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70後有可能成爲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雨楓161198019


70後,39到48歲,這個尷尬的年齡段,說老不老,說小不小。我正好是70後,感覺談養老似乎還有點早。


而我家的鄰居們幾乎都是“空巢”老人了,雖然他們都有眾多兒女,但兒女們都在外地生活。


也就是逢年過節才能看見他們的兒女們回家看望一下他們,平時,就看到一堆老人聚集在一起打牌娛樂,看上去倒也很安逸自在。


在身體健康硬朗的時候,生活都能自理。最可怕的就是身體出現病痛,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沒有兒女在身邊照顧可怎麼辦呢?比如老年痴呆症,那是要專人看護的。


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們,他們侍候老人都是兄弟姐妹們按月輪流照看陪護,分工明確,有錢出錢,有人出人。


我們場的老人們幾乎都有退休工資,在經濟上還是比周邊農村的老人們佔了一點優勢的,兒女們也可以減輕經濟上的負擔。


但農村的老人們養老可就難了,如果沒有給自己留點老本,很多都被兒女們嫌棄,難怪農村流傳著一首《老來難》歌。寫得非常現實。


每每看到步履蹣跚,彎腰駝背,神情落寂的老人們,我就不得不感慨人老了真不容易啊!他們眾多兒女尚且這樣。作為70後,我們每個家庭最多兩個孩子。


70後響應了“只生一個孩子好。”的國家政策,農村家庭或許還有兩個娃,城市家庭大多數都一個娃。



現在社會發展的節奏在加快,兒女的生活壓力增強,再加上人口流動的變化,大多數家庭的子女都與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


農村的老人更是留守者了。無論是在時間上、空間上,還是精力上都無法周全的兼顧到老人。


70後的養老,正處於社會認知的轉型階段,人們的養老理念正在悄悄的變化,大家深刻的認識到“養兒防老”的理念已經不太現實了。


我們70後的人聚在一起談起養老,都說進養老院才是中國未來最好的養老方式。


但是養老院也有各個層次的,服務設施越好的養老院自然費用也越高。這筆費用也不小,甚至每個月的退休金都不夠支付養老院的月費用。


不過,或許再過二十年,當70後真正進入養老期之後,我們國家的社會養老事業會發展的很好,很平民化呢?讓每個70後都能輕鬆的面對養老這個問題,也未可知。


說到底,養老問題就是經濟問題。我們家鄉有句俗語說:“孃老子的心在兒女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這是人性使然。


人生半百,已經看過太多關於兒女在父母養老問題上的糾緾了。做為70後,更應該在養老問題上,早做打算。儘量不給壓力山大的子女添麻煩,養老我們也自力更生。


在目前中國社會養老福利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趁早做好養老的計劃,會讓自己的老年生活過得比較有尊嚴一點。


如果老兩口身體都很好,又能相互照顧,暫時選擇居家養老。將來如果有一方故去,一方就可以去養老院,因為獨自一個人住著寂寞不說,有個三長兩短也沒有人知道。


與子女同住,怕不是很舒心。因為70後從現在開始都逐漸變成空巢老人了。子女們成家之後,大多都和父母不同住。


無論是70後還是他們的子女們都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方式,突然介入對方的生活都會不適應。所以還是不要互相添堵的好。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年輕人的生活也很有壓力。年輕一代連自己的孩子都照顧不好,哪有精力照顧老人?生老病死,人生的自然規律,誰也不能避免。


“養兒防老”的思想在現今的社會已經不太現實了。養老不要對年輕人存有太多的期望,不要“養老防兒”就已經很不錯了。


在病痛折磨活得實在痛苦之下,我甚至贊成安樂死,我反對那種生不如死的過度醫療。


所以,70後們,對養老方式上的觀念也要跟上時代的變化,傳統的養老方式顯然是不可行的,隨著老齡化的日益加巨,老人們也試行了各種各樣的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待到70後真正步入老年生活之後,或許就會產生出一種既不拖累子女,又能安享晚年的成熟的養老方式呢?


