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進武器的井噴發展說明了什麼?

不吃魚的小貓毛


說明的問題可是不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說明了我國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綜合國力的日漸提高。包括科技、工業、經濟、軍事等等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第二,說明我們以前的欠賬太多,武器裝備的發展被其它國家,尤其是被美國,落得太遠。現在我們仍屬於追趕之中——很多老舊裝備仍在服役之中,尚未得到替換,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2艘055大型驅逐艦

最近這些年,我國陸、海、空三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不計)的武器裝備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各種新型武器更是不在少數,惹得世界矚目。若說這些武器是“集中亮相”,也不算過。國家一天天在強大,但有一點需要我們能夠認清:我們仍有很多地方,或者說是在很多領域還存在著更多的不足,仍需努力發展。可以說,以前我們是連人家美國的影子都看不見,武器裝備至少領先我們一代,這種差距正越來越小,我們不僅能夠看見美國的身影,很多領域已經處於跟跑狀態了。總體來說,差距仍然很大。


僅空軍就先後服役了:第四代(我軍方標準)隱身戰鬥機殲20、殲16戰鬥轟炸機、殲16D電子戰機、殲10C多用途戰鬥機、轟6K遠程轟炸機等等。海軍方面的進步更大:最新型的大型驅逐艦055已經下水4艘,中華神盾052D導彈驅逐艦,054A多用途護衛艦等30艘也早已下水,新型核潛艇、綜合補給艦等等裝備,國產第一艘航母已完成首次海試。陸軍的裝備能夠稱得上性能先進的那就更多了,各型遠程火箭炮系統、自行火炮、坦克、直升機等等。運20大型運輸機的服役,讓我們有了實施戰略運輸的能力。東風21D、26、31AG、41等彈道導彈的服役,更是大國實力的象徵。
我國的兩艘航母“同框


一、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武器裝備的快速發展。經濟實力的增強,使得軍費得以提高——投入更多的軍費,這為武器裝備的研發、製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錢就能夠更好的發展科學技術,這才能研製出性能先進的新型武器裝備,也能大大縮短武器裝備的研製週期。比如說俄羅斯的蘇57戰機,雖然研製的時間比我們更早,戰機研製經驗也比我們高得多,但是苦於經費不足,進度始終不快,還曾一度停過。我們的殲20早已服役,蘇57預計今年年底才能服役,這就是有錢和沒錢的差距。當然了,這是得在攻克相關技術的前提下,像印度那樣,有錢也是白搭。


二、經過幾代軍工科研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使我們擁有了足夠的技術累積,也算是厚積薄發的結果。今天的結果是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前種下的種子,正是在他們的心血、汗水、智慧,甚至是生命的澆灌下,這顆“種子”才結出了今天的果實。也是在他們的努力下,我國在動力、新材料、電子、信息、計算機、雷達等方面才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我們已經掌握了武器裝備的所有核心技術,僅在某些方面還達不到世界最先進的水平,比如航空發動機、核潛艇的製造等領域。


三、提高軍費投入、加大國防建設力度,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隨著我國在海外的利益越來越大,走出國門的同胞越來越多,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利益,能夠更好的維護國家的利益,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就成了當務之急。以前,受經濟限制,我們的武器裝備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東西”,歷史欠賬太多。現在,我們有這個經濟實力了,研製新型武器裝備,更多的是在補這些“窟窿”,或者說是還賬——那些老舊裝備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戰場,也不能確保維護我們的安全。


結束語,儒道之主認為:武器裝備出現井噴現象,這是我們綜合國力提高的表現,也是需要換代的老舊裝備太多造成的。


儒道之主


自改開,開始發力經濟領域,當時確實要求軍隊“忍耐”,把有限的經費,投向了別的領域,所以對軍備投入相對較少。

91年海灣戰爭,伊軍在聯軍空中打擊下,潰不成軍,被擊毀坦克裝甲車輛數千輛,強大的空地一體戰,令軍方高層震撼,歷來的以大陸軍為主的軍隊發展模式,受到了現代化戰爭的嚴峻考慮。


開始重視軍備,軍工科研有錢投入了,但軍工畢竟欠賬太多,別的不論,單說海軍新型主戰艦艇驅逐艦,整個90年代,僅有2艘052型112、113艦,1艘051b型167艦,共3艘驅逐艦服役。

96臺*海危機,某國派出兩個航母編隊,公然干涉國內內政,短腿落後的殲6、殲7、強5、轟5,無遠程防空空導彈的051型、053系列驅護艦,面對巡洋艦、驅逐艦護航的強大的航母作戰群,缺乏有效的應對手段。

