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業者靈魂的拷問:何爲新零售?機會何處尋?

前言

“燒烤、啤酒、小龍蝦,熬夜看球最愛它。”來自天貓和餓了麼的數據便能印證以上的“小確幸”:世界盃前兩日,天貓新零售戰隊場均售出近600萬隻小龍蝦,夜宵訂單數增長271.1%;90分鐘比賽加15分鐘中場休息,用戶平均每秒在餓了麼下單484只小龍蝦。

阿里、京東、蘇寧等線上巨頭,以及銀泰、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助攻下,針對人們的消費行為進行收集、分析、存儲、運算,圍繞新零售進行佈局。一場將線上的流量和線下的消費、體驗相結合的新零售大戲藉助世界盃徐徐展開。

新零售的本質是什麼?新零售業正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很多人講新零售時喜歡追究它的定義,我們喜歡用升維來看新零售這件事。這個大變革時代體現在哪裡呢?

新零售變革時代的四大特徵

  • 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加快消費升級

2015年,中國的GDP首次破7,國家提出了新常態。新常態概念是用一個新的經濟增速的狀態,什麼概念呢?大家有學過政治經濟學的知道,在政治經濟學裡面有一張圖,資本主義爆發金融危機時出現倒牛奶,在2013年、2014年中國山東那個地方也出現了奶農倒牛奶。

倒牛奶是一個經濟事件,反映我們國家出現了生產過剩。在大量鋼鐵、水泥,很多消費類品類出現生產過剩。在2013年-2016年體育用品行業三年時間都在消庫存。新常態帶來的機會是消費成為了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這裡面提出了個消費升級,什麼叫消費呢?馬雲有個很有意思的解讀,“消”就是花錢,“費”就是浪費。所以,讓用戶花錢、浪費,就是消費。

按照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定義,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5000美金時,會出現消費升級的情況。中國在201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800美金,在北上廣一線城市有的還突破了1萬2-1萬5美金。

另外,從消費結構看,基礎的滿足生存的需求消費在下降。教育、娛樂、健康消費佔比在提升。

艾瑞未來整個大的賽道是在泛娛樂、教育、健康等領域。

關於消費人群,去年還有很多公司找我們說,研究一下00後、95後。新的人群帶來什麼樣的特點呢?大家知道現在年輕人看電視怎麼看?前面看電視,手裡抱一個iPad,左邊放一個手機。這個時候一邊看電視,一邊玩Ipad,一邊玩手機。現在消費人群吃飯菜上來第一件事情做的是什麼?原來我們這一代人儘快吃,現在菜上來之後,拿著手機先拍照。消費人群發生巨大的變化,人群發生變化之後,新的人群帶來很多的場景和品類需求。

另外,消費觀念的變化,很核心的觀念是用戶對品質的關注度遠大於對品牌的關注度。尤其是我們中國很多傳統的消費品牌,是靠著明星廣告砸出來的,這種品牌面臨一種重構。

  •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流量成本上升

下半場的主要特徵就是網絡人口紅利的降低,

中國的PC網民到2017年增速達到了2.7%。移動網民一年的增速很快,但是現在也迴歸到5.3。這裡第一個表明網民已經達到了很大的規模,另外表明流量見頂。前面幾年很多企業增長很快,其實它因為人口紅利上升。

其次是流量成本的上升。2005年有效獲客成本是3-5塊。到了2015年時,線上的有效獲客成本是300塊。整個商業的核心週轉公式是: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上半場大家關心的是流量,都想做平臺。流量足夠大的時候,即使轉化率低一點,問題也不大。下半場開始關注於轉化率,大家知道大數據誰最需要提升?阿里最需要提升大數據。客單價的發生交易者需要背書,電商早期只是交易。

在下半場提升客單價,客單價很重要的是線下店面的背書,非常關鍵。線下有店和線上有店別非常大。流量的獲客成本很貴,我能不能買一次就行了。要買一次流量之後這些用戶都變成我的。

  • 新零售異軍突起,具備用戶私有化、運營數據化,營銷自動化三大特徵

現階段,網絡經濟增速進入到平穩期,這意味著整個行業迴歸到競爭力較飽和的時代,我們希望網絡經濟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網絡經濟也需要新的動力。