頑一先生


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70年代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相信作為70後的各位夥伴們,對此話感同身受。70後,完全有可能成為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為什麼如此說呢?作為70後的一員,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

作為70後的我們,大多數都有兄弟姐妹。

而我們步入社會創業的時期,正逢國家改革開放,經過幾十年的打拼,目前來說,有精力,也有能力贍養父母。即使自己不在父母身邊,兄弟姐妹也可以輪流照看父母。

因此,對於我們這一代父母來說,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養兒防老。

不過像這種傳統的養老模式,我們的父母或許是最後一代。

二、我們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是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70後成家立業之時,正是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最嚴格的時期,絕大多數70後的後代都是獨生子女。

在目前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就業及生活壓力空前巨大。對於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能夠打點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已然不易,如果還要承擔照顧四個老人的義務,那隻怕分身乏術。

曾經看過一張漫畫,一對年輕夫婦身邊拖著孩子,頭上扛著四位老人。那被扛著的不正是我們70後這一代人嗎?此情此景,我們又怎忍心讓兒女如此辛苦?

雖說百善孝為先,然而,對於這一代的獨生子女來說,已經不是他們孝順與否的問題,而是他們有無這個時間和能力的問題。

雖說現在國家放開二胎政策,然而最年輕的70後也年近40。在這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年齡,二胎對於70後,無論從精力,還是經濟方面,都是巨大的考驗。

所以老了被子女“拋棄”,70後或許是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三、那麼,作為70後的我們,今後將如何養老呢?

曾在網上看到過關於很多日本老人孤獨死去多日,無子女過問的報道,心中頗為唏噓與感慨。

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加速,是導致此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們國家經歷3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之後,人口結構也發生很大改變,老齡化現象日益凸顯。

雖說現實如此殘酷,但身為七零後的我們,也不必看得過於悲觀。更不必如日本老人那樣孤獨老去,我們可以採取“自救”,嘗試各種不同的養老方式。

前段時間,網上報道抱團式養老。

與兄弟姊妹,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居住在一起。年紀相仿的人互相照應,大家同心同德,一起努力,創造一個老年人的快樂王國。我想,真不失為一種值得期待的養老方式。

待到生活不能自理時,也可以考慮去養老院。由於我國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國家對於養老這一片的設施今後應該會更完善。

作為70後的我們,也不必過於擔憂今後的養老問題。在現階段,上有疼愛自己的父母,下有依戀自己的兒女,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

因此,不管以後如何養老,只要過好當下,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擁有健康的身體,高質量地度過每一天,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家人,還會在意如何老去嗎?


24幀半


99隨便語:筆者和妻子出生於1971年,兒子即將年滿18歲,夫妻倆早已做好了準備,養老必須靠自己了。

話說,70後的養老問題,至少必須分為兩大群體。

農村出生的70後,僥倖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其他的大多數城市70後,以及少部分響應了只生一個好的僅有一個孩子的農村70後。

其中有兩個以上孩子的70後,與其他年代並無太大區別,暫且不談。

(1)70後的我們,為什麼不要二胎。

首先是年齡大了,其次也是最關鍵的,70後的青少年時期,即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時期,處於80年代90年代初期,自己吃過了苦,也明白了學歷的重要性。

在70後眼中,一個優秀的孩子,必須“德智體全面發展”,也是那個特殊時代的標準語。

70後培養自己的孩子,是不遺餘力的。

這種培養,不僅在於金錢的投入,更在於時間和精力的付出,坦率說,以筆者自身經歷看,“養大”一個孩子,真的是太辛苦了!

筆者的兒子目前高三,在別人眼裡很優秀,但這些年裡我們夫妻的付出,比之我們的上一輩花在我們身上的時間和精力,大了無數倍,簡直不可以道理計。

從這一點看,即便我們的身體還吃得消,也不想再要第二個孩子了。

因為太累了,吃不消!

(2)我們的孩子,未來我們能靠得上嗎?

估計是靠不上。

以我們70後的人生經歷看,大多數是積極向上的,因為在我們成年的那個年代,物質匱乏,上一代能給我們的幫助太少,而我們必須靠自己雙手打拼。

我們僅有一個孩子,我們當然也希望我們的孩子,過上美好生活。

但如果想讓孩子過得好,除了我們必須在物質上給他們幫助,也必須對他們放手。

放手讓他們展翅高飛!