銀河號事件、駐南使館被炸事件、南海撞機事件,件件讓國人糾心糾結,也讓國人覺醒,落後就要繼續捱打,重複祖先的悲劇。

國內軍工、科研機構,發憤圖強,立志補上陸海空三軍的欠賬,經過20餘年的厚積薄發,軍工終於迎來了大爆發。

陸軍99坦克、04步戰車、紅箭9/10反坦克導彈、155自行加榴炮、新35毫米高炮、遠程火箭炮、兩棲坦克、兩棲步戰車、武直10/19,新型主戰裝備不斷成軍,很快形成戰鬥力。

空軍空警500/2000、殲10/11/15/16系列戰鬥機、殲20隱身戰鬥機、飛豹系列戰轟機、轟6k巡航導彈轟炸機、運20等相續服役。



海軍航母、054/A、056/A護衛艦,051c型、52b/c/d型驅逐艦,055型萬噸大驅,2萬噸大登艦,2萬噸和5萬噸補給艦等或服役或下水。

火箭軍東風11/15/16/21/26/31/41短中遠洲際核常導彈大量成建制充實到部隊,築起一道強大的鋼鐵長城。


軍工軍品迎來井噴,是補以前的欠賬,一個大國,必須有與國力相符的軍力,否則,經濟再強,軍力薄弱,就會被他國欺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則與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一個樣。

國內愛好和平,但也絕不允許任人斬割,特別是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上,軍工軍品的井噴,是被逼出來的,既補歷史欠賬,又是強軍的需求,軍事鬥爭的需求。

請關注本文作者,都是原創作品,絕非複製粘貼,相信系統能識別,讀者眼睛也雪亮。

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參與討論,發表您的高論,謝絕亂噴與教育。

2018年2月16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先進武器井噴是結果,只有在很多條件同時成立的時候這個結果才會產生。所以當我們看到中段攔截系統,東風征服高超聲速武器等出現的時候,我們該知道,這些條件已經出現了。


1:中國過去幾十年在技術上一直在進行投入,而投入現在開始發揮作用。改革開放之後,國家認為軍隊要“忍耐”!這件事儘管被很多人詬病,我想是因為人考慮事情往往更容易看到壞的,明顯的一面。而在1991年美國海灣戰爭之後。中國人看到了自己的落後,開始追趕。沒有這些前期大量的投入,不可能看見今天的結果。

2:中國科研人員是足夠努力和聰明的。我國在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方面不是哪個領域,而是全方位的。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電磁炮到中段攔截,航母,隱身戰鬥機,無人機,遠程轟炸機,核潛艇,高超聲速武器等等。我國這些年都在大跨步的發展,沒有努力,聰明的科研人員,我們這個底子很薄的國家是很難進步這麼快的。



3: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為國防事業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我國軍費已經是世界第二,而且還有各省市對軍隊的支援。我國軍費盡管只有美國的幾分之一,但是由於我國整體無論是物價水平,科研人員,部隊工資都要比美國少的多。所以我們與美國的軍費差距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大。


走向深藍


中國先進武器在這過去的幾年裡密集亮相,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我覺得這說明了以下幾點情況

一.這些年我國綜合國力尤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使得我們能夠加大武器裝備的軍費投入,為新型武器的研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些年來,我國軍費逐年上漲,2017年首次超過一萬億元,更是彰顯出國家正加大國防和軍隊建設,彌補歷史欠賬。

二.這是我國科學技術人員歷經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武器裝備研發厚積薄發的結果。今天我們看到的裝備井噴實際早在幾十年前我國就開始立項研製了,

一代又一代人白了頭,累彎了腰,沒有他們的奉獻,我國的先進武器不可能如此井噴發展。

三.我國在動力技術,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技術,軍事航天技術,計算機技術,飛控技術等基礎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武器裝備的關鍵技術上日漸成熟。

四.我國在加強應對外部安全威脅的措施。新世紀以來,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美日,東南亞一些國家一直在挑戰我國在東海,南海等島嶼的海洋主權和權益,為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捍衛海洋主權,我國需要殲20 運20 遼寧號航空母艦 新型驅護艦,我們必須要加強先進武器的研發與裝備。

五.新形勢下,我國軍事建設透明度在提高,大量集中的公開報道先進武器,增強我國戰略威懾力,讓美日等國挑釁我國時,不得不顧慮到中國軍事力量的跨越式增長。


流浪


中國軍工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可以說用井噴這個詞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但中國軍工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1999年5月美國以''誤炸''之名空襲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同時李登輝又拋出所謂的''兩國論''這讓中國軍民感到又憤怒又痛心。


