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人們愛陰謀論,更愛騰訊的陰謀論。

這幾天有個傳言比較有意思,是和騰訊相關的。

看到第一句,估計很多朋友就能心領神會——既然是和騰訊有關的傳言,那麼就是負面消息沒跑了。

的確是負面消息。

事件的起因,是前幾天有一部分華為手機用戶玩騰訊的《刺激戰場》花屏。後來華為很快推出新的補丁,解決了花屏Bug。但這時候網上開始流傳一種說法,說之所以出現花屏,是因為騰訊對華為的手機實行了“負優化”,仗著自己的遊戲用戶多,來強迫手機廠商給騰訊交錢,不然就不讓你們的手機玩騰訊遊戲。至於後來花屏問題解決了,則被解讀為“華為給騰訊交了保護費”。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一些自媒體關於此事的報道

這個說法很有市場,它完美迎合了外界對騰訊這個“壞人”的想象,強勢、邪惡,利慾薰心,還夾雜“不可告人的PY交易”,因此短時間內獲得了不少傳播,大多數網友對此深信不疑,相關的討論也大多是建立在“事情就是如傳言所說”的前提下進行的。

對遊戲行業與公司稍有了解的朋友,其實很容易看出這種說法基本上相當於“出租車司機講內參消息”,聽著很帶勁,但不符合常識和邏輯。真要這麼搞,不僅很容易釀成公關危機,其實商業回報也並不美好——保護費若收得少了比如幾百萬,根本不值得折騰。收得多了,手機廠商一旦拒絕合作,失去的就是大批潛在的遊戲用戶,到時候給騰訊帶來的損失,就不是以千萬計了。

還有人聯想到此前華為手機至今不支持微信的指紋支付,並將其視為是騰訊與華為之間的矛盾,這次負優化事件只不過是矛盾的體現之一。

這種想法屬於互聯網上的常見誤區,即把大公司之間的合作與競爭,簡化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去想象這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和利益關係,就好比把國際形勢簡化為兔子、熊和老鷹一樣,這樣有助於他們理解,但很多時候和事實天差地別。指紋是騰訊WXG(微信事業群)和華為相關部門的事情,而花屏是騰訊IEG(互動娛樂事業群)和華為另一個部門之間的事情,這就好比蘋果和三星一邊打商戰一邊合作一樣,在大公司待過的人都知道這是很常見的情況,並不能用簡單的恩怨關係來概括,雖然這樣可能更好理解。

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雖然懂的人自會懂。但因為這種傳言具備一定的情感共鳴。很容易變成“懂的人不感興趣也懶得反駁”,而“不懂的人興致勃勃地只傳播自己相信的觀點”的局面,這就是互聯網的“分層”效應。分層的結果,往往是傳言流傳甚廣,進而變成一種既成事實,誤導著後來的人們。所以這裡我們也梳理了一下實際情況,並就相關問題做了一些求證。

事件梳理

首先,花屏現象的確存在。準確的說,是在更新《刺激戰場》“激情一夏”新版本後,一些支持GPU Turbo的華為手機用戶進入遊戲後,出現了花屏、馬賽克的情況。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注意了,這裡有個關鍵信息是GPU Turbo。這是華為前不久推出的圖形加速技術,是當時華為官方宣稱的黑科技,新聞相當高調。根據發佈會上的說法,通過軟硬件的協同處理,可以達到 60% 的性能增長,以及 30% 的功耗降低。

這次發生花屏現象的華為手機都是支持GPU Turbo的型號,理論上,在GPU Turbo的支持下,遊戲運行效率會更高。那麼按照陰謀論的方法來看,應該是騰訊看我民族科技企業不爽了——優化哪是你想就能有的?還得經過我同意!所以騰訊用“負優化”的方式,給這些手機型號下絆子,迫使華為屈服,交出保護費。

但問題是,在華為上個月的發佈會上,官方公開過一個GPU Turbo的支援遊戲列表。首批優化的遊戲有6款,分別是《王者榮耀》《QQ飛車》《穿越火線》《刺激戰場》《全軍出擊》《荒野行動》。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6款遊戲裡,有5個是騰訊系產品,剩下一個是網易的。一般情況下,這意味著華為和騰訊有深度的合作,抱團跡象鮮明。

我們通過聯繫官方也證實了這一猜測。騰訊與華為的合作,比外界想象得更緊密:從2017年12月2日開始,華為和騰訊就成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用來溝通與同步日常技術之間的升級以及優化。像是《刺激戰場》這類頭部產品的更新,華為還會派工程師駐場,以保障手機與遊戲之間更加適配,優化雙方用戶業務上線後的體驗。

