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東西農村家家有,扔了沒得人要,現今卻身價倍增?

趣山城


我來補充一個:老繡片

刺繡是我國極悠久而具傳統歷史文化的優秀工藝藝術,在幾十年前,中國人家裡幾乎所有的布料做成的東西都可以繡,從衣服褲子到桌椅床凳。因此就有了專門的形容做刺繡活的名詞,女工。

老繡片就是古老的、陳舊的早年間的女紅作品,純手工製作的繡品,從清代到民國留存至今。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工廠批量生產的紡織品逐漸替代人工繡,很多原來的刺繡就成了壓箱底,或者是直接當垃圾處理。

但也有一些農村家裡還保留著一些做工精緻的刺繡品。特別是京繡和苗繡的作品。

拿苗繡來說,此前老苗族人對於這些繡片不怎麼重視,也不知道怎麼利用。有很多年輕設計師就專門去收集,利用老繡片進行二次創作等,讓更多人見識到了老繡片的穿越時間的魅力。

現在,北京潘家園裡也還有賣苗繡的,都是舊衣服用品上拆下的老繡片,非常非常美,圖案的形態稚拙,可是顏色漸層配比簡直絕妙。精細程度比起國禮級別的蘇繡也不差。

可惜很多會老繡片手藝的人都已經作古,這些手藝也瀕臨失傳,因此留存下來的老繡片也變得越來越珍貴。希望在各方努力下,老繡片的刺繡手藝能重獲生機吧!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你好。農村扔了都沒人要的老物件,真沒有什麼現在身價倍增的,只不過是在目前古玩市場無精品的情況下,一些以前不被重視的老物件,現在有了一定的收藏價值,但是沒有身價倍增那麼誇張,希望大家不要頭腦發熱,冷靜面對老物件的市場價值。
&這樣的醬釉油燈,雖然有一定年代,但也值不了幾十塊錢。

一般農村舍得扔的無非是用得沒法再用的破碗爛瓷,而有一定藝術性的東西是沒人捨得扔的,就算是破銅爛鐵也會拿去重新熔化了再鑄成生活用品。總之農村扔了都沒人要的東西現在仍然是沒人要的,大家一定要分清老物件和老廢品的區別,不要以為只要是老的就值錢,花大錢去收購。
&這樣的椅子雖然有一定工藝,如果不是名貴硬木製作的也管不了幾百塊錢。

對於古玩來說,普品永遠只會是普品,就算戰國時期的陶碗,如果沒有紋飾和精湛的工藝,就算放在現在一樣也就值個一二十塊錢。前段時間有人炒作豬食槽,結果現在全砸手裡了,這種毫無工藝的粗糙的石製品,放一萬年也是不會值錢。


&這樣的精銅菸袋,就算沒有紋飾,在農村也是沒人捨得扔的,目前市場價也就幾百塊。

當然,農村老物件還是有一些地主家用的東西目前還是有一些價值的,比如窗花、傢俱、銅壺、銀手鐲等。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比如有一定製作水平和用料也比較好,這兩點是老物件能稱為古玩的必要條件。
&這樣的銅鎖,雖然也有較為精美的紋飾,但也只值五六百。


我之所以要給大家潑冷水,是希望大家正確的認識古玩,不是上年代的東西就能稱為古玩,如果上年代的東西都能成為古玩,那遍地的石頭我想年代更久遠。價值高的古玩在古代也不是普通的物件,在古代就不值錢的東西到現在能身價倍增的實在不多,沒有精美的紋飾、珍貴的材質的老物件永遠都只會是普品,炒作也是沒用的。

&北齊佛像佛頭,雖然只是普通青石製作,但是有極高的藝術性,也能成為國寶級文物。

一些老物件目前市場價普遍不高,並不會給大家帶來多大的驚喜,我希望大家要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古玩,盲目購買,只會讓自己被套牢,這是對家庭的不負責。
&一件有市場價值的古玩必須具有藝術性、用料好、製作精美、稀缺性等元素,缺乏這幾種元素就不具有收藏價值。


風雲說收藏


農村家家戶戶都有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豬槽,牛槽,狗槽

現在的農村今非昔比

越來越現代化了

農民家裡家裡的物件

更新換代了好幾茬

現在扔的扔,不要的不要

但是

很多人開始熱衷收集

以前農村的舊物件

有些還不便宜呢

就像這個豬食槽子

稍微一改是不是變美觀多了

您瞅瞅這個,

放客廳裡養魚?

