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禁忌與養生

夏至禁忌與養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夏至禁忌與養生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夏至禁忌與養生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夏至食俗

北京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麵。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麵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麵館人氣很旺。無論麵館的四川涼麵、擔擔麵、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麵等等,各種麵條都很“暢銷”。

紹興

舊時,在浙江紹興地區,人們不分貧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而紹興地區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此風俗至今尚存。

無錫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於緯度高,使漠河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因此人們稱漠河縣為“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漠河白夜產生在每年夏至前後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時漠河多出現晴空天氣,是人們旅遊觀光的最佳季節。因此,自1989年以來,漠河縣把“夏至”定為旅遊節,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鎮及北極村進行。每當夏至到來便有數萬人到北極村歡度夏至節。

夏至禁忌與養生

山東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耙荔,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嶺南

夏至禁忌與養生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枝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緻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

夏至禁忌與養生

節氣養生

夏至陽氣最旺,生要注意保護陽氣。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不要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要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

嵇康在《養生論》中談到對夏季炎熱的保養:“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這就是所謂的心靜自然涼”,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夏季炎熱,宜晚睡早起,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適當的運動也是夏季養生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進行,條件好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溼,冷、暖空氣團在此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形成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適,一些蚊蟲繁殖速度迅速,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繁殖。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潔淨,儘量不吃生冷食物,以免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夏至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夏至養生宜多吃“苦”,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苦瓜則是夏至最佳食物。

夏至禁忌與養生

中醫學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因此,夏至前後經常吃些油麥菜、萵筍、芹菜、苦瓜等苦味菜,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例如,可多吃素有“菜中君子”美稱的苦瓜。苦瓜苦中帶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雋永。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餚,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夏至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肝經,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利尿涼血等功效,對治療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作用,適宜夏季煩熱、口渴多飲、中暑發熱等病患者服食。現代醫學認為,苦瓜的營養成分較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鉀、鈉、磷、胡蘿蔔素、尼克酸、硫胺素、抗壞血酸等。苦瓜的新鮮汁液含有苦瓜苷和類似胰島素的物質,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能夠預防和改善糖尿病併發症的作用。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譽為“脂肪殺手”,有較好的消脂減肥作用,可供減肥瘦身的朋友食用。

.另外還有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備清熱利溼、平肝涼血的作用。時常食用。對咳嗽多痰、牙痛、眼腫者具備較好的匡助療效。芹菜還具備減低膽固純和血壓的作用。絲瓜絡:性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涼血解毒的功效。絲瓜絡清冷微寒。瓜肉鮮嫩。做湯或者炒肉均可。具備清熱化痰的作用。萵筍:具備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利氣寬胸的作用。對幼童來講,還能起到幫助長牙、換牙的作用。

宜晚睡早起

夏至禁忌與養生

古人對於夏季的養生是很有講究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夏至養生三忌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尤其要注意食用此類食物。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鹹之人,鹹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於罹患手足疼痛之痺症,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症。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後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飢餓感則立刻停飲。

二、忌冷水洗浴:

夏至禁忌與養生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於開洩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可以見到的病症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後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三、忌夜臥貪涼: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長壽,特來請教養生大師彭祖。彭祖隨此人到其家中細細查尋,發現這家臥室中的牆壁上有一個孔洞,這個孔正對著睡覺之人的頭部,彭祖就讓人把那個孔堵上,自此以後,那家人果然長壽了。原來,中醫認為“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夜臥吹冷,極易導致陽氣折損,天長日久,則陽氣散盡而斃命。因此,我們現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對小兒甚至不要在其睡著之後扇風取涼,否則,易於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開、風痺等病症,人們往往不知其害,所謂愛之深,則害之甚。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後飯”的養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生要求。

夏至禁忌與養生

易經王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