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女性爲何懼怕走進婚姻殿堂

高學歷女性為何懼怕走進婚姻殿堂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在中國流傳千百年的一句婚嫁俗語,意思很明顯,不管是誰,不管學歷高低,到了適當的年齡,男的應該娶妻生子,女的應該結婚成家。對中國人而言,家又是生命延續的港灣,而婚姻又是家中“鍋碗瓢盆”的夫妻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精神生活方式多元化,這種“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婚嫁觀念被現代女性慢慢打破,特別是一些高學歷女性遲遲不願走進婚姻的殿堂。讓人覺得,她們很怕被婚姻綁架。那麼,高學歷女性為何懼怕走進婚姻的殿堂?

對於高學歷為何懼怕走進婚姻殿堂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會覺得奇怪。在傳統婚姻觀念裡,嫁個好老公,是女人最大的幸福。然而,事實證明,越來越多的高學歷女性對自己的婚姻狀況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婚前憂慮。在談及婚姻大事時,不是準備不足,就是顧慮重重,只戀愛不結婚,讓人感覺她們永遠像孩子一樣的活著。由此看來,要說清這個問題,就要明白女人在婚姻裡最渴望的是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

眾所周知,當一個女人想走進婚姻,她一定是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溫暖的臂膀可以依靠,找到了一個溫馨的港灣可以讓心停泊,這個最基本的需求能得以實現。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女人在婚姻裡最想得到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可以實現。那麼,高學歷女性除此需求外還有什麼需求。這到讓人想到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艾利芬克爾所說:“當婚姻的功能僅是滿足溫飽和安全感時,人們不太需要在心理需求上有什麼遠見。但當原本的功能轉變為愛甚至是自我表達時,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就很重要了。”

也就是說,高學歷女性渴望的是希望通過婚姻找到自我,強調愛與陪伴,發掘核心自我。而這種觀念,正好符合馬斯洛的人本主義需求理論(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中的自我實現的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超越性的,代表了人的最佳狀態。換句話說,在衣食無憂的今天,高學歷女性最渴望得到的不僅僅侷限於家庭安逸的生活,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說白了,她們最在乎男人婚前的那一句句承諾,能否在婚姻裡得到兌現。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在現實的婚姻裡,男人大多會忘記曾經山盟海誓的承諾。認為用金錢財富可以滿足女人的物質慾望;用花言巧語可以填補女人的情感空虛;用權利和地位可以來滿足女人的虛榮心。卻沒有從內心真正感悟到,為了婚後的女人,花太多的精力去呵護,去堅守一份責任,用一生的忠誠去守護一個朝夕相處的女人。而這些,在時下情感氾濫的社會中,被一個個擊碎,以至於讓高學歷女性對婚姻缺乏安全感?這恐怕也是她們不願走進婚姻殿堂的原因之一。

當然,高學歷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改變,想法較多懼怕走進婚姻殿堂,恐怕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還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更有自身的原因。加之如今高學歷女性很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長“富養女”的觀念下長大,多數缺乏責任感,把婚姻看得太悲觀,認為“婚姻是愛情墳墓”。於是,她們認為結婚是在折磨自己,與其彼此結婚,不如慢慢相戀,既不用擔心愛情的消失,又不用擔心婚姻的營生。不過,當個人行為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時,我們考慮的就應該是對社會的影響。由事及人,由人及感,由感及心,就不能不讓人反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