當然也有人放了陽臺上

原先笨重的青石槽逐漸被人遺忘

很多都扔到了野地裡

但是有人找這個主要是兩大用途

其中有一部分槽子年歲久遠

有收藏價值

城裡一些高檔別墅、小院

都願意“請一個”青石牛槽放家裡

據說這樣的青石牛槽盛水不腐

因此放上硬幣、養上金魚

據風水講可以聚財納福

因此大家又叫它“聚寶盆”

再看看下面這些

這些冷冰冰的石頭

在設計師手上被賦予了新生命

怎麼樣?有沒有被驚豔到?

當然也有人用磨盤

取其寓意“時來運轉”

各位老鄉們

家裡有這些東西的不要輕易扔了

放在家裡,日後說不定有大用


趣山城


什麼東西農村家家有,扔了沒得人要,現今卻身價倍增?這可太多了,一時半會兒都說不完。先緊著幾樣簡單的說說吧。

一、老傢俱

小時候在農村,誰家還沒兩把太師椅啊。有些老輩子傳下來的,還是經雕工的,那個漂亮。當然,也笨重。比如楸木的大櫃,精雕細琢的,不知啥木頭做的梳妝匣。以前這東西,農村都不少。

後來呢,農村開始流行打新式傢俱了,還能打沙發。那個一哄而上啊!好多太師椅,都被劈柴生了火。還有一些,就是被那些下鄉收破爛的人,連哄帶騙弄走了。

現在再去農村看,這些東西一件也是不見了。看看現在行情吧,一把民國時代傳下來的好太師椅,已經價值不菲了。

二、老瓷器

農村人也愛趕時髦,城裡流行什麼,農村人也喜歡買什麼。農村那些老茶瓶,帽筒,茶壺,鼻菸壺,跟老式傢俱一起,都當破爛賣了或者扔了。

還記得我七八歲那年,有個收破爛的在一個孤老太太屋裡,收了個很大的藍花磁盤,那老太太祖上是大地主,北京等各地都有大買賣,後來好東西就被分了果實,剩了這些碗碟,沒人要,閨女結婚時,就給了閨女一個做陪嫁,可什麼也沒說。

那人看到了這個藍花磁盤,就想要,讓老太太自己說個價錢。當時看眼的人很多,都使眼色讓老太太使勁要,老太太使了好大的勁兒,開口要50元。那人直接給了100元,拿著盤子走了。第二天,有人說那人又回來託人打聽,說這盤子應該是一對,另一隻還有不有?

老太太說:“是有一對兒,老父親把另一隻給了我嫂子了。”那人打聽知道老太太嫂子的村名,立刻離開。估計是去找另一隻去了。

只有一對的藍花大瓷盤,大家想想它會有的價值吧。

三、各種票據和老書信

農村人真的沒有城裡人那樣的收藏嗜好,在憑票時代,糧票布票肉票自行車票……各種的票證,廢了,就是廢了,農村人不會想到要保存,將來會值大錢的。聽說這些東西,現在收藏的也不少。

四、紅色收藏

當年的毛主席像章,老三篇,很小的紅寶書,各種帶有那個時代烙印的東西,你家裡還有嗎?聽說,它們現在也很值錢了。

五、老手工物件

手工編制的鬥,升,木製或藤製食盒、三寸金蓮小鞋子、剪紙老樣子、手繡各種女工……聽說當年便宜賣了的,現在價格貴的都買不起了。

六、“三雕”精美的古建築

阿兮經常去農村採風,對這些精美古建築被毀特別心疼。在村頭路邊,也時常見到被拆毀的古建裡的古老神獸,農村人不知他們扔的都是無價之寶,也只能是一聲嘆息。


阿兮隨筆


說道農村,現在最讓人懷念的除了以前在農村生活的美好時光,就是那些陪自己度過童年時光的各種各樣的老物件。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會有這些老物件,但是現在,這些老物件已經不常見了,但是卻因為有著一種年代感讓它們的身價倍增。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些農村以前常見,現在卻很值錢的東西!

1、老舊傢俱:老舊傢俱是最具有年代感的一種物件了,現在做傢俱都是工廠批次生產,很少有那種純手工打造出來的傢俱了。而農村的這些老舊傢俱大多都是木匠自己親手打出來的,放在現在,價值自然是不低的!

