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貼敷您來了嗎?

頭伏貼敷您來了嗎?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也稱“三伏貼”治療是中醫學的特色治療手段,該方法在全年最熱的三伏天中,於經脈穴位貼敷化痰祛寒之中藥,通過激發經氣、疏通經絡、祛除伏痰,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具有作用持久,安全無毒的特點。中醫科開展此項治療已達20年,因療效肯定,深受患者歡迎,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的患者逐年增多。

2018年7月17日是頭伏第一天,雖然近日來陰雨連綿,但仍擋不住大家前來貼敷的熱情,為滿足患者貼敷治療的需要,解決頭伏第一天患者較多,容易擁滯候診大廳,造成就診秩序混亂的問題,中醫科早在一週前就開始進行全員培訓,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為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頭伏當天,中醫科馮興中主任、姜敏主任帶領科室醫護人員提前半小時到崗開診,並抽調病房的醫護人員支援門診工作,有效地疏解病人。全天工作忙而不亂,秩序井然。據不完全統計,7月17日有四百餘人次來我院進行頭伏貼敷。

中醫專家提醒:貼了頭伏貼的朋友,記得把療程貼完哦,不然效果會大打折扣。

頭伏貼敷您來了嗎?

溫馨提示:

貼敷後的皮膚反應與處理方法:

“溫陽化痰穴貼”因其藥物組成和製作工藝,較少出現皮膚髮泡現象。如果患者屬敏感體質,或既往用藥曾出現紅斑、水泡等反應者,應縮短貼藥時間。

正常的皮膚反應與處理

根據患者的體質情況,貼敷時間長短等,貼敷後可能出現局部皮膚潮紅、灼熱或輕度刺痛感,或出現小水皰等反應。多數敷藥處的皮膚會在一段時間內遺留色素沉著。一般對小的水皰,不必特殊處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塗溼潤燒傷膏以減輕不適感。

不良皮膚反應與處理

由於患者的病情、體質狀況等原因,貼敷後可偶發局部皮膚嚴重紅腫、大水泡、潰爛、疼痛,或皮膚過敏等一些不良反應。

若在貼敷期間,出現範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泡、瘙癢現象,應立即祛除貼敷藥物與敷料,注意保持局部乾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隨便塗抹其他止癢藥品,以防對皮膚進一步刺激;過敏嚴重者,應及時到規範醫療機構就醫。

頭伏貼敷您來了嗎?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注意事項:

(1)治療前要向正規醫生詳細瞭解自己是否適用此方法

(2)穴位貼敷只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正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在進行中醫敷貼期間不要盲目減藥、停藥。

(3)貼敷期間應飲食清淡,慎食海鮮、牛羊肉及辣椒、蒜、蔥、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膩及食冷飲和冰凍食品,宜少喝酒,少抽菸。

(4)貼敷後不要過分活動,要保持貼敷局部清潔。去掉藥物後宜洗溫水澡,不宜洗冷水澡。對於貼敷處皮膚及殘留藥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滌,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5)貼敷期間宜穿乾淨、柔軟、寬鬆、透氣衣衫。貼敷期間最好不要使用空調、避免皮膚遇冷後毛孔收縮,影響有效成分吸收。入睡前一定要將貼敷的藥物揭除。

(中醫科 程麗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