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九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许是“佛”和“名”这两个字对我产生了吸引力,坐在车上,心中有了些许期待。就着晕眩的感觉,我索性闭上双眼,调整好姿势舒服地半坐半躺着,静静地享受和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世界中。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山水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绝对是独领风骚和浓墨重彩的。关于山水,在脑海中浮现出远远近近的记忆和遥想中的画卷。想起童年时父亲教背唐诗,那呈现在诗句中的山水或许在幼小的心灵中成了向往山水的萌芽,想着山山水水是怎样孕育滋养着人类;还想起了自己曾经到过的名山胜水。山水都是蕴涵着灵性的,难怪中国文人对它的偏爱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国画离不开山水,山水是创造意境的灵魂;诗歌离不开山水,有了山水,平添几分逸趣。山,厚重而坚定,万年耸立不变,绵绵大山会接纳我们人生中的种种感悟;水,则灵动柔和,因势赋形,随机多变,博大源深的清清流水能荡涤心灵!对山水的偏爱,反映出我们对自由的渴望,于是山水之间,构筑起暂避红尘的桃花源。在这里,压力被释放,人也像是回归了生命的本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啊,在云水间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葱绿的浓荫,天空的飞鸟,潺潺的溪流,幽深曲折的山路,混杂的野花香……一切都是淡淡的,一切都是静静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快感油然而生,尽情享受这一切吧……在半梦半醒不知不觉中,在暮色沉沉华灯初上时,已然到了目的地,心禁不住兴奋起来。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清晨,朝九华山的怀抱直奔而去。进入景区时,满眼山峦叠翠、流泉飞瀑,铺展成一副流动的山水画,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果真不假。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使得九华山名声大噪。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花、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奇峰叠起,溪流飞瀑,怪石嶙峋,溪水潺潺,苍松翠竹,奇丽清幽,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

“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海内外。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就为了这两句,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时至初冬,但晚秋的景色还未完全褪去,秋冬季节的交替使得山上的景致显得越加逶迤和旖旎,色彩更加富有层次,可看到葱绿的山竹和依然苍翠挺拔的松柏,可见到叶子黄得过了头的水杉,更可以欣赏到沉醉的红枫树,也可瞅见叶子掉光了只剩树枝显得很寂寥的不知名的枯树。一路上,我都在边走边看,时而仰望前方的行程,时而回头看看身后的风景,时而驻足某个地方稍作歇息,一块石头、一颗树、一朵野花居然也能呆呆地看好大一会儿。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想要登上峰顶必须付出艰辛,当到达最高峰时,有一种激动得想要振臂高呼的冲动,非常幸运,当时游人极少,即便有人也仅驻足还不到半小时就下去了,陪同我的导游被我劝说到下边等我,一个很险峻的观景台被我独自一人霸占了,享受“天地间唯我独尊”的须臾快慰。先是站立360度地观赏眼底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山峦和高峰突起形态各异的群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身心完完全全被周围群山拥抱着、簇拥着;接下来,仰躺在一块大石头上,不用抬头就可看见似乎是近在咫尺的蓝天白云,遗憾没有雾,当时周围清澈透明极了。还好,没有雾我可以想象啊,自己在云雾中飘飘欲仙了,“

裙衣飘然立雾中,灵秀名山天台峰。九十九峰多奇观,到此方知妙无穷。”安静极了!眼前的云怎么不会动?没有我想象中的或者是家乡的那种云卷云舒变幻多姿的翻潮涌动;耳畔怎么会没有风?没有我想象中的风奏松涛起电雷的壮观;甚至怎么会没有鸟叫?没有我想象中的“千仞岩空鸟去回”的英姿……似乎整个世界都寂静下来了。难道,传说中的极乐世界就是这样吗?有这样的空灵吗?我该去吗?我是选择从这个山峰往上飞呢,还是选择从山峰向下飞?飞翔!飞翔!没有声音怎么能行呢?这么安静我可受不了,不行不行,遐想又来了,眼前的蓝天就是一张巨大的古琴,那粘在上面不会动的丝丝白云就是琴弦,选什么曲子好呢?对了,就弹一曲《高山流水》也许很不错吧。我宛若听到了天上飘下的轻灵飘逸的琴音,清丽如水,晶莹剔透,急缓有致的空灵古曲给我清透心扉的舒雅之美,更现悠渺韵致。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下山时,看到了我想要看的溪流飞瀑和潺潺流水,听到了山泉水的叮咚声,才更多地体察到了山的灵气。可能是季节的原因吧,飞瀑并不是气势磅礴,反而是路边的小溪发出优美的潺潺水声富有动感和韵律,它似乎在歌颂着生的喜悦和爱的光芒。“叮咚叮咚”,仿佛是一曲正在演奏的小曲。小溪的水常年不涸,一年四季都唱着那和谐悦耳的歌曲,温柔而欢快地流着。小溪晶莹透亮,清澈见底,溪底大大小小的圆润石头终年都在享受着泉水的滋润和抚摸。哦!我甘愿做水中一块小石头,永久享受这份亲密与安宁。青山绿水相伴,花草树木相伴,天地万物相伴。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在导游引领下,我看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松”的奇观“凤凰古松”。相传,此松为九华山开山祖师、东晋天竺僧人杯渡所植,距今已有1600余年,至今枝繁叶茂,青翠欲滴,形似一只巨大的凤凰昂首展翅,迎空欲飞,惟妙惟肖,有诗为证:“毕竟人间第一松,英姿不与众松同。臻臻羽叶如翔风,矫矫鳞枝若衮龙。几度沧桑犹郁郁,千年风雨更葱葱。喜看古树凌云志,振翅轩轩往太空。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山上最壮观的是同时看到了日落和月出。清晰记得在下山时左手边是一轮红日在徐徐西下,而右手边则是一轮明月缓缓上升,刚好在农历的十五,月亮正圆,不过,若不仔细的话很难发现月亮的存在,因为太阳还没完全落山,月亮发出的光很淡很薄。凝神看了日落时的过程,景色很壮观,可看景色的心情不是那么激动了,也不会去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是淡然么,是心苍老了么?  

