽內容,這個雙邊的效能才會發揮起來。而抖音的個性化推薦,能夠快速幫助用戶找到自己喜愛的內容。

2、將AI整合進產品創意

抖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還要得益於今日頭條內部的AI Lab。

與AI Lab的合作,讓抖音把人臉識別、肢體識別和3D渲染這些基於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的技術應用到了全景貼紙、尬舞機、AR貼紙、3D染髮等等創意中。

很多功能並非市面上獨有的,比如染髮。現有市面上的染髮效果其實都比較差強人意,沒有層次感,看起來不立體,甚至只有一個顏色,沒有過渡色。

我們的技術可以做到3D渲染、人臉識別,就可以讓整個效果更真實。這就是我們對一個功能的態度,可以比行業內其他產品做得更好,讓用戶的使用體驗更有驚喜感,這才是產品功能創意的追求極致。

這些細節和創新幫助抖音在2017年年底榮登App Store第一位。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尬舞機概念圖)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社區調性引導給出“方向感”

“美好感”除了從產品層面的體驗,更重要的,是社區氛圍的構建,在平臺上樹立起價值標準,構建判斷體系,給用戶關於美好的“方向感”。

讓用戶使用這個產品,身處社區其中就能夠感受到社區的善意,其所倡導的價值。

這部分,主要依靠我們的運營和推薦同學來完成。抖音內部梳理了一套抖音的價值觀體系,所有的運營和推薦都圍繞這套價值觀展開。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抖音的挑戰)

1、運營把控內容方向

在運營上,抖音的產品設計中有個好玩的功能叫做“挑戰”,我們通過設置挑戰的方式,來引導用戶參與。比如,“誰說京劇不抖音”的挑戰就是我們將傳統文化與抖音風格相結合的產物,在站內傳播效果非常好,用戶參與程度很高。

我們會對優質的內容掛上精選的標籤。站內的官方賬號“抖音小助手”也會定期輸出我們覺得美好,能讓人有美好感的視頻合集。

說是引導,其實站內氛圍構建不是平臺單向度灌輸的結果,用戶與產品的磨合是雙邊的。除了參與挑戰,用戶也可以自己發起挑戰,通過創作內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美好內容的認知。

2、推薦獲取用戶關於“美好”的反饋

推薦系統也是類似,基於我們的價值判斷,經過審核團隊篩選後的視頻會進入推薦系統,用戶則基於其價值判斷通過瀏覽、點贊、關注、轉發、評論、舉報等行為作出反饋,表達他們對於美好的預期,雙方不斷優化我們的審核和推薦系統。

這期間抖音也發展出了很多針對自身特點的策略。

比如,博眼球、吃播、虛假生活小竅門等經過我們與用戶之間的磨合,確認非正向價值觀的內容,都做了不推薦的處理。

除了產品機制,我們還保持與用戶之間的直接溝通。抖音在早期會由官方舉辦小的party、訪談,邀請用戶到辦公室。現在幾乎每週都會有抖音的用戶在全國各個城市發起聚會,我們會要求產品經理和運營的同學一定要去現場與他們交流。除了產品技術上的細節,我們溝通的一個重點還是瞭解週期內用戶對於抖音社區的感受。

所有的運營和推薦,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實現產品和用戶之間,關於“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的對齊。

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

抖音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事關“美好感”的產品

在過去一年裡,抖音確實獲得了不錯的發展,用戶、行業、媒體都很關注。最近,有不少關於抖音的文章,朋友同事都轉發給了我,有表揚的,也有指出不足之處的。

比如,最近有一篇文章提到抖音上有“水變油”的視頻會對用戶產生誤導,我們讓相關同事排查了一下這類的視頻和賬號,發現普遍都播放量非常低,點贊評論分享也非常少,還有一些甚至沒能過審。但是我覺得,對產品團隊來說,我們覺得既然要讓大家感受到美好,應該對自己保持高要求,儘可能減少這類內容的出現,承擔我們的社會責任。

希望用戶們的生活充滿小美好,相信抖音這個產品會越來越美好。

相關文章 :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構思維方式,

AI+時代,讀互聯網思想(wanging0123)

聯繫方式: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