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實驗室首次落戶雄安 教育專家描繪新區教育藍圖

中國雄安官網6月12日電(記者陳瀟、陳嬡嬡、王京卓)“AI+夢想空間”人工智能實驗室6月12日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揭牌,這是首個在雄安落地的中小學人工智能科創實驗室。

人工智能實驗室首次落戶雄安 教育專家描繪新區教育藍圖

孩子們在遙控機器人。記者陳瀟 攝

在“AI+夢想空間”,孩子們可以和機器人進行象棋對戰,可以進行3D打印,作為學校科技社團成員,楊樂欣成為人工智能實驗室第一批體驗者之一,最吸引她的是一隻有著六隻腳的機器人。實驗室的指導老師告訴她,機器人叫“蜘蛛機器人”,可以用遙控器指揮機器人跳舞。

“老師,這個機器人能翻跟頭嗎?如果機器人能翻跟頭,會顯得非常敏捷。”在和機器人玩了半個多小時後,楊樂欣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AI+夢想空間”工程師劉學說,孩子們的想法不難實現。只要孩子們在這裡學習一段時間的編程,把自己設計的動作用電腦組合起來,然後把這些動作燒入到機器人控制板的芯片裡,機器人就可以完成孩子們預設的指令了。

人工智能實驗室首次落戶雄安 教育專家描繪新區教育藍圖

孩子們和機器人下象棋。記者陳瀟 攝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執行校長張文峰告訴記者:“未來雄安是座綠色、生態、智慧、開放的城市。孩子們是未來建設雄安的中堅力量。人工智能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學習方式,這個實驗室將給孩子們帶來開創性思維。”

人工智能實驗室首次落戶雄安 教育專家描繪新區教育藍圖

“AI+夢想空間”人工智能實驗室揭牌。記者陳瀟 攝

人工智能不僅能給孩子帶來開創性思維,還將開啟他們全新的學習生活。

當天舉行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在中小學校推廣應用研討會,由雄縣人民政府主辦,雄縣教育局承辦,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協辦。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聶延軍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課堂教學要以“思維教學”為主線,強調基於認知能力的信息加工、分析綜合、邏輯推理等高階思維的培養,增加和突出計算思維、設計思維和交互思維的培養。

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要通過開展智能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交互式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以期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製化。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系教授方海光稱,未來的雄安,坐著不動的課堂將變成項目式課堂,花園、企業等都可以成為學習的場所。人們即使在不同的場合學習,藉助後臺大數據,也可以對人們在校內、校外各個場景的學習進行整體的記錄,並完成綜合評測和推送,從而幫助人們逐漸接近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

教師要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副主任曹培傑認為,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將使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

“傳統的老師更多的是教學的師傅。在人工智能時代,老師要逐漸從教學的師傅變成讀懂學生的分析師,變成重組課程的設計師,變成連接世界的策劃師。”曹培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