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六大未解之謎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在46億年前,銀河系不顯眼的地方正在醞釀新的恆星。許多星系之間佈滿了氫氣和氧氣,中間夾雜著一些固體塵埃,它們開始濃縮並形成分子。由於不能抗衡自身的重量,一些新形成的分子云自我坍塌,在升溫和混亂之中,一顆恆星誕生了,它就是我們的太陽。科學家不知道是什麼觸動了這一過程。之後,太陽周圍形成了8大行星,它們各自與太陽有著不同的關係。最後,地球上誕生了生命,繼而有了我們人類。以下是太陽系6大未解之謎。

1、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六大未解之謎根據恆星演化理論,太陽與其他大多數恆星一樣,是由一團星際氣體雲誕生的。這團氣體雲存在於約四十六億年前,位於銀河系的盤狀結構中,離中心約25億億公里。其體積約為現在太陽的500萬倍,主要成份是氫分子。這就是“太陽星雲”。經歷四十多萬年的收縮凝聚,星雲中心誕生了一顆恆星,它就是太陽。再看看太陽系中的行星,你會想它們是否屬於同一個家庭?它們是收養還是親屬關係?太陽系的誕生揭示它們是同血統的同胞,它們都是由坍塌成太陽的同一分子云形成的。

你還會想這些行星毫無理由地分散在太陽系中,那麼它們是如何準確地分散在太陽系中的呢?答案是:當太陽形成時,它吞沒了其周圍近99.8%的碎片雲。據一般的圖片所知,新生恆星腰部周圍因引力作用形成一個薄薄的氣體塵埃圓盤。此圓盤中的塵埃彼此碰撞和凝固,形成更大的天體。在此圓盤的最深處,來自太陽的氫燃燒導致周圍急劇升溫,因此只有金屬和硅酸鹽礦物這樣的高熔點物質才能以固態形式存在,此區域的天體只有達到一定形狀,就能形成太陽系內的四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此外,太陽系中有些區域在冰點以下,甲烷和水也以固體形式存在。這時,正在形成的行星會長得更大,大到可以開始和氣體分子共存,最終就形成了氣巨星――木星和土星。如果進一步冷卻,就會形成

冰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就是科學家期望這些行星在其液體外殼之下擁有固體核心的原因。

2、為何太陽和月亮在空中一樣大?

太陽系六大未解之謎

太陽大約比月亮大400倍,但距離我們也比月亮遠大約400倍。因此二者在空中看起來是一樣的大。

3、行星X在哪裡?

太陽系六大未解之謎

如果我們說太陽系是一個精緻的結構,我們就有理由推測其所有構件都分佈在哪裡,但傳言說在太陽系的黑暗區域,那裡潛伏著一個未知世界――行星X,一個冰凍天體或許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大。

4、彗星來自哪裡?

太陽系六大未解之謎

人們對彗星的來源猜測了數百萬年之久,理論推測的彗星起源之地是奧爾特雲和柯依伯帶,但這些推測目前還站不住腳。從理論上來說,奧爾特雲是一個距離太陽大約7.5萬億公里的由冰構成的岩石雲團,它可能是長週期彗星的來源,長週期彗星是指需要花費一個多世紀來完善其軌道的彗星。人們曾經認為這個區域還是短週期彗星的最初產地,然而大量分析顯示,這一猜測根本不可能。大約在20年前,人們又認為距離太陽大約46億英里(75億公里)的柯依伯帶可能是短週期彗星的產地。傑維特解釋說:“但是最後幾年的研究結果對這一說法產生了懷疑。可能這裡是目前我們將要發現的其他彗星的產地。”

5、我們太陽系獨一無二麼?

太陽系六大未解之謎

自從1992年首次發現行星圍繞另一顆恆星運轉以來,目前已經識別出了280個外來的恆星系,但大多數恆星系一點也不像我們太陽系。去年7月,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的確是非常罕有的,是獨一無二的。

6、太陽系會如何終結?

太陽系六大未解之謎

我們的太陽將會滅亡,時間大約是距今60億年左右。據科學家介紹,太陽是銀河系的一顆普通恆星,距離地球14960萬千米,直徑139.2萬km(約為地球直徑的109倍)。太陽的平均密度為1.409克/立方厘米,表面溫度5770攝氏度,中心溫度1500萬攝氏度。據科學家計算,太陽還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星球,它擁有全部太陽系質量的99.8%,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太陽的結構由裡向外分別為核反應區、對流層、大氣層。其中核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以輻射方式向宇宙空間發射,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而太陽的質量由75%氫和25%氦組成,同時太陽外層有不同的自轉週期:赤道面25.4天自轉一週;兩極地區則達到36天。這個奇特現象的產生是由於太陽並不像地球一樣是一個固態球體,類似的情況在氣態行星上也可看到。當太陽毀滅成為一顆白矮星時,地球也將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