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最好的教養在路上?

Joanna3182234416


都說旅行是一種很好的教養方式,旅行和教育到底有什麼關係呢?說到旅行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玩一玩看一看,拍拍照,吹吹海風,如果是帶著孩子的話,可能就是去在海灘邊玩玩沙子,到叢林當中去徒徒步,甚至到一些風景很優美的江南水鄉去看看老建築,逛逛小巷子,其實旅行完全可以不止這麼簡單。

我們說旅行是最好的教養,或者說是最好的教養在路上,我想大家都看到很多的書名,如果你百度一下哪個售書的網站,檢索到旅行,或者說親子旅行,你會看到很多這樣的書名。為什麼把這些關鍵詞用做書名,

其實大家對這個旅行是一個最好的教育方式本身是已經有了一個認可的,在路上我想各位朋友都去過不同的風格的地方去旅行過,當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出行的時候,他跟我們自己談戀愛的時候或者說蜜月旅行的時候,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需要多做些什麼,才能讓他區別於我們成人的旅行呢。

如果說帶著孩子出去,這裡邊還會有一個給孩子的年齡段的劃分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對低齡一點的孩子,應該說旅行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個觀察,就是看世界的一種新的方式,對於再稍微大一點,已經到了學齡的孩子來說,在路上就可以是一種新的學習的方式,也可以說旅途是他的第二課堂。

在這個第二課堂當中,我們不要給孩子增加所謂的負擔,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就說,你到哪兒玩兒不能白去,其實我當年也犯過這種錯誤,帶著孩子出去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回來好好寫篇作文。其實很多在旅行當中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進行的,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無痕教育,前面所說的這些還是一種概念性的東西,具體來說,旅行當中的教養,教與養它是兩種不同的實施方式,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更多是旅行當中把它作為一種旅行養育,大一點的孩子是旅行當中的教育。

關於年齡段劃分,我個人是把他劃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學齡前低齡階段,比如說在三四歲以前,幼兒階段,那幼兒階段帶他們的旅行,這個是戶外養育階段。再到三四歲之後,上了幼兒園,再到上小學這個階段,學齡前階段,這個時候我們說它是旅行的初期教育階段,那再大一點,小學期間也就是說大概六七歲到十二歲這個樣子,我們說它是旅行的教育階段,那這個旅行的教育階段其實就是特別特別重要的了。再大一些,十二歲之後,初中階段,這個時候應該說是旅行的成長階段,那我們為什麼說又加了一個概念,旅行的成長階段,那旅行中如何去成長,這個時候我們要有一個前提,最好從小就帶孩子。

在初中階段,甚至到高中的初期,我們都說它是旅行的成長階段,旅行中如何成長,好像不旅行也照樣成長。這裡有一個前提,你到了這個階段,最好是孩子已經經過了幾次旅行了,所以說我們有一句話我一直推崇的,出門要趁早,現在我們大概捋一下這個時間段的,每一個時間段我簡單地說一下,都要做些什麼,比如說在幼兒園之前,幼齡階段的戶外養育階段,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一些條件相對要舒適一些,衛生狀況比較好一些的地方,去感受一下陽光、沙灘、海水、樹林,去感受即可,不要給孩子限定太多的任務,也不要給他講過多的東西,以免造成逆反,尤其是孩子在兩歲左右,他的第一個小逆反期開始的時候,如果你給他灌輸太多的他聽不懂的和他的生活閱歷,生活常識有太多距離東西的時候,他反而會產生逆反,甚至他會說我哪兒也不想去了,就在家待著;到第二階段學齡前階段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每一個孩子不同的之前的基礎,包括他的身體條件,作為咱們中國的孩子,可以去一些稍微偏遠的地區,條件不一定那麼好,但是還是要適合孩子的。比如說像中國的西北西南這樣的地方,帶著他們去那裡的山山水水去看一看,最早是多接觸一下當地的人和事,這樣的話他們會長更多的見識,對不同的文化會有一個更多的瞭解,簡單給他們介紹一下當地的情況即可。到了小學階段,小學階段就要進行一個戶外教育這樣的一個階段了,我建議在這個階段的家庭在出行的時候,選擇一些有文化背景的地方,甚至可以開始去國外旅行了,到了初中之後呢,就更應該去一些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地方,可以結合他所學的課程去進行一個旅行,比如說國外有很多的夏令營我們可以深入到國外的夏令營去,和當地的目的地的一些國家的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積木育兒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很多道理只有親身經歷過後才會成為自己的經驗之所,才能真正有所悟,有所學,有所得,每個人就像一塊不成形的石頭,只有不斷經過打磨才能成為成品,不要排斥挫折和失敗,學無止境,關於人生哲理和個人修養,我們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