1.用戶私有化

在零售業變革的時代,有沒有一個增長的模型或增長的公式?一個是連接的規模,你連接多少的用戶。另外是連接的強度,連接的強度是用戶跟你發生關係的強度,這用什麼衡量呢?我們提出了用戶私有化。用戶增長的驅動力來自於大數據運營能力的提升,還是來自於資源,還是你的股東里面有騰訊給你導流,這是我們判斷新的增長模型的方式。

新零售出來之後,電商、企業也好面臨哪些痛點?我們說傳統零售之痛是坪效、人效、銷售導向和庫存等問題。

傳統電商面臨的問題第一個是體驗,有一些品類和場景以後要到線下體驗;另外是獲客問題。我們認為整個商業的驅動力是人、用戶,在現在大時代背景下面,用戶重新成為商業活動的中心,以前每個人連接的廣度非常有限,現在移動互聯網給了用戶成為上帝的抓手。

在用戶重新迴歸活動中心時,核心的用戶私有化、運營數據化、營銷智慧化。什麼叫用戶私有化?很多人說你有用戶嗎?有。中國移動說我有8個億的用戶,聯通說我有9個億的用戶,實際上那是你的用戶嗎?用戶有九個決策,購買者、關注者、使用者、傳播者、銷售者、投資者、設計者、衛道者。你想一個營銷活動下來,2%-5%的轉化率,剩下95%的用戶,你沒有構建他的ID,沒有構建他的畫像。整個營銷的目的,就是為了撬動用戶的口碑傳播。銷售者,怎麼樣把你的用戶變成你的直銷渠道,變成你的客戶經理。

我們再來聊聊投資者。現在大量的連鎖店已經不用自己投錢了,都是讓用戶變成自己的股東。用戶變成股東之後,可以幫助去宣傳,幫助去銷售。隨後是設計者,小米設計思路里面就是怎麼樣把用戶變成我的設計師,來參與產品的優化。最後是衛道者,就是鐵粉。當你的品牌出現危機時,用戶出來捍衛你的品牌。

我們講連接的強度用戶私有化,達到這9個決策時,才真正實現了用戶私有化,這個用戶才真正是你的用戶。

2.運營數據化

你有數據嗎?很多人說你能不能跟我們對接三方渠道,幫我們打通一些數?你自己有第一方數據嗎?你跟用戶的互動行為、內容行為,有數據嗎?有沒有把數據沉澱下來。你的數據發揮價值沒有?數據本身沒有價值,數據只有跟商業場景真正結合時,才會發生真正的價值。

你有沒有洞察用戶的需求,有沒有預測用戶的購買的品類,以及購買的量。所以,運營數據化的核心是把數據跟我們的商業成本和決策成本進行結合。

3.營銷智慧化

營銷智慧化裡面千人千面已經體現很多,我們提出了千人千案,每一個人實現一個營銷方案,這個在傳統的營銷方案裡面不可能實現的。

傳統零售業者靈魂的拷問:何為新零售?機會何處尋?

結合第三方數據構建360度的用戶畫像,基於用戶的基礎數據、消費數據,更核心的是互動數據和內容數據,構建一個全面的用戶畫像,把用戶進行分類。每一類用戶結合他的特點,設計他的消費場景,由原來的計劃式營銷,把整個消費場景進行流程化分解,進行自動觸發。把用戶的全渠道、全節點進行自動化觸發,實現千人千案。

  • 新零售階段的三大核心機會

1.去中間化

2.資源重組

包括盒馬的倉店一體,都是資源重組一起使用。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平衡,在未來新零售裡面,用戶關注的不再是所有權,會更多往使用權轉移。還有價值的核心定位,因為利益在打破,鏈條再重新分配,你在裡面的價值怎麼樣核心定位。

3.新賽道機會

這裡是整個的爆發階段,我們要去判斷你所在的行業和產品,是處於哪個階段。有一句話叫:快半步則生,慢兩步則死。整個的新零售轉型任重道遠,真正完成新零售的不是在線下開個體驗店,或者是原來線上的店在線下開個店。不是在門店裡引入一個機器人裝上攝像頭,也不是我上了一個自動化的生產機器就完了,它是一個全面體系下的轉型。

這個裡面包括了構建深入的用戶洞察體系,佔領心智的品牌體系,長板理論的產品定位。包括爆款帶動的產品體系、全渠道全觸點的渠道體系、基於NPS用戶管理體系、自動的營銷體系、可預判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定製化的柔性生產體系等。這才是完成新零售轉型的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