2、老瓷器:現在的老人喝茶都是拿著保溫杯,可是以前的老人都愛捧著一個茶壺。類似於茶壺的一些老瓷器放在現在也是一些不可多得的好東西,不少人都有收藏瓷器的愛好,價格比之以前也要高出不少!

3、以前喂牲口的青石槽,現在人們裝修自己的房子都開始追求復古風,所以對以前農村的一些老物件特別喜愛,牲口的食槽也被現在的人們當做一種裝飾的物品,因為以前人們不在意青石槽,所以丟棄了不少,現在也不好找了,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老物件價格上漲之外,農村還有很多東西的身價都在不停的升高,比如以前的二八自行車、縫紉機、郵票、各種老農具、以及快要失傳的手工藝品等等,都因為數量稀少而價值上漲!

講究——殷


駿景農業


謝邀!今天看了一個新聞,說以前農村餵豬的石槽,現在身價漲了好幾倍,我覺得你說的就是這個吧!


但我想說,除了石槽以外,以前的好多農村老物件,現在也越來越稀少了,以後也一定會越來越值錢,例如:

1.算盤

以前農村算帳用的!

2.老式手電筒

電池很大,很禁用,小時候就用它晚上照蛤蟆!


3.頂針

老媽納鞋底,補衣服用的!

4.自行車

第一次學的自行車!


5.蓑衣

以前幹活帶的雨衣!

6.篦子

蝨子的剋星!


7.老鎖

以後一定會值錢!

8.石磨

以前磨出來的豆漿純天然的!


其實,還有很多,希望大家老家如果有好好保存,這些都有可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可以關注我!


小俞傳播


在農村,農民曾經擁有的東西在過去一些年月是非常稀疏平常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農村科技的進步,農村裡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歲時間的推移逐漸走出人們的視線,有些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現在所能見到的寥寥無幾,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一,這是過去農村閨女出嫁陪嫁的嫁妝之一方登子,在有些地方農村叫坐床子。

二,獨輪車。獨輪車的歷史非常悠久,它是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非常重要的農耕工具。

三,犁耙。這是農民耕地使用的犁耙,隨著現代大型農耕機械的出現,犁耙的使用逐漸被拖拉機所替代。

四,鍘刀。這是農業生產中使用頻率很高的工具鍘刀,用於鍘斷秸稈或草料。

五,馬燈。也叫煤油燈,過去騎馬掛在馬背上防風照明工具,也適用於家庭照明,還有部分人稱作船燈。

六,石磨。石磨是碾碎糧食的一種工具,在現在一部分農村還可以見到。

七,馬槽,也有叫牛槽,是喂牛餵馬等牲口使用的一種工具,部分地方農村還可見到。



八,耬車。耬車是播種種子的一種農業生產工具,在機械播種機沒有出現之前使用廣泛。

九,鰲子。鰲子在平原地區使用非常廣泛,是人們烙煎餅的一種工具。

十,風箱。風箱是一種廚房用具,是燒火做飯鼓風用的工具。

十一,箢子。是臘條編織而成的一種盛東西的工具。

十二,籮筐。籮筐也是一種盛放東西的一種工具,和箢子的使用用途差不多。

十三,褶子。褶子是使用蘆葦編織而成的一種囤積糧食的一種工具。


鄉音鄉情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農村有很多東西都是具有很久遠的歷史的,雖然有些在當時並不值錢,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當年很普遍的東西后來很多人家都沒有了,然而你卻有,這就值錢了,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物以稀為貴”吧。

老酒

酒很多人家都有人家都有,但是以前那個年代大家都比較窮,有時候自己收到一瓶好酒總是不捨得喝,就一直放著,尤其是老一輩的人生活都比較節儉,好酒有時候能夠放上很多年。尤其是像茅臺、習酒等這樣的好酒是非常具有收藏價值的。

1971葵花牌貴州茅臺酒,當年出售的時候市場價在四塊多一瓶,但是卻拍賣出了103500元的高價。年代稍微近一點的茅臺酒拍賣的價格也是動輒都過萬,看來家中有年份比較久遠,牌子又比較好的酒可以考慮去鑑定鑑定了,說不定就能夠賣出好價錢呢。

