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超常教育與國際教育 打造中黃國際哈佛班

融合超常教育与国际教育 打造中黄国际哈佛班

■朱源院長與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眾多明星管理團隊在國際高中品牌發佈會現場。

融合超常教育与国际教育 打造中黄国际哈佛班

■中黃書院美國GIA國際高中校長朱源。

中黃書院美國GIA國際高中院長朱源的“廣州實驗”:

3月中旬,走進雨後放晴的中大附屬外國語中學,藍天下的跑道上,一群學生正在上體育課,歡聲笑語不時傳來。每碰上一個學生都會聽到一聲:“老師好”。

這一幕令朱源想起二十多年前在中科大校內,一鑑亭大片枇杷樹後,一張張青春的臉龐:他們中有後來的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駱利群、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莊小威、百度總裁張亞勤、哈佛最年輕的物理系教授尹希……他們都是朱源在中科大任少年班系主任時的學生。

2018年,作為中黃國際教育集團重磅引入的教育專家,朱源來到廣州,準備進行一次全新的嘗試,他稱為“人生中關於教育的一次創新實驗”,他要將25年的超常教育與15年國際教育教研成果結合,在中大黃埔國際高中培養出一批優秀高中生。

25年的超常教育經驗碩果累累

上世紀70年代,朱源從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激光專業畢業後留校工作。1979年,他開始擔任中科大的少年班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歷任七屆少年班,並擔任過著名的零零班主任。

上世紀80年代,少年班剛面世時曾引起社會熱議,不少人質疑少年班“揠苗助長”,對當時剛擔任少年班的朱源發起不少質問。但朱源始終記得華羅庚教授的叮囑,“對這些孩子要耐心對待,不要讓過早的社會曝光害了他們。”

朱源認為,少年班也是特殊教育的一種,他和同事們開始摸著石頭過河。

朱源和其他老師分析後發現,少年班的孩子強項是思維敏捷、進取心強,但弱項是心理承受能力、社會成熟度不夠。“這些智商出類拔萃的孩子,在學習上相對省心,但其他方面相應地需要多費心。”

因此,除了面向學生的多元化自選課程,80年代起少年班已配備心理學教師及課程,後來還通過零零班採取合成班的方式,讓18歲以後考上科大的學生與少年班的學生一起學習、生活。

從少年班班主任到科大團委書記、科大出版社書記,朱源在少年班超常教育方面進行了少年大學生成才、教育規律、心理素質、強化教學實驗、優異學生培養與管理等研究工作。25年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教育成果,朱源獲得了超常教育領域的“諾貝爾獎”——“中國超常教育終身成就獎”。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科大少年班創辦30年來,共招生1220人,超過七成畢業生活躍在海內外經濟、IT、金融、製造等領域,截至2015年,少年班校友中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的共有7人,他們中年齡最大的今年45歲, 最小的31歲。有100名在美國大學做教授,其中50多位在常青藤大學任教授。2012年美國科學院院士增補,大陸學者3人入選,其中兩位是朱源任少年班主任時的學生: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駱利群和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莊小威。莊小威也是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當選時僅40歲。

“每一位孩子都是可造之才”

在從事超常教育20多年後,朱源做了一個令外界驚訝的抉擇:探索國際教育。

2003年,朱源南下深圳開始了他的跨界。這一耕耘,就是15年。頭6年,他參與創辦了深圳國際交流學院並擔任創校院長,後者後來逐漸成為國內A -LEVEL高中學校的標杆。全校入讀牛津、劍橋總人數在中國國際學校中排名第一。2009年10月,受科大畢業的學生邀請,他出任深圳市耀華實驗學校副校長。

剛到耀華不久,朱源對學校的超常教育進行了整合。在朱源牽頭下,中科大少年班預備班落戶深圳市耀華實驗學校。2015年,第一屆耀華少年班學生50%被北大、科大、南大、復旦和南科大錄取,年齡最大僅有15歲。在國際學校時,朱源開始思考將國際教育與超常教育二者相結合的可能。

今年3月6日,《自然》連刊兩文報道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第一作者是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曹原。得知學生論文一日兩登《自然》,朱源非常高興,曹原正是他擔任耀華實驗學校校長時推薦到科大的,當時他年僅14歲。

在深圳期間,朱源帶過的5屆畢業生100%被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和香港的名校錄取,很多教育界人士評級道:“朱源來深圳後,把普通的孩子培養成天才了。”

朱源並不滿足。在他看來,每一位孩子都是可造之才。他想讓超常教育與國際教育結合的優勢,惠及更多學生。

中西合璧構建“全人教育”體系

談及加入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的初衷,朱源透露道,中黃國際的強大教育團隊與IB課程,“在這裡看到了教育夢想實現的希望。”

據瞭解,中黃國際教育集團在2003年開始起步,目前形成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完整國際化教育鏈,旗下學校包中黃世界書院GIA國際高中、中黃國際教育(黃埔)中學、中黃國際教育(黃埔)小學、中黃國際教育(白雲)小學、中黃國際教育(黃埔)幼兒園、廣州市黃埔現代奧林匹克培訓中心等教育實體。

朱源認為,在中黃國際積澱了10多年後,對超常教育與國際教育取長補短,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有生之年,我希望能將超常教育與國際教育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相結合,為國家培育高端的科學人才。”

朱源透露,接下來他將在中黃國際高中打造一個哈佛班。“我打算採取中西合璧的方式。一方面,超常教育強調培育學生的思考與動手能力,他們應該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很好的思辨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對於科學有不斷進取的精神。此外,哈佛班也將注重國際視野的培養。”

“我們將邀請一批專家來構建創造性思維、挫折教育、社會技能、友情等多面的‘全人教育’體系,培養會思考、會動腦、會動手的兼具東方倫理智慧與西方科學精神的終身學習者、國際交流者和未來創造者。”

這批星光熠熠的教育團隊名單,組成了中黃教育集團的國際教育管理與顧問團隊強大陣容,包括:IBO培訓官、原新西蘭教育學院副院長崔建社、中學特級教師、廣東省名校長李建民以及臺灣資深傳統文化教育專家張黎明等11人組成的明星團隊等等。

朱源認為,中大黃埔一直倡導的IB課程,更注重對學生的個性開發、引導,鼓勵他們探究自我的同時,認識世界。“教育應該按照人的天性去培養。我認為教育是一個體系,IB課程的優勢在於系統化。”朱源表示。

他回憶當年組織科大的學生到黃山旅遊,他帶領一幫學生登黃山,時年15歲、後來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生物系教授的駱利群,爬到天都峰時曾感嘆,“這是我們中國最美麗的山!”

“爬到山頂看風景,視野最好,然後決定你要待的地方。”這是朱源一直以來培養學生的信念。(黃馳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