以筆者為例,夫妻倆來自於內地,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蘇州紮下了根,但我們對兒子的希望,是想讓他再次高飛,完成我們未能實現的願望。

或者去往真正的大城市,能飛多高飛多高,總之不想讓他安靜地留在身邊。

男孩子嘛,他要飛才能實現他自己的理想,他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不能因為父母的羈絆,擋了他成功飛翔的道路。

所以,我們必須做好思想準備,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能成為他的包袱。

(3)我們的養老,真的必須靠自己了。

談論養老問題,實際上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金錢,第二是身體。

作為70後,年輕時吃了不少苦,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太窮,又必須靠自己扛下所有生活的壓力,當時的我們無論處於什麼行業,做事都很拼命。

但現在的我們,年過40以後,身體開始漸漸走了下坡路。

不誇張地說,我們夫妻倆的身體狀態,比之我們上一輩在相同年齡裡,下降了不少。

可想而知等到20年之後,我們的孩子正當壯年,為了他們的事業積極拼搏的時候,我們自己紛紛進入了養老的年齡。

那時候就必須靠自己了。

我們70後,一輩子攢下的財富,大半將花在子女身上,剩下來的才是自己的養老錢,無論我們身體健康與否,我們主要將依靠夫妻倆自己支撐。

(4)70後的心是堅強的,哪怕苦澀也能忍受。

作為一個70後,我們曾經苦過窮過,所謂我們不怕再次遭遇類似的環境。

筆者暗自想過,我們這一代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不再受窮的基礎,讓他們不再因為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影響到他們在人生路上的攀登!

我們是70後,我們要做最無私的一代!

我們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養大,看著他們成才,然後把他們扶上馬,再送一程。

最後,看著他們奮勇向前,去為他們自己的人生拼搏!

筆者認為,在那種時候,哪怕我們的心中充滿了苦澀,我們也能忍受,因為我們70後是很特殊的一代人,許多人因為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我們未能完成我們最想做的事。

我們的子女,就是我們的替代者!

結束語:我們70後是養老最無奈的一代人嗎?就算如此,我們也無所畏懼,想當年我們年輕時,我們從無到有,拼搏出一個完整的家,未來我們老了,我們也能靠自己,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99隨便


有人說,七零後,是正在老去的一代。這話,我感覺,是對的,轉眼,我們這批七零後,開始步入中年人的階段了,這一段的路程,其實,並不好受。因為,作為七零後,在這個階段,我們所要面臨的事情,有些尷尬,有些繁雜,有的,甚至還有些棘手。這些問題集中在我們的面前,我們難免會感到不好受。為什麼呢?

首先,作為70後,上有老,下有小,我們的日子不好受。作為一個70後,這個時候,我們正是人到中年萬事休的年齡,本來,我們萬事需要休養生息,需要我們好好地安靜一番。但是,上有已經老去的老人,他們需要我們照料,而且,生病的時候,更需要我們陪伴在身邊。而下面的孩子,有的,還在求學,還沒有成家立業,還需要我們為他們分神費力。這些問題,擺在我們這批七零後面前,我們的日子,肯定不是那麼好受。

其次,作為70後,左有風右有雨,我們的日子不好受。作為70後,我們正處在事業的高峰期,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做出判斷和處理,而如果處理不當,我們就要去接受責任和後果。這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也是一種不大不小的負擔,有時候,繁雜的事務,會讓我們焦頭爛額,左有風,右有雨的煩心事,會接二連三地擺在我們的面前。作為單位或者家庭的主心骨,沒有一定的定力,還真的難以完美解決。所以,這些難題,會讓我們的日子不好受。

第三,作為70後,前怕狼後怕虎,我們的日子不好受。都說,每一箇中年人的前面,都有一隻狼,後面,還跟著幾條吊睛白額虎,在對著我們虎視眈眈。這幾條虎,其中最可怕的一條,就是疾病之虎,因為人到中年,身體機能開始出現變化,不注意身體,我們得了疾病,就難以恢復的了。同時,我們的前面還有一條意外之狼,在做假寐狀,我們稍微不小心,這條意外之險的狼,就會向我們撲來。畢竟,這世間,很多東西,都難以意料,稍不小心,我們就可能遭遇意外之險,這對我們這批七零後來說,要特別小心。所以,作為70後,我們的日子不好受。

第四,作為70後,還要提防周圍的蜂飛蝶舞,我們的日子不好受。作為70後,相對於其他年輕人來說,更多的,是處在事業比較成功的階段,有的,甚至已經有了不菲的身家。所以,這時候,難免會有一些有非分之想的異性,在我們的面前出現。有時候,因為彼此有各自的需求,難免會出現一些影響婚姻家庭關係的婚外戀出現。這必然會影響和破壞我們的家庭。所以,作為70後,既要認識到穩定家庭的重要性,又要拒絕 ♫《窗外》♫ “蜂飛蝶舞”的誘惑,這對我們來說,的確會讓我們的日子不好受。

