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分拆江南省爲安徽和江蘇,如今的長三角城市羣,是分久必合嗎?

鄉愁痛


謝謝邀請,先給答案,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很多人一定會詫異,為什麼肯定又否定的?接下來聽我給大家講講原因。



第一,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發展水平最高,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狹義上的長三角城市圈包含了上海,蘇南地區,浙江東北部地區。部分地區城市規模和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而且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紐帶性和聯繫特別強,甚至許多城市之間已經看不清城市的輪廓和界限。而廣義上的長三角城市圈,根據最新的規劃顯示是包括了上海市江蘇南部浙江大部分地區以及安徽部分地區,共計二十六個城市。長三角城市圈內的主要城市為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寧波、合肥等。包含了四個省市,經濟狀況最好的大中城市,人口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5個億。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發現,長三角城市群利用自然的紐帶連接在一起。但是長三角城市圈並不會合併在一起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存在。這又讓城市圈不同與歷史上的一個行政區劃那麼緊密。畢竟其他三個省,拋除位於長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外,基本上無力立足各省市自治區之林。
第二,各省的行政區劃和分界,並非是由歷史規律所決定,這與用來描述國家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規律是不同的,影響各省的行政區劃和分界的主要是現有的地形以及歷史沉澱下來的人為因素所決定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好,各城市的定位和經濟發展協調性上更默契,但不要奢求長三角城市能夠像歷史上那樣合併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行政單位,這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也是不符合當下的國情的。我們希望全國各地都能夠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經濟差距越來越小。而不是局部的、不均衡的發展模式。

謝謝大家,我是珞珈山的貓。


珞珈山的貓


區別很大,完全是兩回事。清朝的江南省是行政一體化,現在的長三角城市群是經濟一體化。分是行政的分,合是經濟的合。

先說江南省的分。由明末設立,包括現安徽、江蘇、上海、江西和湖北部分地區。由於教育和經濟太過發達,而且古代交通不便,也沒即時通訊,監管困難,到了清朝漸漸形成獨立小王國的趨勢,有了失控的危險,嚴重威脅到朝廷中央集權,於是在康熙六年江南省被拆分為江南左和江南右,之後,江南左取安慶和徽州合稱為安徽省,江南右取江寧(南京)和蘇州合稱為江蘇省。行政的拆分卻又割裂了經濟一體化,兩省的發展大相徑庭,差距越拉越大,現在只南京和蘇州的經濟總量就接近於安徽全省。

再說長三角城市群的合。這一戰略規劃是經濟一體化,是為了打破行政藩籬的束縛,統一規劃,共同發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於發達城市的迅速轉型,又能帶動落後城市的快速發展。除了極個別地方的微調,不會涉及大範圍的區劃調整,大家熱衷於討論的各種地方合併完全沒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