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因動力

歌德說,志向與熱愛為偉大行為之兩翼。這話一點不假,一個人要幹出一番成績,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志向,一個明確的目標是不行的,這一點,在方法論四大因素裡面是討論過的。另外,如果沒有對某件事強烈的個人興趣,即便這個人再聰明,但是心思不在這上面,一看就煩,那麼也不能深鑽下去出成績。有著明確的目標和強烈的興趣,才可能有偉大的實踐行為。當然,根本的是有正確的四大方面的方法論,而樹立一個偉大的志向和有著強烈的興趣,無疑能夠更可能構築出正確的方法論。

從哲學上說,一個人的志向和興趣,應該說屬於內因,另外,我想,需要現實的逼迫,需要外因。一件事情要發生,絕大多數,都是內外因同時作用的結果。比如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即外在的壓力對一個人產生了內在的動力,外因的作用結果。很多時候,如果沒有外在殘酷現實的逼迫,一個人很難有足夠的動力長足前進。一個人的潛能,往往都是殘酷的外因逼出來的。

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被逼出了火眼金睛。試想,如果悟空沒有這一遭,一生順風順水,我想,可能這輩子都練不出來火眼金睛吧。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也是沒辦法,現實擺在那裡,不早當家,就餓死了。而一個富裕家庭的小孩,可能20多歲了,連做飯都不會,洗衣服都沒洗過,獨立生存能力可能為0。很多人都是這樣,沒有外在的壓力逼迫,他就很難成長和內在潛力發揮出來,當然,不排除少數自律能力強,自我內因動力強大的人,即便外在壓力為0,一樣能夠奮勇前進。很少。大多數人,一旦外在的環境舒適,就開啟溫水煮青蛙模式,越煮青蛙越廢,最後基本上就是沒有絲毫戰鬥力,成了圈養的豬,廢掉了。家養的小動物沒有野生的戰鬥力強,就是因為野生動物,野外生存環境惡劣,現實殘酷,逼迫它強大起來的結果,因為不強大,就被現實消滅了。漁民打的一缸沙丁魚,裡面不方上條他們的天敵,可能到岸上就窒息死了一大片,而有天敵的情況下,反而損失少。全國上下一盤棋的政府計劃經濟模式比不了有競爭的市場經濟模式,壟斷市場的經濟效率遠遠低於完全競爭市場的經濟效率,也同樣是外因壓力的原因使然。一個人的進步,往往不是在安逸順利的時候,而是在失敗的時候,痛苦的時候,絕望的時候。應該主動去進入風雨敲打的環境,這樣才能夠成長、進步。一顆溫室中的小樹苗,從沒有經歷過風吹雨打,肯定成長不成一棵參天大樹。

所以說,內因為一個人提供前行的動力,外因提供的動力一樣大,兩者界不可或缺。內因,比如興趣、愛好、責任等,外因,主要就是外在的壓力,現實的逼迫,外在的打擊。當然,內因動力是推動你往前進,外在的打擊是阻止你前進,要想讓這股阻力轉變為內在動力,你就要勇敢承受,勇敢與其鬥爭。如果一點挫折就停滯不前,那肯定不行。而是要承受,要抗住,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所以,準確說,內因與外因兩大動力(內因直接動力,外因阻力轉化為內在動力),才是偉大行為之兩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