如此密切的合作,故意下黑手是說不通的(當然陰謀論還能醞釀出很多可能性來,這裡就不一一反駁了)。根據遊研社的瞭解,導致花屏問題出現的原因,是華為這次在更新GPU Turbo前,進行了一次範圍很小的灰度測試,讓部分用戶(只涉及到4款機型)提前更新到一個小版本進行測試。正巧,《刺激戰場》這時也在進行一個版本更新,對於新版本適配測試,就是按照華為的正式版本(也就是沒有更新灰度測試的版本)做的。導致一部分處於灰度測試中的用戶受到了影響,出現了花屏問題。

花屏問題被爆出後,華為與騰訊雙方定位到問題來自於GPU Turbo灰度測試的小版本,華為技術團隊針對《刺激戰場》新版本做了補丁優化,並向受影響的用戶推送了升級補丁。對外界也作出了相應的說明:華為在7月8日17:30由花粉俱樂部發布了更新公告沒,騰訊則在21:30左右由《刺激戰場》官方發佈了相關說明公告。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所以整個事件是有一定巧合性的,華為這邊在做小版本灰度測試,而騰訊這邊也在進行版本更新,導致新版的遊戲遇到了新版的GPU Turbo,正好避開了適配測試,進而出現花屏Bug。

理論上,這個Bug影響的範圍應該很小,因為GPU Turbo的灰度測試僅針對榮耀V10、榮耀Play、Mate 10和P20這四款機型的部分用戶。但實際上,網上的輿論效應卻遠大於受影響的用戶規模。比如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如何評價部分華為GPU Turbo手機玩《刺激戰場》花屏”,一兩天就100多個答案了,最高點贊有1700多贊,很多人對這個問題興致勃勃地發表了觀點和看法。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出現了一個群眾喜聞樂見的“鐵證”。

有力的假證據

其實你從常識來看的話,某型號的手機運行遊戲出現花屏,只是一個普通的Bug問題,後續官方處理得也及時,這是遊戲行業中最常見不過的事情。咱黑騰訊也要講究基本法,這麼一個Bug事件,哪怕是最喜歡黑騰訊的用戶,充其量也就是罵幾句刺激戰場優化爛,總不至於發散太多想法。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促使大家開始相信“騰訊收保護費”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一個“鐵證”,當時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可以解決花屏問題的方法(這也是知乎那個相關問題下點贊最高的答案內容)。

打開《刺激戰場》的應用權限設置,關掉“讀取本機識別碼”的選項,然後進遊戲,點右上角的修復按鈕,重啟遊戲,問題即可解決。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本機識別碼的字面意思是幫助應用獲取手機的型號與參數。關閉了這個之後,《刺激戰場》的花屏現象消失了,這意味著什麼?

答案似乎顯而易見——《刺激戰場》只有在識別到華為手機的時候,才會開啟花屏的“負優化”。這個證據帶有很強的諷刺效果——騰訊的作惡又一次露出了馬腳,這次可被網友們揪住不放啦。在很多相關的討論中,這個證據是提及最多的,一旦有人懷疑傳言的可靠性,別人立刻會用

“為啥取消手機識別權限就沒問題了呢?”來反駁,一般情況下這種疑慮也就打消了,都有鐵證了,還能說什麼呢?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我們過去在研究互聯網事件傳播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當發生爭議性事件時,大眾面對所謂的結論和觀點時,通常有一定的抵抗力,會懷疑其真實性。但當面對所謂的“證據”時,便失去了抵抗力。

簡單地說,如果A說B是個惡人,那麼一般人未必會相信。但A說B打了他們家孩子,並放出了孩子在B旁邊大哭的照片,那麼絕大多數人會傾向於相信,並認為這是鐵證。

但很多時候,這種鐵證本身就是假的。孩子的確在B身旁哭,但未必是B打的。但網民對此一般沒有辨別能力,也無意去辨別,網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除非有好事者去深挖並爆出真相,這時候網友又拍手稱快,對反轉喜聞樂見。

這個“解決花屏Bug的方法”就是一則典型的“假鐵證”。

實際上當時花粉俱樂部工作人員也曾給出了一個暫時的解決辦法:重啟手機後進入遊戲,退出登錄,點擊右上角的修復按鈕即可。按照這個操作下來,“可有效降低花屏概率”。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注意到區別了嗎?網友給出的解決方法,和官方建議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是否取消“讀取本機識別碼”的權限。官方並沒有提到這個步驟,僅出現在網友辦法中,至於“點擊右上角的修復按鈕”的操作,在兩個解決方案中都出現了。