70後,是漸漸老去的一代,所以,我們所要面對的事情會很多,我們需要解決的事情也很多,同時,我們所要面對的煩惱也很多。這就需要我們用更多的定力,更多的智慧,和更多的沉穩之心來面對,來處理。當我們遇到煩心的事情多的時候,難免會有不好受的心情。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只要我們冷靜面對,從容面對,自然能妥善處理好“70後,日子不好受”的這個難題。


南山大叔


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回答一下,因為我也是一名70後。不過我現在還能自食其力,還沒體會到身體真正老了的時候的無奈,但是朋友們聚在一起也都會聊起這個話題。

現在的人們還有嚴重的傳統思想養孩防老,我們的上一輩確實這樣,我們70後也是這樣做的,父母都70多歲,我們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顧著老人。但是我們老了怎麼辦呢?我和很多同齡人探討過這個問題,大家都說進養老院吧!大家之所以這麼說,這是生活現狀決定的,也是最為無奈的回答。

作為70後,我們的孩子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現在國家放開政策允許二胎,可是70後已經老了,望塵莫及。我也曾認真的考慮過二胎這個問題,首先已經上大學的孩子堅決不同意我們要二胎,年齡差距太大嫌棄丟人;第二再考慮我們的身體,70後的人們都已經40歲以上了,人過四十天過晌,身體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養育孩子的精力達不到;第三金錢,現在養一個孩子不止是餵飽了拉倒,從出生開始就要進各種的輔導班,剛出生的娃娃游泳一次100多元,一週最少兩次,幾個月開始就要參加各種親子活動班,這種花樣繁多的輔導班要進行到高中畢業。想想一個40多歲的中年人要照顧老年多病的父母,給上大學的孩子提供經濟後盾,再要撫養一個小娃娃,一個月掙多少錢才能應付的過去呢?大家說說看70後適合要孩子麼?

70後的養老真的很無奈,不管是一胎還是二胎。如果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將來參加工作不在身邊幾率很大,就是在身邊,孩子也要工作啊,工作也重要的。老了身體不好依靠孩子這個念頭是不要想的。如果現在支持國家政策要二胎,那麼等到我們60多歲時二胎才上大學,就是兩個孩子我們的養老也指望不上孩子的。

我覺得我們的國家經濟發展很快,國家政府肯定也會想到這些的,20年以後會有很多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70後還是安心於現在的工作吧,走一步看一步,使勁的掙錢養家是最先要考慮的,攢一些錢以備養老吧!


小魚兒遊世界




乍一看,卡在半中腰的70後,的確是養老最無奈、好尷尬的一代。😩😩😩

你看他們,剛邁入懵懂無知、涉世尚淺的青少年,便被裹挾進一個劇烈起伏如過山車的大變革時代,諸如房改/失業/改制/下崗/跳槽/南下/北上/貧富差距等一個個意外(挑戰)不期而至,令人促不及防,身心俱疲。而如同緊箍咒、高壓線般的獨生子女政策好容易捱到放開後,再想要一個二胎,減輕老大(“光桿司令”)的養老負擔,但這些70後多已是人到中年,遲暮老矣(特指生育年齡段而言),無論精力還是時間都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

而70後之前的60後也好,之後的80後90後也罷,已有不止一個子女後代可以“從容”為其養老分擔壓力和憂愁。呵呵,真是“比上不足比下無多餘”,讓更多70後在養老問題上頓有“生不逢時”的無奈感慨。



上挨不著天下靠不到地,“浮在半空中的70後”只能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心無旁騖地倚靠自己解決養老問題。

好在70後一族,吃過苦受過難,經歷過衝擊應對過挑戰;正值人生壯年,既無前一代人體力之不濟,又無後兩代獨生子女們之驕氣。不就是個小小的養老問題嗎?這還能難得住經歷豐富、見多識廣、敢於善於應對各種跨時代挑戰的70後嗎?




其實,人家堪稱“驕傲的70後”大多事業有成,不乏積蓄,不乏經驗,又多手握幾套房,又有深謀遠慮早早置下的養老保險為保障,到頭來誰還真害怕養老問題這個“小毛線”?✌✌✌


霍小姐的八卦爐


為什麼70後有可能成為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是從上個世紀81年開始的,要求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而當70後的人結婚的時候,大概也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他們這一代人應該都是一對夫婦只有一個孩子。

而當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放開的時候,他們這一代人已經到了一個尷尬的年齡,都在40歲以上了。


年紀大的人的孩子可能已經讀大學了,剛剛40掛零的人的孩子,可能孩子正在讀高中。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年齡。為什麼呢?能生嗎?有的可能生,但是二胎和一胎的年齡差距太大,可能大寶根本不同意父母再生孩子,覺得自己都二十幾歲了,還抱著那麼小的弟弟妹妹,感覺到有點兒丟人。


還有就是作為70後的本身也可能有點糾結,生嗎,現在生,等孩子讀大學的時候,自己都60歲了。到時候孩子還沒有畢業,他怎麼有能力來贍養你呢?


