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止損這麼設,才能避免頻繁止損、錯過行情!

交易的唯一秘決就是沒有秘決,只是因為它們太常見而不被我們用心去體驗和感悟。

這樣的秘決在幾百年時間裡人們已總結得很完善。

無非就是止損,也就是控制虧損;順勢,就是以當前價格的走勢為客觀的依據,不用自己的主觀來臆測行情;資金管理,永遠用自己能輸得起的資金來參與遊戲。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關於浮動止損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初始止損的設置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固定值止損、固定比例止損、關鍵價位止損、形態止損等。但止損並不是只有包括初始止損而已,還有許多關於止損的細節問題,例如,行情脫離成本之後,止損是否要移至成本價?何種情況下應將止損變成止盈?

要想搞明白浮動止損如何隨著行情逐步變化,我們先來弄清楚止損中初始部分和之後浮動部分的區別:

初始止損主要是指在介入行情時,提前計劃好的止損位置,對它的設置是客觀的。根據形態走勢、關鍵價位或是固定數值,安排好行情沒有按預期發展時離場的路徑。

而之後的浮動部分,主要是解決在行情走開之後如何移動止損位、何時移動止損位、如何將止損位變成止盈位等一系列細節問題。

那上述浮動部分問題的解決可以避免怎樣的困境呢?

想必很多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進場之後行情爆發,隨後回踩成本,最後止損出局;或是進場之後快速將止損位移至成本價,結果行情回踩成本價,被迫平推出局,隨後行情又再次爆發,錯失良機。這些尷尬境遇的出現,都是因為止損中浮動部分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浮動止損這麼設,才能避免頻繁止損、錯過行情!

關於止損中浮動部分的設置有以下兩個方面需要格外注意:

一、進場之後,不應該有幾個點的利潤就馬上把止損移至成本價。那樣很容易被行情上下波動來回掃,導致你尊重了市場,市場沒有尊重你,最後總是在黎明前的“黑夜”裡被趕出局外。為了避免由盈轉虧,移動止損要及時,但“及時”的同時也要注意“適當”。在行情走了一段之後,或者是小週期內再次回頭的時候,才可以將止損位移動到成本價。

二、移動止損相較於初始止損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何時移動,移動多少都是主觀經驗的判斷。從防止利潤回吐這個角度來看,設置移動止損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定要注意時機和移動的點位大小。有了一些浮盈之後,當價格突破了最近的一個支撐/阻力位後,才可以馬上將止損位移動到成本價。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成為容易被掃出來的“旁觀者”。

綜上所述兩個方面都是在告訴我們:

浮動止損要“及時”,同時也要“適當”。及時是為了保住利潤,避免轉盈為虧;適當是為了避免被行情輕易達到止損位,在行情大幅發動之前被淘汰出局。

那什麼才算是“適當”呢?如何準確去定義這個概念?說實話,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但究其根本,其實是賠率和勝率的動態平衡。如果以小時線作為入場依據,日線作為出場依據,那麼賠率是有保證的,也就是盈虧比有所保證,同時勝率也相對較高。但如果以5分鐘線作為入場依據,日線作為出場依據,賠率雖然更高,但勝率卻大大降低了。所以,控制“適當”更多的是每個人心中對勝率和賠率的認知和看法。

只有找到止損中屬於自己的“及時”和“適當”,你才能說自己擁有了一套明確的行之有效的交易系統。在這之後剩下的就是基本的資金管理以及心態控制問題了,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才能提升自己的執行力,只要不觸及止損止盈,那就讓單子一直奔跑。

將交易簡單化,除去繁雜且不具正向意義的主觀判斷,才能將交易融進自身的行為習慣當中,將客觀信號的交易方式變成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熟練。

說完了這些,還要在此鄭重提醒諸位:請務必嚴格遵守交易紀律,嚴格執行止損。

一個缺乏基本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沒有凝聚力、沒有戰鬥力、一盤散沙的民族;一個紀律約束甚少的公司一定是一個內部管理水平低下、無法持續贏利的公司;一個對基本的“戒律”都無法遵守的修行人,也肯定無緣體驗到“定”的快樂和“慧”的歡欣;一個忽視“交易紀律”、不能很好遵守“交易紀律”的交易者,則一定不能持續穩定地在市場賺錢!

“交易紀律”能夠使我們確保不進行有極端風險的交易;“交易紀律”能夠使我們避免沉淪於不利交易中而不能自拔;“交易紀律”能夠使我們的交易計劃真正得以貫徹,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交易紀律”能夠使我們能以更安詳的心態進行交易,從而具有更好的交易心理並因此具有更好的判斷能力和市場感覺……“交易紀律”是交易員在投機市場生存的基礎、持續穩定贏利的保證。

作為一個想盈利的交易者,我們一定要讓“交易紀律”進入我們的血液、深入我們的骨髓,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如此,面對潮起潮落、雲捲雲舒的市場,我們就可以毫無恐懼地注視著、微笑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