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藝!安新老人編織「雄安新區 千年大計」葦席

  中國雄安官網5月15日電(記者崔利傑 通訊員朱方正)近日,雄安新區安新縣一位老人用蘆葦編織的“雄安新區 千年大計”小視頻在朋友圈流傳開來,視頻中的老人正蹲在地上熟練地用蘆葦編織蓆子。

  這位編織蘆葦蓆的老人名叫田榮承,是一名退休老幹部。新區設立以來,他一直想為新區做點貢獻,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中,他主動加入了縣裡的宣講小分隊,義務入村入企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雄安新區設立一週年之際,田榮承想用白洋淀特有的資源進行紀念,經過反覆琢磨,最終選擇用白洋淀傳統的葦蓆編織方式把“雄安新區 千年大計”這八個大字編織出來。他把這八個大字設計出來,正準備用蘆葦編織時,卻突然病倒了,“本打算編織出來獻禮新區一週年,結果因為身體原因耽誤了。”田榮承非常遺憾地說。

  出院後,身體稍稍恢復,老人家又立即投入到葦蓆編織中。首先將蘆葦破開,然後進行輾軋,再用葦眉子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字樣進行編織,經過十多天的努力,終於編織成功,看到自己親手編織的“雄安新區 千年大計”八個大字,老人開心地笑了。

好手藝!安新老人編織“雄安新區 千年大計”葦蓆

田榮承老人編織的“雄安新區 千年大計”蘆葦蓆。

  這幅作品長150釐米,寬80釐米,用雙色葦眉編織而成,色彩雜糅之間無不展現著白洋淀的風土人情和白洋淀人的智慧。

  白洋淀盛產蘆葦,蘆葦也是白洋淀的原鄉記憶,承載著幾代人難忘的鄉愁,勤勞的白洋淀兒女們將蘆葦充分利用起來,通過織蓆、蘆葦畫等形式,將鄉土文化同藝術結合,創造出獨特的白洋淀文化藝術形式。

  白洋淀人用葦子編葦蓆的歷史非常悠久。雄安新區的設立,為白洋淀編制藝術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相信白洋淀的蘆葦編織藝術也會走出白洋淀,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將白洋淀的風土人情和澱泊文化傳遞出去,讓世人認識白洋淀,喜歡白洋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