毛主席語錄

毛主席語錄相信就算是農村的老人也是十分熟悉吧,這樣一本具有歷史意義的語錄冊子當年可以說是人手一本,被稱之為“紅寶書”。當年的印刷數量是非常大的。累計發行了大概50億本,但是現在能夠很好的流傳下來的已經不多了,尤其是當年印發的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的,盲文的,外文的這樣具有特殊性的語錄冊。

因為年代比較久遠,並且具有特定的歷史價值,很多語錄冊已經絕版,可以說如果你傢俱有一本這樣的語錄冊還是很值錢的。當年有一本1966年日文豎版的語錄冊拍賣了800元。所以說如果你家中有那種品質比較好,保存完好的《毛主席語錄》還是放好吧,說不定哪一天就值錢了呢。

連環畫

連環畫相信很多年齡大一點的朋友都知道,不過現在的九零後、零零後應該就很陌生了。在過去電視、手機、電腦都不存在的年代裡,連環畫自然是很吸引小朋友的,當然還有一些大朋友。連環畫也叫作小人書,這幾年的市場拍賣價格一路走高,翻了好幾倍。尤其是一些原稿更是價值驚人。這本1955年出版,顏梅華繪的《風雲初記》連環畫,市場價格就在12萬元。

以上來自科學興農。


科學興農


謝友邀答。社會的發展,歷史的演變,曾經價值萬貫而隨著社會發展,而今卻一文不值;曾經家家都有,扔了沒人要的物品,而今歷史演變,它卻成了香餑餑了。

真正過去不值錢,而今卻價值連城的農村物品,並能夠家家都有。真正家都有且又不可或缺的,那就數"紡線車"了。解放初期,我國工業化程度低,人們的穿衣,主要都是由它來承擔,曾一度是我國農村最普遍最常見又不可缺少的一件生產工具。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紡織業的技術提高,化纖纖維的工業生產的出現,紡線車這種傳統古老而生產效率低的工具,逐步被淘汰了,扔了都沒人要,卻成了做飯的燃料。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的思想在物質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產生了懷舊復古的念頭。多地打造觀光農業,美麗鄉村,找回過去的生活情節。於是,像紡線車,磨面的碾盤碾磙,舂米用的石斛,木製水車等,都成了好東西了。其實,並非說這些物件,現今有多大生產價值,只是向今天的年輕人,去親身體驗過去農村人的生活狀況,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


以上我說的這些工具,都是我兒童時,親身感受過的。不過,還有很多類似的物件,並非家家都有。眾友友你們兒童時期,還有哪老物件,也拿出來曬曬喲。


老玩童165612132


晝出耕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八百多年前,范成大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番恬靜的鄉野樂園。

八百多年後在現代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每天面對無數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那些裊裊炊煙也只是在夢裡還能見到。

還有那些記憶中的耕織種地,也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變成了模糊不清的兒時印象。

下面這些農村的寶貝,你家還有嗎?

八仙桌

大家知道農村的桌子為啥叫八仙桌嗎?原因當然很簡單了,每邊配上一條板凳坐上兩個人,四邊就是八個,就稱之為八仙。有些桌邊桌角都雕刻著一些精美的花紋,特別是年代久遠的,現在可以值好多錢呢!

雕花床

在我很小的時候,只在親戚家見過這種雕花床。據說,製作這樣一張床不僅需要木匠很好的手藝,在選擇木材上也很講究。而且雕花床工藝複雜、美觀耐看,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民間美術形態的體現,極具民間美術研究價值。

石磨

外婆家有一個石磨,原來就用這個石磨磨豆子、玉米等。有些幹磨成粉,有些水磨成漿,相比今天各種機器製作出來的豆漿,少了許多冰冷的機械味兒,多了許多親情味兒。

灶臺

也稱土灶,也是農村家家戶戶必砌的,灶上再嵌一大一下兩口鍋。那時候主要是燒柴,秸稈等等。引火的時候用一捆松枝堆進灶膛,火苗慢慢舔上來,然後再添上一些比較粗壯的柴火。現在的農村都在蓋房子,尤其是年輕人喜歡乾淨已經不會在廚房砌土鍋了。依然有許多人都懷念土灶出來的飯菜,大概那有一種老家的煙火味吧。

織布機

在我小時候,幾乎家家都有一臺織布機。還記得奶奶坐在織布機上,雙腳踩在下面的木板上,左手扶著線上的木板,右手拿著梭子熟練的織布情景。耳邊依稀還響著織布機吱吱、吱吱的聲音。那時候的粗布都是用織布機一點一點織出來的,睡在上面有一種硬硬的的感覺。

