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闆:你沒給我開10W+該有的工資,憑什麼要求我寫10W+的文章

老闆:“小王,你這新媒體部門,都三個月了,公眾號粉絲才增長那麼點,閱讀量還那麼少,也不見有轉化,週五例會寫個報告出來反思一下。”

小王:“老闆,我。。。。。。。。”

一個月拿著4000塊工資的小王心裡默唸著一萬個草泥馬,還是把話嚥下去了。儘管有一萬個不情願但還是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

小王的公司是做裝修的,新媒體部門是年後才成立的。

老闆所說的新媒體部門,其實,就小王一個人。

嗯,沒錯,一個部門,一個人。

說來慚愧,小王負責微信公眾號、微博還有貼吧等等等等。文章的選題、活動策劃、原創撰寫、圖片處理、後期的數據跟蹤反饋等等,都是小王一個人完成。這就是傳說中的新媒體部門。

下面這個圖,就是老闆眼中的小王應該具備的技能。

致老闆:你沒給我開10W+該有的工資,憑什麼要求我寫10W+的文章

新媒體必備技能

您中槍了嗎?

小王的例子現在滿大街都是。新媒體部門基本成了現在所有公司的標配。

很多人成了案例中的“小王”。

是啊,別人都通過新媒體賺到了大把的票子,寫寫文章發發帖子發發視頻,“不用花錢”,就能掙錢,我們也不能落後啊。

咪蒙靠寫文章,現在富得流油;杜蕾斯的花式營銷讓不少人瞠目結舌,不斷被效仿但一直未被超越;十點讀書,文章發出來不久就可以破10W+。

這樣看起來賺錢很簡單嘛。

可是,咪蒙8年的南都記者背景,創立“萬物生長”,公司被迫倒閉,你怎麼不說,她現在幾十人的強大團隊你怎麼不說?

杜蕾斯花高價找專業團隊代運營公眾號,你花了嗎?

人家有專業的創作團隊、專業的美工、專業的數據團隊等,你有嗎?

十點讀書有龐大的寫作團隊和大量的約稿人,你有嗎?

這些統統沒有。

致老闆:你沒給我開10W+該有的工資,憑什麼要求我寫10W+的文章

既然都沒有,為什麼要求一個人的“新媒體部門”達到人家那樣的水平?

動不動就要求文章10W+,要點擊率多少,轉化率多少,今天有多少粉絲,明天漲了多少粉絲。

一個人單槍匹馬,來實現您想要的效果是不是有點天方夜譚?

you can,you up。

你沒有給我10W+該有的工資,憑什麼要求我寫10W+的文章。

如果我動不動就能寫出10W+的文章,我還來你這幹嘛...............

要是這樣,自己早開公司去了 還在你這耗著幹嘛。

一個“合格的”新媒體人,把平面設計的飯碗搶了,把宣傳部門、廣告部門、銷售部門、數據部的飯碗也搶了.........

嗯,果真強大。

那麼問題來了,有了新媒體部門其他部門貌似都可以裁掉了。

可是,面對諸多方面的壓力,新媒體人只能想方設法提高閱讀量,提高點贊量等來滿足老闆的“願望”。

於是就有一批人讀懂了“老闆”。看下面的截圖。

致老闆:你沒給我開10W+該有的工資,憑什麼要求我寫10W+的文章

果真是有需求,就會催生這樣的市場出來。這樣的算是高級的了。 有錢的人這樣玩玩還可以,沒錢的人玩到最後一個月工資都被玩進去了。

還有稍Low一點的,發完文章,發到互閱群,一天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耗在這了。

嗯,閱讀量就是這樣來的,粉絲也是這麼增加的。

致老闆:你沒給我開10W+該有的工資,憑什麼要求我寫10W+的文章

這些虛假的數字有什麼用,能帶來什麼效果?

單純的考察閱讀量點贊量等,又有什麼意義?

新媒體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現在有些人確實通過這個渠道賺錢了,但是畢竟還是少數人賺了,並不能把新媒體的作用妖魔化,擴大化。

新媒體有很多表現形式,但是很多公司把公眾號單純的認為就是新媒體,新媒體就是公眾號。

一個公司,必須要擺正心態,根據自己的產品,找出適合自己的傳播渠道。這才是生存的長久之計。

這篇文章適合收藏。

如果您膽子夠大,可以收藏轉發,說不定老闆可以看到呢。

如果膽子小,就不要了,還是默默地收藏吧。

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評論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