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升初結束後,家長該怎麼幫孩子完成小升初銜接?

​如何幫孩子完成從小學階段到中學階段的平穩過渡,是成都的家長些這個暑假主要的攻堅任務。

小升初常見問題

1、尖子生易遭遇大滑坡

孩子剛進入初中,學習成績很不穩定,有些曾經的尖子生成績直線下滑,而平時學習一般的有可能突飛猛進,也有可能會更差。初一是重新開始的階段,一 切變化皆有可能。其中的原因很多:

其一,班級範圍擴大,孩子面臨的競爭對手多了,相比之下自己有可能稍遜一籌;

其二,小學階段內容不多,每次考試前都是反 複訓練,取得高分較容易,而初中課程多,學習方法也更靈活,學生之間的差距也就拉大了。

如果孩子在入學初期出現了以上現象,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相對應的調整,讓孩子能夠儘早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融入新的學習環境。

2018小升初結束後,家長該怎麼幫孩子完成小升初銜接?

初一年級學生如何順利過渡?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家長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家長一定要信任我們的孩子、尊重他。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如果孩子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就應該感到欣慰了。但是我們的家長很多都看不得孩子的放鬆,一看到孩子放鬆玩會兒就會責備:“學習去!寫作業去!”由此導致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很緊張。

其次,家長要接受孩子,包括接受孩子的起點。孩子升入初中後,就是這個起點,家長應該接受。重要的是要看到從這個起點開始,向前進步,家長應該為孩子感到驕傲。多鼓勵孩子,以後孩子也會慢慢有自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要盡力配合好學校的工作,維護學校、老師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因為在中學階段,孩子對於老師的喜愛程度也十分影響學習狀態。而在孩子的飲食起居方面,家長也要為孩子保駕護航。例如“遲到”這樣的事情就一定要杜絕,雖然在很多家長眼中,這是一件小事,但是它卻可以影響孩子一整天的學習狀態。因為這個關係到集體的榮譽感(很多學校都在進行班級間的評比活動,遲到會為班級扣分),學習的心情和情緒等等,帶著這些負面的情緒,會讓孩子難以進入學習狀態。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肯定會影響孩子的成績,也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按時完成作業,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在這些方面家長一定要做好監督工作,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卻對孩子的學習影響很大。

2018小升初結束後,家長該怎麼幫孩子完成小升初銜接?

二、人際交往有困難

初一新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會碰到很大困難,通常無法快速融入集體生活,而是喜歡搞小團體,找到兩三個朋友後便成天黏在一起。

小團體式的交友方式有利有弊,好的一點是孩子快速找到知心朋友,在新環境中不會感到孤單,但同時一些不好的習慣也會影響彼此,家長應該提前提醒孩子,主動跟大多數同學溝通,發展健康的友誼關係。

三、初中學習風格轉變的不適應

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升上初中之後,將面臨三個方面的轉變:

一是老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二是孩子學習心態和方法的轉變;

三是知識結構和難度的轉變。

如果某一個環節上出了問題,輕則由小學階段的“優生”轉變為“差生”,重則學習信心和興趣受創,而影響中學階段的全面學習和生活。

2018小升初結束後,家長該怎麼幫孩子完成小升初銜接?

具體說來,學生在進入初中後大概會面臨以下問題:小學老師講課形象生動、活潑,比較重視直觀的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變換形式、學習和娛樂相結合。可升入初中後,老師往往注重引導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初中的課程中規律性的知識越來越多,初中老師上課的時候更注重講清概念,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新生跨入初中大門,心理年齡處於自覺和幼稚交錯的狀態,在孩子們的眼裡,初中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陌生的世界: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功課增加了,難度大了,要求高了。老師也不再像小學那樣事事都管,加上對新的學習生活了解較少,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交往等各方面往往處於被動狀態。

那麼,家長們究竟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在升入初中之前,順利過渡呢?

第一、要培養孩子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帶著問題聽課,能促使孩子積極動腦,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

其次,要鼓勵自己的孩子積極舉手發言。這樣既能較好地 促使專心聽課、動腦思考,還能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協助孩子調節好心態。暫時的“落後”並不可怕,要求自己每天進步一點,做家長的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要肯定孩子的努力。通過賞識教育和引導樹立孩子的學習信心最關鍵。

另外,就是有效利用好暑假,在暑假期間,可以報初一預科班,讓孩子提前熟悉初中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掌握初中的學習方法,縮短小升初後的適應期,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和能力。

2018小升初結束後,家長該怎麼幫孩子完成小升初銜接?

如何幫助孩子在各方面完成過渡?

學習環境的過渡

適應了六年小學的學習環境,到了初中,往往有些同學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就會在起跑線上就落後了。因此就需要你儘快的適應學習環境,特別是我校寄宿制的學習環境。尤其重要的是要適應每一門老師的教學,要知道你不能改變老師,你只能去適應老師!切忌因對某個老師的好惡而對待學科的好惡

學習態度的過渡

在小學階段,由於年齡小,多數學生在家長、教師的鼓勵、鞭策、“壓迫”下機械地從事學習,逼著學。初中後,“逼”的現象少了,學習是主動性的,明確學習是自身責任,學習是給自己學的,對自己要有責任感,激發動機,提高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

2018小升初結束後,家長該怎麼幫孩子完成小升初銜接?

學習內容的過渡

小學主科只有數學、語文兩門,初中驟增到七門,而且課程的增加與內容的加深可能讓你有點不適應。因此要儘快的適應課業量的急劇增多,學會統籌安排各科,不能顧此失彼,嚴防偏科現象出現。重視對英語的入門學習,要重落實,重實效。

學習方法的過渡

小學由於年齡小,記憶力好,模仿能力強,學習過程主要是靠簡單、機械地識記、抄寫、背誦來完成。進入初中以後。班級人數增多,學科數增加,教師“逼迫’’減少,要在相同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效率就得改變學習方法,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一定要做到以下四點:

(1)養成課堂上專心聽講的習慣,克服聽課走神,提高聽課效率。聽課效率是小學到初中學習過渡的關鍵,初中課堂容量的增大,要求學生充分利用40分鐘的時間,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認真領會,力求當堂掌握知識、當堂完成達標練習;

(2) 作好課堂筆記。初中學科的急劇增多,同學們記憶量往往達不到,因此養成做筆記的良好習慣,要準備好“課堂筆記本”、“糾錯本”、“日記本”、“雜記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