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成渝之间最关键的城市 为什么是资阳?

资阳是四川唯一直接链接成都和重庆的城市,区位优势不言而喻。然而,龙泉山脉横亘成资之间,一度时期让资阳显得“偏远”。2013年,资阳首次迈入GDP“千亿俱乐部”,但随后行政区划调整,资阳GDP跌出千亿榜单。2017年,资阳重新进入GDP“千亿俱乐部”,此时全省21个市州中,已经16个市州过千亿。

成绩并不优秀,但资阳仍将成为成渝之间最关键的城市,兑现时间为2035年。6月底,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为资阳未来发展定位:“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7月14日,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落下帷幕,资阳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时间为2035年。

2035年成渝之间最关键的城市 为什么是资阳?

为什么最关键?

资阳是成渝“咽喉”和“节点”城市

GDP刚刚突破千亿的资阳,为什么会成为成渝之间最关键的城市?答案写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中。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明确提出,“支持资阳建设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

7月13、14日,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关键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资阳市委关于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的决定》和《中共资阳市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两个重要决定。

“建设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的发展目标得以进一步明确:到2021年,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更加巩固;到2035年,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全面建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门户”,即正门、房屋的出入口,“门户城市”是一个地区出入与内外交往的中心城市。“枢纽”意为重要的地点,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从词意上来,资阳在成渝两大城市之间的地位,不言而喻。

一度阻隔成资的龙泉山已成“过去式”,如今,成都平原经济区确定东向、南向开放,咽喉要地在资阳;成都东进、重庆西拓战略已经明确,节点也在资阳。

为什么是资阳?

资阳是成渝“开放门户”和“综合枢纽”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涉及川渝两地的城市多达42个,对于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来说,处于关键地位的城市,为什么是资阳?

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分析认为,资阳最大的优势是直线连成渝、区位优越,最大的潜力是新动能成长、后劲充足。

成都与重庆的往来一直极为密切,四川首条高速公路是成渝高速。成渝高铁、成安渝高速建成通车,山城与蓉城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成安渝高速是成渝两地最短的高速公路,除开成渝,剩余部分全在资阳境内。

随着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资阳段,成南达(蓉京)、成自宜(蓉昆)等高铁,绵遂内、成都城际外环线、遂资眉雅等铁路,成资渝高速、铜(梁)安(岳)乐(山)高速、成资大道、资安快速通道等公路建设,资阳将紧密连接成渝、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加上天府国际机场的落成,资阳将全域临空、国际空港连通全球。

资阳还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化与宜宾、泸州等长江上游港口合作,借港出海。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一干多支”的发展战略,把资阳在内的环成都经济圈单独作为“一支”。资阳着力打造成渝空铁陆立体交通枢纽,强化成渝中部支撑,将成为融入成渝,构建联结成渝、服务成渝的开放门户和交通汇集、要素汇集的综合枢纽。

资阳准备好了吗?

将打造成为成渝的“四区一地”

7月13日,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上,资阳市委书记陈吉明引用网友言论:“干货再多,蓝图再好,没有好本领也画不美,这就需要咱资阳人满怀激情去拼去闯去奋斗。”

建设“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资阳将练就哪些“好本领”?

会上,陈吉明也承认资阳最大的差距是发展不充分、质量不高,最大的挑战是要素外流大、集聚力弱。但《中共资阳市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将针对性缩小差距,迎接挑战。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也表达支持意见,支持成都、资阳等市新设综合保税区;支持打造一流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成德、成眉、成资同城化突破;支持资阳建设中国牙谷,打造国际口腔装备材料基地。

聚焦高质量发展,资阳利用全域临空的独特优势,着力建设临空新兴城市,打造国家级临空制造服务基地。同时,资阳将高水平建设世界知名“中国牙谷”,到2021年,集聚口腔企业150户,实现产值200亿元。依托已有的产业优势,2021年,“国家机车商用车制造基地”产值也将实现400亿元。

定位为成渝最关键的城市,资阳把自身发展放入成渝大格局中。资阳将自己定位为成渝“四区一地”,即优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功能配套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试验区、绿色农产品加工配送区、承接成渝产业转移协作区、综合配套服务供给地。其中,资阳市四届六次全会响亮提出,突出“成渝研发、资阳孵化”,主动向成渝高校、科研院所借脑引智,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在资阳落地转化。

封面新闻记者 田雪皎 王祥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