縫紉機

那時候的縫紉機底下能用腳踩,發出咯噔咯噔的聲音。而且這個東西在當時並不是家家都有,比較珍貴。現在家裡有這個的,可要保存好,因為它已經成為“古董”了。

南方這個東西比較大,一般用它來把米、麥子放在石臼或乳缽裡搗;北方的舂比較小,一般用來搗碎大蒜,現在很多農村家庭裡面還有舂。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裡經常能見到。搗這個東西不僅需要力氣還需要技巧,特別是搗大蒜的時候,大蒜比較滑,如果掌握不好力道,大蒜容易蹦出來。

紡車

現在的紡車估計要去民俗博物館一類的地方才可以見到,原來的紡車把棉、麻、絲加工成線。不過現在有很多的鄉村地方用這些老物件來發展旅遊。

蓑衣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用這句詩來形容農忙之人再恰當不過,而蓑衣的形象也代表這樣一群人。蓑衣一般製成上衣與下裙兩個部分,用“棕”編制的比較簡易的蓑衣,比較薄,遮雨效果差。用蓑草編制的蓑衣一般比較厚,還有衣袖,遮雨效果很好,還可保暖,現在幾乎再難見到。

草鞋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草鞋的編織材料各種各樣,有稻草,有麥秸,玉米秸,東北有烏拉草,鞋有繫繩的,也有拖鞋。在以前,無論男女老幼凡下地幹活,不分晴雨都穿草鞋。草鞋既利水,又透氣,輕便,柔軟,防滑,而且十分廉價。

其實這些東西的金錢價值倒在其次

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紀念意義

這是幾代人共同生活的記憶且不可複製的回憶

並且在未來你幾乎很少有機會再去回到這樣的日子裡

當然

除了這些在農村最值錢的還是農民的戶口本

↓↓

農村到底有多值錢

擁有承包地和宅基地

承包地和宅基地都是農村特有

農民可以使用這塊土地

你可以在承包地上種田

也可以在宅基地上建房子

現在有不少人眼饞農村的房子

因為它們現在是這樣的

最簡單的

二層小樓房

在現在的農村裡到處可見

有院子的

房屋建的別緻一點,

然後建個院子

房屋的格調立馬就上來了

三層豪華小樓

農村建3層小樓的也處處可見,

豪華的不要不要的

超豪華別墅

你以為這種只有千萬別墅才有嗎?

現在在農村就能看到!

而且人家在院子裡建了雕塑和噴泉!

城市商品房分分鐘被秒成渣啊!

而且重點是

不 貴

另外

這些承包地、林地等會有各種各樣的補貼

如果在近郊的話

土地還會升值

集體收益分配權

集體收益分配就

分配土地等集體經濟利益

有的地方現在村裡有戶口的

不管大小都能分紅

這幾年類似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

廣東佛山騰衝村將近11億元的賣地款到賬,

村民每股第一筆分紅就有21萬!

最多可以領到714萬元!

一夜成為百萬富翁真的

不 是 夢 啊!!

徵地補償

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被徵收或者徵用的時候

按照規定需要對農民給予補償

特別是家在城市近郊的

一旦要徵地了

而你因為戶口問題而得不到補償

那實在是太虧了

大病保險和新農合

新農合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

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現在很多小夥伴父母都參加了新農合

生病的時候可以報銷部分費用

比例在50%-75%

另外可以獲得補助

標準為420元

養老保險

農村戶口一樣可以繳養老保險

而且有的村會給參保人予以補助

另外政府也會給予相應的補助

個人只要繳納一部分就好了

而如果你是城市戶口

如果你沒有工作的話

就只能自己繳納養老保險了

生育

夫妻雙方均屬農業人口

第一個子女是女孩的可以生二胎

(這是以前的情況。現在國家已經放開二胎政策了)

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和二女戶家庭享受國家補助

戶口

有小夥伴把農村戶口轉成城市戶口

眼看著農村戶口價值高了又想轉回農村

而這是不被允許的

沒錯

城市戶口不可轉為農村戶口

昨天你對我愛理不理

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教育

部分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全部免費

並且

農民戶口含金量的升值才剛剛開始

未來還有升值空間

對這些福利,農村戶口的朋友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當然,目前農民生活或許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

但隨著更多好政策的出臺,未來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