而實際上,根據當時的測試和玩家在論壇上的反饋來看,即便取消了“讀取本機識別碼”的權限,花屏依然可能發生。至於那些當時解決了花屏問題的玩家,有的是聽從官方建議,點擊了“修復按鈕”,就減少了花屏概率。有的則是既取消了本機識別碼,又點擊了修復按鈕。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也就是說,降低花屏概率的關鍵,在於點擊了“修復按鈕”,至於有沒有取消“讀取本機識別碼”,其實並不會影響結果。網上流傳的那個民間辦法(包括知乎點贊最高的那個答案)之所以能生效,不是因為取消了識別碼權限,而是在取消權限之後,又點擊了修復按鈕。

其實知乎那個高贊答案寫的也很清楚,關鍵步驟有兩步,只不過“關閉讀取識別碼選項”這一步吸引了全部的注意。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節選自知乎高贊答案,圖中的“關掉選項”指的是關掉讀取識別碼選項

這套推論讓我想起在很小的時候看到的一個笑話。大意是小明同學做自然科學實驗,想驗證螞蚱的聽覺器官長在哪裡。於是他抓來一隻螞蚱放在桌子上,開始做實驗:

小明先是一拍桌子,大吼一聲“跳!”,螞蚱高高地跳了起來。

然後小明把螞蚱的腿掰斷了,再一拍桌子,大吼一聲“跳!”,螞蚱不跳了。

小明於是在實驗報告中寫道:“經實驗證明,螞蚱的聽覺器官在腿上”。

你想想這兩個例子是不是很相似?

但不管真相如何,“騰訊通過讀取機器識別碼判斷是華為的手機後開啟負優化”這個證據,已經深深地印在了部分網民的腦海中。並且在之後的歲月裡,這個證據也將被拿出來證明騰訊有多壞。

從這件事情我們也發現,相比四散的流言,假的“證據”其實更具破壞性。因為人們對“證據”天生抱有好感,防範心很低,而偽造證據又太簡單了,無論這種偽造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類似的事情之前也出現過很多次,而且大多時候得不到二次論證的機會。

還是拿騰訊當例子的話,去年有段時間,遊戲圈盛傳“騰訊通過QQ安全服務來搞Steam”,因為Steam當時訪問很不正常,而關閉了QQ的某個服務後,就有一定概率訪問正常。所以這也被當成了一個“鐵證”,還在微博上被KOL廣為轉發。但實際上有人關了QQ和Q盾服務就能用了Steam了,有人關了也用不了。而有人則是改了Hosts就能訪問了,換一個人改Hosts又不行了;甚至很多人用簡單的“右鍵後退大法”就能正常訪問了。最關鍵的是,哪怕你關閉電腦上的QQ能訪問了Steam了,換手機還是訪問不了Steam,所以關鍵並不在於QQ,但“騰訊干擾Steam”這個印象,卻通過這種“證據”留在了網民腦海中,直到現在還在發揮作用。

再換個非騰訊的例子。幾個月前有個著名的反轉事件,在封禁了魔音糯米很久之後,當所有人以為絕無可能翻案時,絕地求生官方微博突然發了一則公告,說封禁魔音糯米系“業務人員們的失誤及錯誤判斷造成,現將此賬號恢復,並對該玩家致以誠摯的歉意。”

這件事出來之後,成為當時吃雞圈和直播圈最火的新聞。然而緊接著又有一個反轉,有人貼出了英文版的官方“公告”,說裡面提到了“有作弊行為,只是因為這次封禁不符合流程所以解封了”。

那些錯誤的“鐵證”,比謠言本身危害更大

當時也有人在我們的相關報道下質疑,說你們怎麼不提英文版的公告呢,裡面明確提到魔音糯米有作弊行為,中文版公告在故意隱瞞信息!但實際上,這個所謂的英文版“公告”並不是公告,只是一則普通的賬號申訴郵件,被人截圖后冠以“官方對魔音糯米事件的公告”。

因為這個公告截圖作假實在太顯眼了,很快被反駁,所以並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後續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在短時間內,這張圖就獲得了極大的傳播。僅遊研社收到的私信和評論,就有不少人以這張圖為證據,希望我們繼續跟進反轉情況——就這麼一張連PS都沒有的圖,一張只要稍微看兩眼就能判斷真相的圖,卻能被指鹿為馬地產生這樣大的能量,實在讓我們不禁感嘆大家對“證據”的抵抗力實在太低了。

最後說回“負優化”事件上來,負面輿論的大風大浪見多了,可能這事兒對騰訊不算啥大事,估計只到“例行黑騰訊“的級別?而從傳播角度來說,它也只不過又一次證明人們對騰訊的仇視,對陰謀論的喜聞樂見,以及大眾其實更喜歡情感共鳴而非追求真相雖然他們覺得自己在追求真相罷了。

但不得不說,哪怕是對“值得批判”的騰訊,用謊言去批判,依然是個令人遺憾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