我只是淡淡地静默,那明与暗的交接、强与弱的互换里蕴藏了无数的变数和玄机啊,天边变化无穷的颜色又有着极丰富的层次,太阳陨落前的一刻还是绚烂的,那瞬间绽放的美也显得柔和与安谧,终于,圆变成了半圆,再变,再小,完全看不见了,它不会留恋什么吗,高山云彩会留恋它么?有什么留恋的!太阳第二天不又出来了么!想想,世界有时候就是如此简单!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九华山风光也许不是顶级的,但它蕴藏的佛教文化却使得九华山名垂青史,誉播天下。山上寺庙太多了,只能选择最有名的几座去朝拜。以前也曾到过许多的寺庙,但大多是参观的心态,这次显然和以往不同,很庄重地和虔诚地敬香并跪拜在佛的面前许下心愿。在烟雾缭绕的大雄宝殿里,听着清脆的钟声,嗅着沁人的馨香,周围的香客虔诚地跪拜祈愿,我也融入其中,那一刻,心中涌上了一股极其罕见的无法形容的情绪。  

记忆深刻的寺庙是“百岁宫”,心里纳闷得很,一般寺庙都叫什么什么寺,为何这座寺庙要称之为“宫”呢?百岁宫位于插霄峰摩天岭头,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明,初名“摘星庵”,又名“百岁庵”,供奉海玉肉身。百岁宫充分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形,建成了融山门、大殿、肉身门、库寮于一体的五层走马通楼。大殿利用自然岩体龙头石为基梁,建筑与岩体巧妙结合,匠心独具。大殿屋顶为完整的皖南民居四落水顶,内部殿宇宏伟,禅房多变,曲折幽深,层层相通。寺与周围峰、石、洞融为一体,殿宇与山体有机结合,巧夺天工。百岁宫建筑为九华山古寺建筑的代表,受到中外游人一致好评。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又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一种神秘的气息吸引和笼罩着我,使得我独自一人从入住的酒店恍恍惚惚走出来,隐隐约约闻得不远处有钟声,寻着依稀可辨的声音,来到了和酒店只有二三分钟路程之隔的园禅寺。因是夜晚,基本上没有游人和香客。门是开着的,不假思索地就进去了,还从未在晚上进过寺庙。越往里走,越加恍惚和迷离,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身在何处。明月挂在了古刹的树梢,将斑驳的树影描在墙上,月光泻下,清凉银白,夜色已深,树枝摇曳,幽香暗送。一座座殿宇,一尊尊佛像都安静地在休息,会打扰到你们吗?那袅袅游离的暮鼓晚罄牵引着我还在游走。忽然,伴随着静谧淳远的声声经诵,在沉睡千年的古寺静静弥荡开来,弥散于大佛像之旁,缭绕在雕梁画栋上,在空幽的山林中氤氲散开,翩然覆荡。渴望听到琴声,空寂的山林里,清理的月光间,萦绕漫溢的又该是怎样一曲幽婉琴韵、离世清音?淡扬清雅,气韵缥缈,飘逸空灵,莫名中摄人沉醉,沉醉间涤尽忧思。仿若空山鸟语,寂谷幽泉,温婉悠扬;又若行云渺渺,流水潺潺,平滑灵畅;更若绵绵细雨,盈盈晚风,清泠润泽,化物无声。

任你固结着多少浮沉悲绪、缱绻心事,混沌,忧伤,感怀,压抑,就在婉妙的音符拨动心弦的一刹那,便能顷刻间涤荡净尽,化于无形之间,遁入不思之境。如霜雪溶于沸水,如朝雾散于初阳。随它悲绪生潮,由它愁肠百结,浮世的铅华,人间的沧桑,都已宛宛氤氲,超凡入圣。此时,胸中会澎湃出莫名之感恸,难禁之酸辛,涌破眶热泪,品郁馨苦茗,飘逸悠然,气定神宁,无欲无求,无忧无念,任时光在凝眸舒眉间划过,任思绪随百转的琴律回荡在日月山河间,凝神谛听,静思沉悟,一瞬回眸,咫尺红尘,已相隔天涯……  
游九华山,佛教圣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