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僑」而立 華僑試驗區探索對外開放新路

時代週報記者 潘展虹 發自廣州

2017年底,闊別家鄉多年的華僑、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陳振治帶著“中泰(汕頭)華僑中心”項目回到汕頭,計劃在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建設泰國中華總商會基地、華僑華人創業創新服務基地等,總投資額達100億元。

這是國內唯一因“僑”而立的試驗區,201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以搭建“一個平臺、兩個基地、三個中心”為目標,即構建海外華僑華人聚集發展創新平臺,打造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和對外傳播基地,以及建設跨境金融服務中心、國際採購商貿物流中心和旅遊休閒中心。“試驗區既有國家級戰略平臺的硬件基礎設施、優惠政策和人才配套的支撐,又享有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優勢。”陳振治對試驗區信心滿滿。

對肩負省域副中心城市重任的汕頭來說,試驗區是培育新的增長動能的重要平臺。作為經濟特區中的特區,試驗區在國內首創了以“華僑”為核心概念的區域股權市場板塊。截至今年7月2日,“華僑板”累計掛牌企業518家,意向融資額達69.35億元。去年,試驗區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之一。

試驗區的計劃是,到2030年基本建成享譽海內外的現代化試驗區,實現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經濟文化的深度融合發展。“通過活動增進華僑華人高層次人才對本地瞭解,促進項目對接,吸引人才助力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因“僑”而興

1860年,汕頭開埠設關。數以萬計的潮汕人從這裡出發,搭乘紅頭船闖南洋。100多年後,遍佈東南亞的潮汕籍華僑再次踏上征程。這次他們的目的地是家鄉汕頭。

為“僑”而立的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成為他們這次新徵程的探路石。2017年間,已屆七旬的陳振治四次踏上汕頭。是年9月,他帶領泰國中華總商會代表團在試驗區考察,提出投資建設華僑中心的構想。時隔一個月,他再次來訪。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一份中泰(汕頭)華僑中心的詳細計劃。“我想回鄉投資打造一個集文化交流、風情旅遊和華僑華人回國創業創新為一體的產業基地。”陳振治說。

項目用地約300畝,將建設泰國中華總商會基地、華僑文化產業基地、華僑華人創業創新服務基地、華僑生活社區。在陳振治看來,華僑中心是為“僑”搭設的橋。他說,泰國至少有1000萬是潮州人,他希望通過這契機帶領下一代回鄉創業,助力汕頭振興發展。

這是他的初衷,也是試驗區設立的初心。

汕頭是僑鄉。改革開放初期,海外僑胞帶著僑資僑智回到汕頭。外資企業接連落戶,廠房拔起,港口繁忙,一片興盛,僑子之心成為汕頭開放建設的有力支撐。40年過去了,當對外開放的大門進一步打開,國家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時,汕頭作為絲綢之路的門戶城市,開始探索如何推進新絲路建設,海外僑領也以不同方式表達了期盼參與試驗區建設的心願。

2014年,根據國務院批覆的文件,試驗區被賦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的”重任,意在探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新路,包括大力發展跨境金融、商務會展、資源能源交易、文化創意、旅遊休閒、海洋等產業,培育富有活力的都市產業體系等。

為“僑”探路

試驗區是新的探索,歷史上沒有可參考的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試驗區從熟悉的“僑”入手。汕頭大部分企業由家庭式小企業成長起來,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對政府出臺的利好政策也不熟悉。“希望藉助試驗區,在華僑金融服務等方面探索改革。”汕頭籍華僑、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說。他曾在汕頭成立第一家合資企業汕頭地毯廠,深知辦企業的不易,在試驗區建立之初,他即提出上述建議。

試驗區以“華僑板”作為回應。2015年9月,試驗區創設國內首個以華僑為核心概念的區域股權市場板塊,為境內外僑企僑資提供金融服務。“有了華僑板,中小企業可以低門檻、低成本對接資本市場,華僑板也能吸引僑資實現財富管理和流動。”汕頭市金融局副局長張楠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可通過跨境金融與資本市場對接融通、創新跨境金融,為“華僑板”擦亮品牌。

試驗區管委會向時代週報記者的回覆顯示,截至今年7月2日,合計掛牌企業 518家(股份制7家,有限責任公司511家),其中2家企業通過華僑板增資擴股4119萬元,9家掛牌企業實現股改和轉板到新三板。

立足金融業,既是國務院批覆明確要求試驗區發展的九大現代都市產業之首,也是汕頭打造粵東金融服務中心的重要內容。廣東華僑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華融華僑公司、“政銀保”等華僑特色金融湧現,加速了“引金入汕”的進程。

看到“錢”景後,越來越多華僑華商回鄉支持建設。截至目前,試驗區內計有士利、太安堂、聯泰、超聲、潮商中心大廈等11家總部企業項目建成或落地建設,總投資達274.51億元,逐步形成總部經濟集聚。2017年,華僑試驗區規劃範圍480平方公里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9.81億元,同比增長9.2%,存量登記註冊企業已達3648家,總註冊資本549億元。

新絲路建設也在進行中。“將試驗區打造為中歐全面深化合作的示範區域,努力使汕頭成為歐洲科技落戶中國的節點城市之一,粵東地區中歐產業合作的中心城市。”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說,汕頭被髮改委納入全國5箇中歐政策合作試點地區後,試驗區擔起了對歐聯接門戶的責任。去年,試驗區與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簽訂結對合作協議,就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產業升級、知識產權保護、城市建設、人文交流等多領域開展合作。

打好“僑”牌

接下來,試驗區要打好“僑”牌。

按照計劃,試驗區的“小目標”是今年初步建立開放型經濟體制;2022年核心區建設初具規模,基本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力爭到2030年基本建成現代化試驗區,實現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經濟文化的深度融合發展。

有志還需有智,人才是試驗區的主要元素。旅美潮籍博士、美國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李大西曾提到,試驗區要突出“僑”的特點,利用政策紅利吸引世界各地的華僑人才來到推動發展。香港汕頭商會會長葉振南持同樣觀點,“要吸引華僑來發展,汕頭要想想如何和前海、橫琴競爭。”他認為,試驗區和自貿區的運作模式類似,試驗區要著力做好“僑”字文章,在政策、稅收、場地等政策方面突出試驗區特色,吸引投資者和華僑人才。

與“僑”相關的扶持政策不少。2016年,試驗區出臺的《關於促進華僑試驗區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扶持跨境金融、商務會展、文化創意、資源能源交易等9個都市產業,以吸引、鼓勵優質企業和高端專業人才落戶。

在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的帶動下,當前試驗區掀起了海外華僑華人回汕投資創業的熱潮,初步形成了華僑華人的聚集區。“接下來,試驗區將圍繞‘新僑歸國創業創新’主題,以‘一核六園九平臺’(即打造1個雙創核,6個雙創示範園,9個雙創服務平臺)發展佈局,打造全球華人創業創新的新地標、海上絲綢之路創業創新示範門戶、廣東華僑青年創業創新引領區。”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

考慮到來試驗區創業創新的華僑華人,試驗區還將探索出臺創新的配套政策。“擬向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僑辦等部門爭取出臺創新政策,即允許在試驗區投資、工作、居住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聘僱外籍家政服務人員。”該負責人表示,汕頭擬以試驗區直管區為試點範圍,探索外籍家政服務人員引進和管理渠道,在引僑、聚僑、聯僑等方面先行先試。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