不生二胎,只有一個孩子,到時候這一個孩子結婚之後,一對夫婦要贍養四個老人。雖然說現在可能很多70後都有固定的工作,都有穩定的收入。但是人到了七老八十的時候,身體的這個零件那個零件多多少少要出點問題。今天住院,明天住院,這個住院那個住院。到時候孩子工作正處於上升期,也許無法抽出身來照顧父母。就算有時間,如果遇上雙親都生病了,那他就更忙了。就像有一個圖片所拍攝的一樣,一個獨生子女,在醫院裡陪著自己的爸爸媽媽住院。爸爸媽媽睡在病床上,他坐在兩張病床的中間,一手牽著爸爸的手,一手牽著媽媽的手。

在萬般無奈之下,可能我們的孩子只好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去。而可能有的人最怕的就是去養老院。裡面那麼多老年人在一起,今天走一個,明天走一個,那是多麼的恐怖啊。就像葉德嫻和劉德華演的《桃姐》一樣,擔心哪一天走的是自己。

面對生活中如此多的無奈,70後的可能真的成了養老最無奈的一代了。那麼作為70後的人們該怎麼辦呢?我覺得應該趁年輕還能掙錢的時候,多多的掙錢,還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體。哪一天我們從工作崗位上下來的時候,有一個健康身體,有養老的資本,那時候我們盡力做到自己養老。實在動不了的那一天,就去進養老院吧。

還有國家的養老政策和養老設施會越來越好,等到70後,進養老院的時候,說不定就象住高級別墅一樣!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有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悟空問答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謝謝你的關注、閱讀、收藏、分享、轉發、評論、點贊。



睿心媽媽


我是77年的,今年41歲了,對此是有比較深的體會的。

我是獨生子,父母都是工廠退休職工,住在三線城市,前幾年家裡房子太老,動用全部的積蓄給他們換了一套房子,我也貼進去2、30萬,老兩口就再沒有可以機動的防風險資金儲備了,兩老的退休金合計大概5K左右,每個月基本生活開銷要去到2.5-3K,人情支出1.5K,基本上就留不下什麼錢了,現在父親67、母親65,再過些年如果身體狀況不如人意,無論是請保姆還是去養老院,都是不具備經濟條件的。

老丈人一家的情況更加不好,老丈人78,已經到了阿爾茨海默症狀中期,體質不好,經常生病住院,丈母孃71了,兩口子只有老丈人有退休金大概4K/月,好在我老婆一家五姐妹,能夠分擔不少壓力。

再說自己的情況,廣州一線城市,兩個娃,老大11歲,老二2歲,夫妻倆收入40W/年左右,普通工薪水平,供房、養車、養娃,一年能存下來10W算不錯了,相信很多人也都是類似的情況。

回到養老上面,確實很尷尬,心理壓力大,父母這一輩天然有靠子女養老的約定俗成的傳統,而且自身也確實沒有更多的能力自行養老,作為兒女必然是要盡到應盡的義務,無論是時間的投入還是金錢的投入。但是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這個年齡處於事業的平臺期,需要轉變和提升,難得有太多的時間陪伴父母,經濟上的投入又勢必消耗家裡的存糧,對自己本來就不多的用於未來養老的儲備帶來減值風險,一旦大量消耗,勢必可能導致自己老了以後要依靠孩子來支持。

但我們70後的心態又多半是這樣想的,自己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換位思考,在自己老了以後,肯定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體、足夠的資金來支持自己擁有體面的晚年生活,不用拖累孩子們增加他們的壓力。同時,現在社會在快速的變化,價值觀、家庭觀、世俗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未來我們的孩子是否還有這種對父母贍養的想法也是不可知的,並不是說孩子們會不孝順,而是未來的就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可能比我們現在面臨的還大,如果孩子們都自顧不暇了,還能有什麼多餘的能力來照顧父母的養老呢?

