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問師父:您能說說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弟子問師父:您能說說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答: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一切;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過。

弟子問師父:您能說說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生活中,說什麼觀點,都可能有爭論,唯獨勸人善待自己,會得到最大多數人的贊同。

善待自己,就要學會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就像一個長鏈或一張大網,個體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或者網格的一個節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全局好才能局部好,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單位就是善待自己,善待規則就是善待自己。

一、善待他人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會對你笑。每個人也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也會對你笑。笑與不笑,取決於你個人的態度,這種態度決定你的人際關係,決定你的工作業績,決定你的人生成敗。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們,所以我們想讓別人怎樣對待我們,那麼我們就應該怎樣去對待別人。

與人為善,為自己創造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可以少一份吵鬧,多一份融洽,讓個性和事業有更寬闊的自由天地;與人為善,不僅能享受施惠於人的快樂,更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美麗。紛繁人生,擁有一個和平、安寧的世界,就等於擁有了一座五彩繽紛、溫馨清爽的花園。

與人為善,緣於一種自信,一種高尚的品性,是智者心靈深處的一種溝通,是仁者內心世界的一片廣闊視野。

與人為善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加快樂。孟子曰:“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善待他人是尋求成功的一條路徑,只有我們去善待別人、關愛別人,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獲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二、善待工作

我們怎樣對待工作,我們就會收穫怎樣的成績。一個人對工作抱有的態度非常重要,這直接決定了他將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所以,善待工作,也就是善待自己。

有一個故事,說是有三個工人在那裡砌牆。有人過來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第一個人抬頭苦笑道:“這還用問,難道你沒見我在砌牆嗎?那些石頭重得要命,我真的累得快不行了”第二個人面無表情地答道:“我們在蓋一棟高樓。不過這份工作可真是不輕鬆啊……”第三個人笑容滿面地答道:“我們在建設一座美麗的城市,我們建造的大樓將成為這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我為自己能夠參與這個工程感到興奮和自豪。”十年後,第一個工人依然在砌牆。第二個工人坐在辦公室裡畫圖紙,他成了一名工程師。第三個工人當了老闆,而且是前兩個人的老闆。

這個故事被稱為“態度效應”,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將直接決定了我們的人生,你好好的善待工作,就是好好的善待自己。如果,你每天積極的面對一切,你的工作會很順手,如果,你每天抱著消極的態度去做事情,就算是一件很簡單事情,你也會做的不好。

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有怎樣的工作態度,就有怎樣的人生態度。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因為工作不只是為老闆做的,而是為創造美好的生活所付出的行動。

其實工作著是一種幸福,因為工作給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我們的責任心、應變力、決斷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都能在這樣的一個舞臺上得到展示。工作能給我們提供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豐富、更充實、更有趣、更高尚。

三、善待單位

你不種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織布,但你衣著華麗;你不造車,但你以車代步;你不蓋樓,但你家居安泰;你不是神仙,但許多人尊重你;你沒有才華,但你仍然能夠參與社會。這是為什麼呢?你是依靠什麼去和他們進行交換?你是依靠什麼獲得你需要的生活物品?你是依靠什麼贏得社會的尊重?——那就是單位。

如果你是小草,單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鳥,單位就是你的天空。如果你是一條魚,單位就是你的大海。如果你是一隻狼,單位就是你躍馬馳騁的戰場。家庭離不了你,但你離不了單位。

沒有單位,你,什麼也不是。單位是你和社會之間和他人之間,進行交換的橋樑。單位是你顯示自己存在的舞臺。單位是你美好家庭的後臺。單位是你的競技場、練兵站、美容室、大學校!單位是你提升身價的增值器,單位是你安身立命的客棧,單位是你和你的另一半對峙的有力武器,單位是你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發言權。

善待單位就要學會珍惜。一是珍惜工作。工作就是職責,職責就是擔當,擔當就是價值。感謝那些讓你獨擋一面的人,感謝那些給你壓擔子的人,感謝給你平臺的人。因為那是機會,那是信任,那是平臺,那是發言權。二是珍惜關係。單位的各種關係一定要珍惜,寧可自己受委屈也儘量不爭高低。一個人只有能夠處理好和自己有工作關係的關係才叫能力。沒有工作關係的關係,只是酒桌上的關係,麻將桌上的關係,甚至只是一些沒有名堂的關係,吃吃喝喝、勾勾搭搭、吹吹拍拍,那不屬於單位關係。三是珍惜已有的。在單位你已經擁有的,一定要珍惜。也許時間久了,你會感到厭煩。但那只是你的心理出了問題。要學會及時調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無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種常新的感覺和姿勢。你已經擁有的,一旦喪失,你就會知道他的價值。

在單位最忌諱三點。一是把工作推給別人。

工作是你的職責,也是你的權力,也是你的義務,更是你立足單位的基礎。把屬於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不是聰明,而是愚蠢,除非你的能力太小了,不能勝任它。推諉工作是一種逃避,是一種不負責任,更是一種無能,他會讓別人從內心深處瞧不起你。二是愚弄他人。愚弄別人是一種真正的愚蠢,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尤其是對那些信任你的人,依靠你,倚重你的人,萬萬不可耍小聰明,你會得不償失的。三是沉不下心來。沉不下心來是在單位工作的大忌。單位不是走馬觀花,不是住旅店,不是旅遊。單位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根據地,是你一輩子存在的證明。要沉下心慢慢幹。有機會上進了也不要得意忘形。沒有機會或者錯過了一個機會也不要患得患失。相信最後的贏家是那些慢慢走過來的人。

在單位永遠不要說大話,沒有人害怕你的大話,大家只會瞧不起你。維護自己的單位,維護自己的工作,維護自己的職業。如果你僅僅是為了玩耍,請你不要在單位裡。你確實是單位的草,那單位就是你的地。單位離開誰都能運轉,但你離不開單位,你要努力證明,你在單位很重要。

四、善待規則

一個守規則的社會,才是一個文明的、誠信的社會。塑造一個守規則的大氛圍,不僅需要規則供給,還要一個規則之下人人平等的制度環境。

許多交通事故都是不守規矩造成的。最近有幾起與不守規則有關的社會新聞,那就是遊客與老虎之間的衝突,主要是遊客不守規矩。

就一般表現而言,不守規則是一種“專門利己,毫不利人”的行為。比如亂插隊,成功插隊者自己獲益,縮短了排隊時間,但負面的影響則是延長了後面正常排隊者的時間,增加了他人的成本。

規則不被尊重,一些人甚至以不守規則、成功規避規則為榮,在社會意識層面,是庸俗成功學作祟。庸俗成功學,以成敗論英雄,不管過程,只看結局;不理公平,只問效率。只要“成功”了,過程可以忽略不計。這種價值觀發揮到極致,反過來影響社會心理與行為,以至於許多人把不守規則當作有本事甚至“成功”的標誌。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不是孤立的,都生活在群體中。而社會需要有各種各樣的規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形象地講:“人情主宰的世界是一個無序卑汙的世界,而規則看守的世界才是真正自由的土壤。”當然,僅僅有了規則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自覺地尊重規則、遵守規則。

社會應當是有規則的,而作為在社會上生存的人呢,也應當自覺地遵守規則。尊重規則,遵守規則,既是一個人有教養、有風度、講道德、講文明的表現,也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優秀品格。

單位有單位的規則,不然就不成其為單位。在單位,千萬不可以帶一個不好的頭,不要破壞單位的規則。破壞規則,就是拆領導的臺,就是拆單位的臺,就是拆團隊的臺,就是拆自己的臺。

總之,我們要善待他人,善待工作,善待單位,善待規則,善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