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溼地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距離杭州西湖五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溼地。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溼地、農耕溼地、文化溼地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具有"杭州之腎"和"副西湖"美譽。

西溪溼地

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水道如巷、河汊如網、魚塘櫛比如鱗、諸島棋佈,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溼地景緻。

西溪風景區在過去是僅次於西湖風景區的杭州市第二大風景區,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曆史。相傳舊時從秦亭山舟行至留下十八里,沿水有十八座橋、十八個灣,沿山有南宋十八里輦道,景區內有一百零八個景點。自唐代以來,西溪就以賞梅、竹、蘆、花而聞名。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距離杭州西湖五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溼地。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溼地、農耕溼地、文化溼地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具有"杭州之腎"和"副西湖"美譽。

西溪溼地

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水道如巷、河汊如網、魚塘櫛比如鱗、諸島棋佈,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溼地景緻。

西溪風景區在過去是僅次於西湖風景區的杭州市第二大風景區,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曆史。相傳舊時從秦亭山舟行至留下十八里,沿水有十八座橋、十八個灣,沿山有南宋十八里輦道,景區內有一百零八個景點。自唐代以來,西溪就以賞梅、竹、蘆、花而聞名。

景區後之舟楫,讓你領略“以船為車,以楫為馬”的從容。你可以赤足走在田埂上,那些枯黃的野草踩上去鬆鬆軟軟的,可輕鬆褪去你在都市整日打拼的疲憊。也可以走在鋪著卵石、石板的園路上,去一路感受“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景緻。兩船交會時,激盪的水流和著勁風,吹落了不少漫天飛絮般的蘆花,真是入了“一葉扁舟,閒看蘆花”的山水畫意境了。而樹上松鼠精靈般的轉身跳躍,岸邊水獺神出鬼沒般地出入,灘塗上水鳥儀態萬方地疏疏理著自己的羽毛,鳥巢中依稀傳來小雀的呢喃。

西溪溼地

西溪之勝,首在於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水道如巷、河汊如網、魚塘櫛比如鱗、諸島棋佈,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溼地景緻。

進到園中,買好船票,就可以安心體會西溪之水了。順著水道前行,兩岸茅舍儼然,蘆葦叢生,和蘆葦一樣高的水生植物上頂著黃色或紅色的花蕊。湖面上水草鮮潤柔婉,水面上綠色浮萍漂浮,蓮影搖曳,幾抹粉色婷婷點綴其中,野鴨水鳥鳧泛。生活在有水的城市裡,西溪溼地具有江南獨特溼地景觀,旖旎的自然風景,深厚的歷史,濃郁的田園水鄉風情,同時在杭州市綠地生態系統結構具有其獨特的地位及作用。

西溪溼地的美,是自然的,同時又是人文的。自然之美以溼地風光為其最大特色,其間有縱橫阡陌的河流,百年交柯的樹木,是其特色的體現,而這河流、樹木又包含了千百年的人文積澱。

西溪溼地

西溪之勝,獨在於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佈著眾多的港汊和魚鱗狀魚塘,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溼地景緻。

西溪之重,重在生態。為加強生態保護,在溼地內設置了費家搪、蝦龍灘、朝天暮漾三大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入口處設溼地科普展示館,園區內有三個生物修復池和一塊溼地生態觀賞區。西溪還是鳥的天堂,園區設有多處觀鳥亭,給遊客呈現出群鳥歡飛的壯麗景觀。

西溪人文,源遠流長。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為人間淨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在歷史上都曾是眾多文人雅士開創的別業,他們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詩文辭章。深譚口百年老樟樹下的古戲臺,據說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

西溪溼地

西溪民風,淳厚質樸。每年端午節在深譚口舉行的龍舟勝會,歷史悠久,形式獨特,被譽為“花樣龍舟”。煙水漁莊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蠶·絲·綢故事”重現西溪原居民的農家生活勞動場景,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水鄉典型的民俗。