所以,這種無奈和尷尬,或許是我們這一代70後所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了。


元寶爸的奶爸生活


我是一個標準的七零後。

關於說到養老,的確是我們這一代人最為頭痛的事情。

先說說給長輩養老吧。

我父親患帕金森十多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旦老人得了這樣的病,尤其是到了後期,是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而且因為身體機能及免疫能力的降低,其他併發症會接二連三的發生,照顧起來是特別的累。雖然我還有兩個姐姐,但都是在外地,除了能在經濟上給予一定幫助。日常照顧父親,則就成了我母親和我必須承擔的責任,為了能及時的照應老人,我甚至連家都不敢搬的太遠。

我的岳母十年前也得了腦出血,基本上也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同樣,我妻子的姐姐也在外地工作生活。所以,照應老人的重擔又落在我家身上。為了照顧兩家老人,我和愛人有時候不得不分開兩頭不停地跑。有時候,在醫院可羨慕同病房裡,那些老人有好多兒女的家庭了,熱熱鬧鬧,可以分著陪護。而我這邊,總是我和我母親孤零零的在陪伴。

我不敢想的是,現在只是兩個老人病了,畢竟還有另外兩個老人可以在旁邊伺候著。但如果三個老人歲數更大以後,而且一旦都有事,那日子怎麼過?這壓力實在太大了,真的,大得讓我無法想象。(我父親在年初去世了...)

其實比起贍養長輩,我心裡更憂慮的是將來我老了,退休以後該怎麼辦。

我只有一個孩子,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曾經讓人津津樂道的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註定會無奈地逐步走向解體。我所在的是一個小城市,將來孩子極有可能不會留在身邊,外出打工創業。現在,農村和很多小城鎮裡的家庭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他們都在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這個淒涼的劇情。即使是孩子沒有遠離家鄉外出奔波的,也由於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成家過後的年輕人根本就無法兼顧雙方的父母,即便有孝心,也未必那個能力兼顧,總有一方的老人會形成“空巢老人”。

雖然我屬於央企職工,能夠有自己的退休金養老,也許生活質量也是比較有保障。誰也不知道將來自己的身體會怎麼樣.....說心裡話,我不願意讓孩子多為我操心,我心裡也未期望他將來會養我。自己生活的好好的,就可以了。

那,請保姆麼?進養老院嗎?

請保姆肯定是不現實的,費用太貴了。也許社會化養老成大勢所趨。然而,社會化養老卻有很多方面明顯滯後:床位數、護工數等基本綜合養老能力欠缺;養老個體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無法滿足;社會養老資源缺乏調控和整合,養老需求結構性矛盾嚴重....誰也無法保證二十年以後,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不多想了,因為想多也沒有用.....

用一句最無奈俗話說:走一步算一步吧。


清顏2017


其實70後和60後基本上是一種情形,是中國社會最後一批以傳統方式贍養老人,也是第一批自我養老開始的群體。

作為一名70後,我們經歷了計劃生育,每家只有一個孩子,二胎放開後,想生也已望塵莫及。而我們的獨生子女,思想上已完全接受西方自我養老理念,所以,70後的我們,該早做打算自我養老。

從我個人來說,我對自我養老是完全接納的,計劃生育導致我們的子女成家後,如果繼續以傳統方式贍養我們,那不是把我們的孩子往死裡逼嗎?好點的,小兩口贍養四位老人,最多的可達到八位老人。所以,我們該主動接受自我養老觀念,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不再成為子女的負擔。


自我養老的觀念,無論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自己,都接納了,但有一點是改變不了的,那就是我們對孩子們還會無私付出,他們結婚買房等,我們也會盡所能幫助他們。他們的理念中,也一定有這樣的期待。所以,我們的自我養老並不會很輕鬆。

作為普普通通的70後,我們一直努力賺錢養家,但存的錢卻是可數的。我們每月繳納的社保,總以為是養老的定心丸,可看看現在的形勢,恐怕還是讓人心裡打鼓。養老金的虧空範圍,年年擴大。至我們退休時,社會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養老金收入和支出會走向何方,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儘早開始謀劃養老保障了,投資,保險,雖然渠道依舊單一,但我們似乎沒有其它更好更多選擇。以房養老,風險太大,且完全不受控。從西方養老模式看,不靠子女,不靠政府,也會是我們將要面對的。


無奈也罷,悲催也罷,70後的我們,至少會開創一個全新的社會養老模式,那時候,我們看似退休了,實則為社會和家庭子女貢獻的價值更大了。

——銀杏樹下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