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業如何爲抗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抗戰爆發,舉國同仇敵愾。越是在國難當頭、風雨飄搖之時,越能看出堅守的可貴。抗戰八年戰火紛飛,中國旅行社不計成本、不圖盈利、為國為民、共渡難關,其事蹟足以載入史冊,輝照後人。

由於大戰爆發,旅遊業務已基本陷入停頓,而運輸成為國家的當務之急,一方面是人的輾轉,一方面是物的流動。中國旅行社在這一領域恰有自身優勢和經營特長,無論是國寶南運、承運貨物,還是輸送民眾、營救精英,中國旅行社都一馬當先、義不容辭,體現出對國家、對民眾的拳拳赤子之心。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國寶南運

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已成日本囊中之物,而敵人覬覦華北之心,路人皆知。故宮文物危如累卵,為防止國之重器落入敵手,國民政府制定了文物南遷計劃。

於是,這些國之重器走出深宮,被篩選、打包、裝箱,分批次運走。1933年2月5日晚,逾萬箱文物從神武門出發,由幾十輛板車輪流運往火車站,開始顛沛流離之旅。軍隊全程護送,沿途軍警林立,誰也沒有想到,這批寶物從此會在外流離近十六年。

一家企業如何為抗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待運送的國寶

1933年2月至5月間,先後共有5批文物南遷,包括近9000幅書畫作品,2.7萬餘件瓷器,以及《四庫全書》和各種善本刻本。它們先是被運到上海,隨後於1936年運抵南京搶建的文物庫房。不料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文物再次分3批西遷。

中國旅行社曾受南京政府委託,承接國寶秘密南運事宜。數萬公里的國寶南遷路,走得極不平靜。戰火紛飛、時局紛亂,面對日機轟炸、土匪攔截、山高水急、大火蔓延,國寶竟然屢屢化險為夷,沒有丟失被毀,這背後也有中旅社同仁的一份力量。

在國寶南運過程中,中國旅行社相關人員調配車船、保障鐵路水路暢通,冒著生命危險參與承運押送工作。他們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然而英雄無名,那些免於戰火劫掠的文物,一直在訴說著他們的歷史功績。

兵工廠轉移

1937年春,抗戰還未全面爆發,中國旅行社已經與南京政府兵工署訂立了合同,承運與國防有關的兵工器材。在西安事變後,南京政府開始進行一些抵禦外敵的準備工作。而將如此重要的貨運業務交給中旅社,也可看出中旅社當時已經信譽卓著,贏得了全社會的信任。

南京金陵兵工廠為中國四大兵工廠之一,聲名遠揚。抗日戰火初起,金陵兵工廠即遭敵機轟炸,廠房被毀。1937年11月16日,隨著戰局變化,金陵兵工廠接到西遷命令,機器設備拆卸完畢,全廠物資緊急裝箱,多路齊發,分頭西運。由於時間緊迫,工人家屬不及隨行,這不免影響到內遷工人的情緒和生活。為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旅行社上海分社受有關部門秘託,將工人家屬秘密送往後方。

於是,上海分社派人到南京一帶,將幾百名家屬分批送往上海,並將其安置在上海分社四樓的空房間。白天家屬們不準出房門,膳食全部由旅行社派人送去。入夜,旅行社的招待員們三三兩兩率領他們登上開往越南海防的輪船。船票和護照事先都由中國旅行社準備妥當,上船後發給他們。到達越南海防後,家屬們再坐火車北上。此事十分機密,即使本社職工,如果不是直接相關人員也未必知曉。大戰之中,漢奸日諜環伺,環境險惡,不容有失。

金陵兵工廠的順利西遷,意義重大,也是抗戰時期民族工業西遷大潮中的一個縮影。正是由於工業實力得以保存,才確保了後方的穩固,也是抗日戰爭得以堅持下去並最終取勝的基礎。

赤膽忠心

隨著淪陷區面積的不斷擴大,中國旅行社原有的那些分支社所陸續收縮。在那些風雨飄搖的日子裡,留下看守的中旅社員工們也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蹟。

自七七事變之後,北方不甘做亡國奴的民眾,紛紛取道天津,坐船南下。他們一般都是先在中國旅行社北平分社訂購外輪船票,然後前往天津登輪。當時日軍尚未明令禁止,中旅社便以此為南下人士服務。到了1939年8月8日,日本憲兵隊忽傳旅行社經理李墨林、襄理蔡維堯到司令部,要求交出購買過船票的旅客名單。負責此事的蔡維堯拒絕交出,表示名單已經陸續寄給輪船公司,面對暴力與威逼,始終沒有改口。最後,敵人要求發現有旅客購買南下船票立即向憲兵隊報告,蔡維堯假裝答應,始獲釋放。獲釋後,旅行社馬上派人前往天津,請輪船公司停止委託中國旅行社北平分社代理售票。此事得以解決,北平分社也由此“壽終正寢”。

