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寶雞市加快文化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魂靈和民族力量的源泉。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兼容幷包的特點,具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和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的重大意義。目前,國外掀起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我們黨中央也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寶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擁有8000年文明史和2770多年建城史,作為歷史文化豐厚到獨樹一幟的寶雞,更應繼承和發揚好華夏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

2017年7月13日,就《寶雞市加快建設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副市長曾德超、市委宣傳部長馬鮮萍、陝西省文化廳副巡視員蘇學傑,以及寶雞市各有關局、委辦負責人參加,參會的專家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歷史建築研究所等文化、藝術方面專家教授。

會上觀看了《感知寶雞》介紹短片,聽取了《寶雞市推進彰顯華夏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2018-2020行動方案》,參會專家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對寶雞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歷史文化名城寶雞市加快文化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市委書記徐啟方說,寶雞建設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名城,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的重要舉措。作為歷史文化大市,寶雞有責任、有義務讓歷史文物活起來,讓優秀傳統文化振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起來,以文化人,成風化人,使文化成為寶雞核心競爭力。希望專家對寶雞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相關重大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權威指導,把寶雞的特色文化符號寫出來,把山水美景畫出來,把歷史和故事演繹出來。

北大考古文學院徐天進教授認為,寶雞歷史文化資源豐厚到獨樹一幟,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富礦,是文化資源的“大糧倉”,要制度化持續推動歷史文化資源的發掘和利用。

李伯謙教授指出,寶雞是周文華的發源地,應做好周原遺址的保護工作,也是在延續周文化的“根”與“魂”,因為周文化是我國曆史上獨樹一幟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

其他各專家都各自發表了對寶雞文化建設發展的建議,也高度評價寶雞在加快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思路和目標,充分發掘歷史文化資源,堅持以質取勝,打造追求真善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

歷史文化名城寶雞市加快文化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會上,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還邀請多位擔任寶雞的文化顧問,把寶雞的特色文化符號寫出來,把山水美景畫出來,把歷史和故事演繹出來。同時,發揮在考古、文博、戲劇、書法等領域的影響力,把更多資源整合到寶雞,使寶雞的文化品牌樹立起來、宣傳出去。

當今世界正處於多極化發展的歷史階段,各國都在這個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充分展示著自己的民族力量,而在綜合實力的競爭之中,文化的競爭將會成為未來最為基本的競爭。作為世界歷史文明古國的中國,把寶雞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挖掘出來,通過文化傳承、產業發展,帶動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競爭同步提升,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的同時,寶雞豐厚的文化資源,對於傳承中華文化和講好中國故事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