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地產將何去何從?

首先看一下中國房地產的發展歷程,總體來說分為三大階段:

  • 國家建造、分配模式階段

在1978年之前,房子都是由國家建造並分配的,就像是以前的計劃經濟一樣,不會被市場主導,直到1978年經濟體制改革,實現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才產生了現代房地產的雛形。

  • 商品化開發

1978年-1998年國家開始了房地產商品過試點開發,在這一階段隨著國家土地制度與住房制度的改革啟動,中國房地產業也啟動了悄然成長的步伐。

  • 金融化開發

1998年至今實行金融化開發,房地產行業改善了中國人口的住房問題、城市面貌,並帶動了其他產業發展,在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時,中國GDP依舊能夠保持8%以上的增長速度,可以說房地產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時至今日房地產行業在“城鎮結構化”、“城市智慧化”、“產業優化”等發展政策和趨勢影響下,依舊對中國的發展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的房地產將何去何從?

雖然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隨著房價日益增長,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房。房價這幾年增長的太快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範圍,剛需一族可能需要一家之力甚至兩家之力才可以買得起房子。從房地產商品化之後,縱觀歷史房價,到1994年前後上海市中心房價3000/平,但市場卻一片蕭條,可能這和90年代初房地產泡沫破裂有關。直到2012年上海房屋均價大約13000/平,大約18年的時間漲了大約10000。但是從12年到14年兩年的時間,上海房價從均價1.3w/平直接漲到了3.8w/平,直接爆漲接近三倍。然後時間一直到2018年,中間可能個別樓盤會出現漲跌的情況,但是總體的趨勢依舊是在上漲。

中國的房地產將何去何從?

2018年是政策收緊的一年,各種調控政策層出不窮,房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甚至北京燕郊等地方出現了下跌情況,但是隨著房貸利率的不斷上調,買房的成本依舊在不斷的增加。隨著去年萬達拋售房地產,今年萬科也做出同樣的舉措,實現像輕產業的轉型,是不是就是說在宏觀調控的影響下房地產大佬們已經看到了隱藏的危機?當然隨著政策的收緊也是坑死了一群小資本房地產開發商,新房價格高賣不出去導致的結果就是資金無法迴流,最終的道路就是破產。

中國的房地產將何去何從?

隨著調控政策的不斷加碼,是不是就是說迎來了買房者的春天?房地產企業進入了嚴冬?不存在的。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應屆畢業生創歷史新高,達到了驚人的820萬,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在幾年後面臨著結婚買房,成為了剛需一族。中國的房產剛剛進行了去庫存,雖然開發商依舊在不斷地拿地建樓,但是建築樓房是需要時間的,同時永遠不要低估中國有錢人的數量。可能他們一頓飯的支出就是我們一年的收入,不能說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只是所處的環境不同。

中國的房地產將何去何從?

目前貧富差距依舊明顯,人均收入水平和房價相差過大,窮人永遠是大多數,雖然中國的傳統觀念是結婚買房,但是當消費不起的時候還是要理智。隨著公寓可以解決孩子入學問題,這也變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作為廣大的人民群眾不要被房地產的變化迷惑、合理消費、保持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