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老了就去養老院吧」孩子一句話讓無數家長深思

“媽,你老了就去養老院吧”孩子一句話讓無數家長深思

對門鄰居是從外地過來打工的兩口子,在這裡也住了七八年,當初生了兒子把家裡的老人接過來幫忙。老母親背井離鄉,千里跑過來幫忙帶孫子,打掃衛生,做飯,比兩口子還累。不知道是不是壓力太大,經常會聽到對門的爭吵聲。媽媽說,這位老母親實在不容易。

有時候媽媽和她一起去買菜,聽她絮絮叨叨,哪一天,菜鹹了,或是醬油多了,兒子馬上摔碗摔筷子,兒媳婦臉色也不好看。孩子有個傷風感冒的,上來就拿她問罪。家裡的事情兩口子不聞不問,只做甩手掌櫃。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家裡都能吵一架。在這裡待著真累。大孫子馬上要上一年級了,兩個人又說不能讓孩子什麼都跟著她學,最近商量要把她送去養老院,把老家的房子賣了。

老人邊說邊抹眼淚,說自己當地話都聽不懂,去了養老院怎麼辦。媽媽也只能無奈地寬慰她,不會的,不願意兒子也不能強求的。

這一家越吵越厲害,有一次下班正好碰巧奶奶接孫子放學回來,兩口子還在吵架,打開門,牽著奶奶的手的小孫子忽然喊了一句,“爸,媽,你們老了就去養老院吧。”這對父母頓時啞口無言,“你們總要把奶奶送走,等你們老了,是不是我也能把你們送走。”這個由奶奶一手帶大的孩子用稚嫩的聲音來質問父母,聽著讓人心酸。

“養老院”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多麼招人喜歡的地方。前段時間,刷爆朋友群的《當我要上養老院時》戳中了很多人的心。“我走了,我告別了鄰居,我在門口跪下拜了三拜,我把這個家還給這個世界!”離開家和家人,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在不適應中開始新的生活,這會讓老人感到孤獨、沒有安全感。

在黑龍江的一家養老院,83歲的老母親今天收拾的特別利索、整潔。昨天,二兒子打電話說,今天午飯後來接她,然後在他家住一宿。這個消息讓老人心花怒放,吃完早飯就坐在對這門口的椅子上等兒子。

工作人員告訴她,你兒子下午才來呢。她摸摸頭髮,不好意思地說,“我不是等他,我就在這坐坐,曬曬太陽。”說完回了自己房間,沒一會,又去門口的椅子上坐著了。她一直望著門外,眼神交織著暗淡和期盼。

對老人家來說,有家人陪在身邊,每天看幾眼,就是最大的幸福。可現在,對老人們來說,這些都已經是奢望了,你一年去看兩人兩次,剩下的歲月裡你又能陪伴老人多久。

老人沒有什麼要求。就是希望你能多陪陪他們,聽他們說說話。他們漸漸衰老,親情是他們的心理慰藉。我們忙工作、應酬,為什麼不擠出一些時間和他們待一會。他們是生養我們長大的父母啊。本來應該是最親近、最應該感恩的人的人,為何不對他們多些耐心?

有一位兒子每天早上去母親家給父母做飯,陪父母吃飯。媽媽怕他累著,說不用這麼折騰,但他仍堅持每天陪父母吃早飯,然後再去上班。這一堅持,就是17年,沒有一天缺席。老兩口提起兒子就一臉笑,“我兒子可孝順了,這天下沒有比他更孝順的子女了。”

孝順父母,比起送父母去養老院,給父母送保健品、送錢,不如給父母做一頓飯,陪他們坐在餐桌上吃一頓簡單的早餐,聽聽他們今天的叮囑。這就是最踏實的幸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