西溪溼地以自然風光見長,其人文歷史十分悠久。它已有四五千年曆史。大致分六個階段,一是良渚文化時期,當時西溪溼地已漸具雛形,範圍比現在要大的多,有許多湖泊,包括老和山一帶原來都在西溪溼地的範圍內。二是漢唐時期,西溪溼地開始有人類活動,當時有許多“唐村”。五代時,西溪有了駐軍。三是宋元時期,西溪溼地在這個階段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南宋,宋高宗看到這裡風水很好,本來要把在這裡建都,後又因別的原因,在原來的州府治所在地建都。當時,還有一條西溪御道,皇帝去郊外進香,西溪為必經之路,現在這條御道大部分已湮沒,原址在留下還有一段。當時,西溪交通發達,軍事地位重要。相傳宋高宗曾在那一帶養馬,皇帝的馬兒叫龍駒,於是傳下了龍駒塢這個地名。

西溪溼地

明清時期,是西溪最為昌盛的時期,地方官很重視治理水利,水災少了,陸地漸漸露出來,老百姓在岸上養蠶、水塘裡養魚。這裡沒有船進不來,很幽靜,又有野趣,很多文人騷客喜歡到這裡來。特別是明末清初時,很多文人不願到清朝做官,就到這裡隱居起來,教書做畫,養活自己,這裡的文教事業也發達起來。明清時期,規模不大的庵普遍發展,大約有100多個。這裡的庵很有意思,很多是文人庵,所謂文人庵,就是文人經常到庵裡去吟詩作畫、會友,而庵裡的詩僧也常與文人應和。

從民國到2002年,這一時期,西溪溼地變化很大。西溪溼地從錢塘縣劃歸杭縣,成為郊區,現在又劃給西湖區。而西溪溼地也發展成了蔣村鄉、五常、留下、古蕩、良渚等鄉鎮。解放後,很多工廠搬了進來,這裡城市化進程加快。

西溪溼地

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西溪就有先民生存。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平楚,次年封劉賈為荊王,東臺為荊國東陽郡廣陵縣地。漢高帝十二年,劉邦封劉濞為吳王,建都廣陵(今揚州市),東臺屬吳國,因其地高阜且傍海故得名“海陵”。西漢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建海陵縣,領海安、西溪兩鎮,西溪之名也始見於此。

西溪曾是歷史上鹽稅的主要徵集地,北宋時期的三位名相呂夷簡、晏殊和范仲淹早期都曾在泰州的西溪做過鹽稅官員。相傳,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際,有人曾勸他不要在這個小地方做稅官,範公不以為然,笑而答道:誰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參知兩丞相,曾向此間來。

西溪景區內現有海春軒塔、鳳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範仲庵的讀書堂。《天仙配》中董永的家鄉傳說也在這裡,現仍保存著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樹、土地廟、辭郎河、送子頭等遺蹟。

西溪溼地

西溪溼地的主要景區有三堤(福堤、綠堤、壽堤)十景(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餘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莊宸跡、河渚聽曲),還有泊蓭草堂、梅竹山莊、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秋雪庵等。

2005年2月,西溪溼地被命名為全國首個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林業局同意杭州市正式開展溼地公園的保護和管理。建設好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對於全面加強西溪溼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生態系統生態特點和基本功能,實現溼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西溪溼地有著1800多年人為干預的歷史,屬於次生態自然溼地,它與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原生態溼地完全不同。也正因為這樣,西溪不適合成立“自然保護區”,而更適合走“溼地公園”的發展之路。“溼地公園”既不同於自然保護區,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公園,它兼有保護、科研、教育、旅遊觀光等功能。

西溪溼地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在發揮溼地的三大效應(生態效應、社會效應、可持續利用效應)上為全國作出示範。杭州是一個世界知名的旅遊城市,它在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遊客的管理、汙水的處理等諸多方面,都有充足的經驗,所以杭州完全能處理好西溪保護與合理利用之間的關係,做全國在溼地保護與利用方面的典範。

(春遊西溪 · 隨筆記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