隨著日軍開進上海租界,中國旅行社上海分社也停止營業,原址租給一家銀行,但仍留有少數人員看守倉庫。他們忠於職守,使旅客寄存的行李在上海淪陷期間始終未受損失。著名學者盛成曾在戰爭開始時寄存過幾件行李,十年之後,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委託中旅社查詢,結果行李完璧歸趙、一件未少,令他讚不絕口。

一家企業如何為抗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

抗戰前中旅社創辦的南京首都飯店堪稱業界標杆,南京淪陷後飯店由經理劉懷德等五人看守。為安全起見,他們都參加了歐美僑民組織的國際救濟會,劉懷德任該會的組長。因為替英國記者田伯烈秘密保存他寫的《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原稿,劉懷德被混入救濟會的敗類告密,遭到逮捕。幸得救濟會的外籍主持人士力保,始免於難。他出獄不久,就離開南京前往大後方。後來田伯烈的著作得以出版,並翻譯成中文,引起轟動,書後所列協助過他的人中,就有劉懷德的名字。

星光閃耀大後方

抗戰期間,中國旅行社在淪陷區的分支機構不斷收縮,而在大後方西南各省,作為中旅社標誌的五角星,傳遍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位於西安、蘭州間和寶雞、成都間的公路,是西北公路運輸管理局管轄下的兩條大動脈。抗戰開始後,蘇聯援華物資不斷通過新疆運入甘陝,公路上出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在沿線建設食宿站,成為發展公路客貨運輸的當務之急。公路局把建設食宿站的責任交給中旅社,西北公路沿線貧瘠、條件艱苦,中旅社員工以苦為榮,堅守崗位,不斷奮鬥。後來,這項工作又由西南西北擴大到了川滇、滇緬,中國旅行社的足跡佈滿整個大後方,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服務網絡。

一家企業如何為抗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繁忙的西北交通線

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歌頌六盤山華家嶺招待所的職工,“凡是在西北公路上旅行過的人們,應該不忘記在高山荒野的華家嶺上,有這樣一群無名英雄直接與旅客服務,間接為抗戰效力,在四時如冬,在寂寞荒涼的環境中堅守著他們的崗位。”華家嶺招待所由中旅社在六盤山高處設立,那裡氣候多變、條件艱苦,但中旅社員工始終堅守崗位,服務大眾,“間接為抗戰效力”。

在公路沿線招待所,中旅社還加派了通曉外語的職員,一方面便於接待盟軍人士,一方面協助地方機關辦理涉外事宜。在陝西潼關和四川敘永兩次協助地方人員營救失事的盟國空軍,使他們安然返回基地,讓盟國友人對中國旅行社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軍席捲廣西的時候,難民雲集獨山。鐵路局、公路局委託辦的賓館、招待所和獨山中旅支社門庭若市。難民們經過多日流離,有的妻離子散,有的兩手空空,吃飯成了大問題。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旅行社挺身而出,開辦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難民食堂。用廉價伙食解決了難民們的飢餓問題。而且設施周到,秩序井然,一直維持到獨山陷落為止。

營救文化精英

1941年12月8日,戰爭的烽火燒到香港。不到一個月,日軍佔領香港,滯留在港的愛國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面臨極大的風險。香港影院甚至打出幻燈字幕,點名要求文化名流到日本司令部所在地“會面”。看過電影《明月幾時有》的小夥伴們,相信對當年的情境有更直觀的感受。

中共中央、南方局對這些文化精英和愛國人士的處境極為關心。周恩來曾指示,不惜任何代價,將他們安全轉移到大後方。共產黨領導下的東江抗日遊擊隊臨危受命,其中包括由香港子弟組成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

當時抗日遊擊隊開闢了多條線路,主要的有兩條,一為西線,一為東線。就東線而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旅行社已先在廣州灣設立分社,並加強玉林支社和撥款設立玉林招待所。每天,一艘名叫白銀丸的輪船從香港駛抵廣州灣的時候,中旅社的接待人員便會出現在乘客面前,為脫險的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以及其他同胞解決在廣州灣的食宿,和從廣州灣到玉林沿途的轎子挑夫。中旅社人員陪同旅客隊伍一起出發,直到玉林支社派人在玉林迎接為止。旅客們在中旅招待所休息數天,便可在玉林支社的協助下,前往柳州,再轉往各地。

由於廣州灣有日諜,知名人士滯留該地的時間越短越好。中旅社按照這種原則,辦事幹淨利索,備受讚譽。還有一些香港同胞和進步人士由東江一帶輾轉內進,到了設在韶關互勵社的中旅支社後,中旅社人員以家人般的熱情迎接遊子,並給予一切可能的協助。

一家企業如何為抗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部分文化人在香港合影

於是,在100多天中,800多名滯留香港的抗日文化名人、愛國民主人士以及家屬沿著這些線路,神奇地從香港這個孤島“消失”,沒有一人被捕,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夏衍等等,每個名字都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中國旅行社在這場文化精英大營救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家企業如何為抗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一家企業如何為抗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掃描圖中二維碼關注中國旅遊集團;

[email protected]

一家企業如何為抗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