同時最為重要的是海灣戰爭對中國影響,這場寓意深遠的戰爭給當時的中國軍隊提供了現代戰爭的典型模板,也讓一直沉浸於以數量和用兵效率的優勢,戰平或擊敗技術更先進的對手的中國軍隊猛然驚醒,原來戰爭還可以這麼打啊。也就是這場戰爭讓中國軍方和政府決策者對發展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決心,並在90年代啟動了一系列武器研製和預研項目,殲20.高空無人機.北斗導航系統.以及東風21D反航母殺手等高科技裝備都是在這個背景下啟動研製的,同時大力研究電子戰和諸多兵種合成作戰。



還有就是改革開放以後經濟得到了發展,為軍工事業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必須加大力度發展先進武器裝備,以遏制某些心懷不鬼的國家挑起戰爭。



本文純屬原創,絕非抄襲他人作品,如有不足歡在👇評論


軍武小仔m


首先,我想中國先進武器的井噴發展必然是依託於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之上的,這一點應該沒有人有異議。

風雲學會會長袁嵐峰先生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他20多歲的時候,他旁聽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的一個演講,《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裡面詳細講述了中國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成一個科研大國的歷程。

清朝末期,中國開始向國外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第一代留學生沒有能夠接觸到科技前沿。沒有拿到博士學位,但是它們回國當老師,他們的學生再出去留學的時候就能拿到博士學位了。這第二代留學生再回國教書,他們的學生在國內就可以接觸到前沿的科學知識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楊振寧到李政道,而他們就拿了諾貝爾獎。從一張白紙,到拿到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級別的獎項,只用了三代人。

然後楊振寧說,一個國家的科研取決於四點:

  1. 是否有聰明的年輕人願意投身科研事業。
  2. 有沒有勤奮刻苦的歷史傳統。
  3. 國家有沒有大力扶持科研的決心。
  4. 有沒有錢。

袁嵐峰說:當時我還年輕,我聽到楊老先生這麼說我都覺得他是不是老糊塗了,因為我都能看到中國很多對科研不利的問題。但是後來我才緩過神來,這薑還是老的辣。楊振寧老先生出生是在什麼時候?1922年,軍閥混戰。那個時候的情況可比新中國建國以後差得多,楊老先生什麼場面沒見過?他的高明之處在於看問題只看基本面。1,2,3點我們一直都具備,只是沒錢,你看近20年來我們有錢了,科學技術水平一下子就突飛猛進。

中國的科技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代代人努力的必然結果。


貞觀防務


最該感謝、最大功臣就是美國佬啊!

假如沒有96海峽事件,沒有轟我大使館,沒有撞機損失我英雄王偉等等事件,讓全國上下不僅徹底看清了“忘戰必亡”的殘酷事實,而且讓全黨全軍明白了“再窮不能窮軍事”這一簡單道理。此後,全國人民扭成一條繩,統一意志,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竭盡全力發展軍事科技!……事實證明,中華民族只要想辦什麼事,無論多難多險多曲折,但中華民族有能力,有實力,有信心實現任何既定目標!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經濟、軍事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一躍世界第二名!感謝美國及其它西方強盜國家還有其奴才們對中國的封鎖,阻礙,反而讓中華民族衝出一條血路,並取得了輝煌勝利!


文明之父


首先是經濟拉動了需求,包括軍事軍工在內。中國現在經濟總量高了,需要把經濟全球化,推向外部,貿易進出口,及能源都需要軍力來維護國家自身的利益,加上老裝備不能滿足需求,也大部分到壽了,所以才有了裝備的井噴,但背後是編制體制的重大調整,及軍事戰略的變革。總之是經濟決定了軍事……


北方天蠍座


近年來中國先進武器呈現出井噴現象,令舉國上下無不興奮嬌傲!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面遊的,水裡潛的,一個接一個的和世人見面!這說明咱國家的科技水平已經到了一個由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恰恰是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印證。在此要感謝那些在背後默默奉獻的科學家、技術人員。比起那些經常出現在屏幕前的小鮮肉,他們才是最可敬的人!


德魯伊不變熊


最近看頭條,發現中國的行行業業,方方面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不管是飛機發動機航空母艦,還是核彈坦克,都是全球無敵的。很多東西中國準備重新申請國際專利,把我們該有的拿回來。厲害了,我的國。願吹牛皮造謠惑眾的遭橫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