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劉尚希:新時代智庫搞好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出思想

「财经纵横」刘尚希:新时代智库搞好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出思想

劉尚希:新時代智庫搞好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出思想

財經縱橫

「财经纵横」刘尚希:新时代智库搞好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出思想

★★★★★

在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智庫進一步搞好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出思想,出思想離不開對一些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這本《公共風險論》就是一個嘗試,希望我對公共風險基本理論的研究,對當前改革、對政策完善、對公共風險管理能有參考價值。這本書雖厚,其實這裡面內容也很簡單,也可以把這本厚書讀得很薄,四個字就概括了,就是“公共風險”。這就是主題,也是主線。在這裡,我結合現實講講應對風險挑戰的幾點理論思考。

一、風險社會的來臨

1.人類社會進入新階段:風險社會

在《公共風險論》這本書裡也已經談到了,就是放在全球全人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社會進入新的階段,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這個新的階段就是風險社會。在農業社會主要是自然風險,各種無法預料的自然災害。而在工業社會,主要是因生產分工、勞動分工而相互依存的內生風險。研究的風險主要是一種客觀的可計算的風險,最早系統研究工業社會風險的著作可能就是奈特的《風險、不確定與利潤》。

人類到了現在這個社會,後工業社會,也就是信息社會,實際上就是一個風險社會,主要因知識分工、技術進步和財富虛擬化而內生的人類自組織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擴大,生產分工的基礎上產生的知識分工、技術的進步和財富虛擬化都是造成風險的因素。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自組織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不確定性的問題在自然科學,量子力學裡已經得到證明,世界的本質不是確定性,而是不確定性。

進入風險社會,個體不確定性與公共不確定性都在擴大。風險呈現網絡化、立體化、全球化等特徵,互為風險源,自我迭代,快速擴散,現實中這種例子很多。

2.人類應對不確定性及其衍生風險的知識體系仍未建立起來

從大的歷史的跨度來看,我們現有的知識體系是一種確定性的知識體系,是以確定性思維為基礎的。很顯然,以確定性無法應對不確定性,以確定性思維無法應對風險,因為你感覺一切都是確定的,那就不會有風險意識和避險的行動。所以,現在的確定性知識體系可以增強我們對一定條件下存在的規律的認識,但無法有效應對不確定性風險。當然,我們在實踐中有些經驗性的認識,但我一直認為理論上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不是很清晰。因為從確定性思維轉向不確定性思維,這恐怕是人類的一個大的跨度,我認為這正在轉變當中。從實踐來看,個體風險理性在逐漸的形成,對企業,對銀行來說,這種風險理性在不斷地增強,但是公共風險理性是缺失的。

3.我國當前面臨著四大風險挑戰

聯繫到我們國家現實,當前面臨著四大風險挑戰,一個是世界上是以美國為首的逆全球化風險。第二個就是經濟風險。在我們國家就是新舊動能銜接的風險,當前著力防範金融風險,也就是為新舊動能儘快有效的銜接防範化解風險。還有社會風險。這表現在階層固化的風險,也可以說存在社會排斥風險。這是社會學的概念,同工不同酬,機會不均等,這都是社會排斥。還有貧富差距加大,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消費風險,等等。我們眼前著力解決脫貧的問題,絕對貧困不能再有。再就是環境風險。應對生態環境風險我們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眼前是要著力防治汙染。其實大家一看就明白,經濟風險、社會風險、環境風險就是中央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三大攻堅戰攻的是什麼?攻的就是風險,就是防範化解這些風險。

二、政府應對風險挑戰的首要問題:區分個體風險與公共風險

怎麼樣應對這些風險呢?政府應對風險挑戰首要問題是要區分個體風險與公共風險,因為這兩類風險性質是不同的。個體風險或者私人風險是可以以個體方式防範化解的風險,個人、家庭、企業面臨各種風險,其中一些風險是個體有能力防範化解的,是個體責任。公共風險是必須以集體方式才能防範化解的風險,屬於公共責任。顯然,兩者性質不同。

其次,要正確處理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係,基本的依據在哪裡?我認為實際上就是風險的界定。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核心的問題是經濟領域個體風險與公共風險的界定,分清風險責任。包括投資風險、經營風險、價格風險、創新風險等等。正確處理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核心也是在社會領域分清風險責任,個體風險與公共風險怎麼界定,比如就業、養老、醫療、教育、救助等等是模糊的。在這些領域,這些問題上哪些是個體應當承擔風險責任,哪些是應當由政府或者國家來承擔風險責任,這是一個大問題。老齡化社會來臨,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風險責任應當怎麼劃分,這就涉及到社會保障體制的問題,就業的問題,醫療的問題,教育的問題,同樣如此。體制的設計背後實際上就是一個風險責任的劃分和分擔。

