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民族的悲哀:老人不願在家,故意犯罪去監獄

說到人口老齡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超級老齡國家——日本,在日本,由於社會福利的完善,人均壽命高達89歲,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就超過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日本有一種現象,叫做“孤獨死”,甚至有些日本老人會為了有個伴,去犯罪然後坐牢,這是為什麼?

日本一項研究顯示,有百分之十五的獨居老人,一週只和別人交談一次,正是由於這種根深蒂固的孤獨文化,讓老人們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不願意欠別人人情。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老人死在家裡三四周,等到屍體都發臭了以後,才被鄰居發現,人們給這種特有的現象起了個名字,叫做“孤獨死”。

悶熱的一天,當清掃工大島英光走進東京的一處小公寓時,空氣中瀰漫著肉體腐爛的臭味,屋子裡死去的男人已經躺在那裡腐爛了三週。這名男子大概50多歲,在這個擁有數千萬人的城市,他獨自死去卻無人發現,成為日本“孤獨死”的又一案例。身著白色防護服、戴著橡膠手套的大島抬起被死者體液浸透的榻榻米床墊,發現底下是一團扭動的蛆和黑色蟲子。

日本,一個民族的悲哀:老人不願在家,故意犯罪去監獄

日本,一個民族的悲哀:老人不願在家,故意犯罪去監獄

我們都知道,人是社交動物,尤其上了年紀的老人,更迫切需要交流安慰,日本社會環境中的距離與冷漠,讓這一問題顯得格外突出。

日本老年人晚境困窘、孤立無援有著更深層的原因,即獨特的社交環境和文化因素,這些竟成為人際交往的準則。比如“受恩不易,還恩更難”的觀念根深蒂固,使得日本人在保持彬彬有禮的同時,也謹小慎微,拉開距離,既不願給親朋好友或鄰里鄉親添麻煩,也不願輕易尋求或接受他人援助。

長此以往,日本社會便形成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社交環境。每當入境日本,總有“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之感。事實上,不僅是黎明,晝間夜晚、大街小巷都是如此。安靜從社會文明的角度看也許是一種進步,但安靜到需要去尋找“勃勃生機”的程度就耐人尋味了。一項針對年輕人意識的官方調查顯出來的前景很可怕,54.9%的被調查者有“孤獨感”,而有77.9%的年輕人竟然充滿了“鬱悶感”。年輕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遲暮之年的老人了。

當我們常常聽說,日本的老年人為了能夠到監獄裡去生活,不得已而採用犯法的方式的時候,我們這些普通人是很難理解。但是幫你真正融入到了日本的老年社會中,那麼你就會想到,原來日本的老年人生活的並不是很快樂,很幸福,而是很憂傷,很惆悵。為了獲得安全感,過上穩定的生活,很多老人不惜以身涉險,通過偷盜被抓的行為,到監獄裡“住”上一段時間,在監獄裡尋找家的歸屬感。

日本,一個民族的悲哀:老人不願在家,故意犯罪去監獄

日本,一個民族的悲哀:老人不願在家,故意犯罪去監獄

前段時間,一則關於日本人老人,選擇反覆犯罪入獄的報道引起熱議。日本在東亞乃至全球都是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一直以來,日本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但是最近幾年以來,日本老年人的犯罪率連續上升。這一現象讓許多人大吃一驚。日本在東南亞乃至世界上都是人均收入最多的國家之一,在這樣的國家,竟然會有這麼多老人如此悽慘。

由此我們不能夠不真正的認識日本,正確的去了解日本。應該說日本在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上,是一個難以讓人想象的國家。日本的老年社會,充滿著對政府的仇恨和對政府的期盼。在他們看來,只有政府才是最大的靠山,而他們也認為,正因為政府才讓他們有了現在孤獨而又悽苦的生活,這是日本老年人的悲哀,也是日本國家的悲哀。

據說在日本的老年人中,每個月拿到相當於中國人民幣的20來萬的月薪的人,都很難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們可以經常在日本看到,有許多老年人還在辛勤的工作,而且他們還拿了很高的退休金,而這樣的老年人不光是有退休金,還要辛苦的去工作,我們不僅要問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許多人不理解這是為什麼?

在日本有些老年人更是四處流亡的生活,在許多老年人的生活中,有許多悽苦的故事,而這些悲慘世界 ,是我們這些中國人無法想象的。我們經常說我們中國很窮,中國的老百姓過意不去,如果你到高度發達的日本去看,其實他們的底層老百姓,特別是他們的老年人,並不比中國好到哪裡去。這個就衝日本的老年人,為了進監獄而進行犯罪的事實,就可以清楚的看出這樣的問題,原來日本的老年人並不幸福。

這是一個讓人悲傷的現象,沒有了人,孤獨可以打敗任何道德。諷刺的是,監獄反而給了內心的溫暖和陪護。

社會的進步是把人不斷拆分的過程,家越來越小,直到孤獨的一個人,沒人說話,沒人看望,沒人願意生活在一起,更沒人願意去打擾別人,就這麼安靜的等死。

這些日本老人並不缺錢,但她們故意犯罪,只為了到一個有人氣的地方,不再孤獨,不再寂寞,看著人來人往,即使被呵斥也是一種幸福,失去自由遠比獨自在家等死要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