三、政府應對風險挑戰的核心問題:公共風險的形成機制

政府怎麼應對風險挑戰?政府應對風險挑戰的核心問題,就是要抓住公共風險的形成機制。這是公共風險管理的基礎。公共風險事關整體的穩定與發展。大到整個人類,小到一個地區。公共風險具有幾個特點:

第一,公共風險與個體風險是相互關聯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前面強調個體風險、公共風險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政府什麼都去管的話就有可能管到了個體應當承擔的風險。但是我們現在要看到公共風險與個體風險又是相互關聯的,也可以相互轉化。其實古人講的一些話,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一些話,都說明了這一點。比如覆巢之下沒有完卵,公共風險都可以轉化為個體風險。風起於青苹之末,公共風險可以起於個體風險,我們現在常說的蝴蝶效應,多米諾骨牌效應,這些都是指某一個個體風險可以轉化成公共風險,變成一個整體的風險。所以,它們是相互關聯的。

第二,公共風險源自於私人風險的非線性外部化。外部化是經濟學通常的概念,這種外部化不是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比如,在市場中一個企業破產有可能引發一連串的企業破產,股市上一個壞消息可能引發股市的震盪,疾病的傳播可以引發恐慌。尤其在今天自媒體發達,信息社會產生了更加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這些都會導致私人風險的非線性外部化。

第三,公共風險的基本特徵,一是隱蔽性,風險指的是一種可能性,可能性沒有變成現實之前很難發現它,甚至不願意承認它。所以,它具有隱蔽性。其次,它具有關聯性。再次,公共風險是整體性的,具有不可分割性,一旦發生,受損受害的可能性對所有人是一樣的。

第四,經濟社會,國內國外等不同領域的公共風險可以相互轉化,相互疊加。在全球化條件下公共風險有乘數效應。

四、應對風險挑戰的基本方法:風險隔離

首先要抑制個體風險的外部化,儘量地實現風險的內部化。因為風險的外部化有可能造成公共風險,產生蝴蝶效應、多米諾骨牌效應。

第二,要防止各個領域公共風險的相互轉化。經濟領域公共風險,社會領域的公共風險,生態環保領域的公共風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怎麼避免它們相互轉化,這是政府應對風險挑戰需要考慮的。

三,從債權債務關係著手,遏制經濟風險傳播。當前的經濟風險是至關重要的。像金融風險越來越成為經濟風險中的重中之重。怎麼去遏制它,關鍵是債權債務關係。過去我們從投入產出這個技術的角度來看企業與企業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關聯,現在我們從債權債務關係,從資產負債表能看到各個企業,各個部門,各個行業之間的相互關聯。《三國》裡有個火燒連營的戰例,就是相互關聯造成的。政府部門、企業部門、金融部門、居民部門都可通過資產負債表相互關聯,各部門資產負債表看似相互獨立,實則通過債權債務關係鏈條緊緊連在一起。風險是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傳播的。所以,遏制公共風險從債權債務入手,降低宏觀槓桿率,降低資產負債率,這些都是屬於遏制經濟領域公共風險的重要舉措。

第四,從社會個體行為關係入手,遏制社會風險傳播。要遏制社會風險的傳播要從社會個體行為關係入手,這就涉及到社會學的問題。比如不講誠信這種風險在社會蔓延開來,對經濟來說交易成本就會大大增加,對個人的生活來說就會變的很不確定,很容易受到欺騙欺詐,在現有的信息化數字化條件下更容易了。所以,社會個體的行為關係怎麼調整,這就成為當前遏制社會風險傳播的重要方面。

第五,從體制上解決問題,加快改革風險大鍋飯體制。計劃經濟條件下既有利益大鍋飯,也有風險大鍋飯。改革開放以後利益大鍋飯沒有了,利益分得很清楚了,你的,我的,中央的,地方的,各個部門的,利益主體多元化形成了。所以,利益大鍋飯沒了,但是風險大鍋飯依然存在。這個風險到底是誰的,說不清楚,攪在一起了,相互之間可以推,企業的風險可以讓政府背,地方政府的風險可能預期讓中央去背,企業的風險還可以轉嫁給銀行,讓銀行去背,銀行的風險也可以預期讓政府去兜。我們過去常用的一些概念,如軟預算約束等都可能導致這種風險的傳播,這就存在一種風險大鍋飯。在這種體制下就產生嚴重的道德風險,預期就會發生改變。大家都是在冒風險追求利益,這樣一來就會製造風險,從而形成公共風險。所以,這種風險大鍋飯的體制怎麼真正地打破,已經成為當前改革的頭號問題。

(2018年6月20日“當前中國面臨的風險挑戰:理論與政策”研討會暨《公共風險論》新書發佈會發言)

(劉尚希:長安街讀書會成員、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财经纵横」刘尚希:新时代智库搞好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出思想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财经纵横」刘尚希:新时代智库搞好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出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