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牛人是怎麼考過勘察師基礎考試的!

距離十月份的勘察師考試,也就剩下不到100天的時間了……

按平均一天學習2小時算的話,最多還有8.5天的時間了!!

看完小編的話,一部分人已經放下手機去看書了……

但是,總是有那麼一部分人是醬嬸兒(這個樣子)的

看看牛人是怎麼考過勘察師基礎考試的!

不要這樣啦,時間不等人啦!

下面給大家看看牛人是怎麼通過基礎考試的

(第一人稱哦)

相信自己,沒有什麼不可能!


2017年,我僥倖通過了註冊岩土的基礎考試,成績是83+74。其實通過基礎考試本不算一件重要的事,也不能為公司或自己帶來現實的價值,但我還是想把我通過考試的經歷寫出來。也不是為了炫耀或自誇,只是我認為,我把這個經歷寫出來,讓其他和我情況類似的人有個借鑑,找到信心,可能比我通過這個考試本身更有意義。

我09年本科畢業,05-06年學習高數物理等基礎知識,考試時間是2016年。十年時間,那些基礎知識已基本歸零。然後我參加過2012和2013年的基礎考試,都是100分左右,沒有通過考試。相信現在還在為基礎努力的同學,很多人和我的情況是類似的,那麼我的通過,首先證明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通過這個考試的,所以大家不必絕望。



第一階段 看書+做題

2016年7月1日,在家人催促下,開始看書。因為以往兩次的考試經驗,對於高數物理化學電工學流體力學這些科目,無論如何都看不懂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也基本還給老師了。然後上冊就剩下信號計算機經濟法規這幾門較簡單的,我想能得一分算一分,於是先從這幾門課著手,把習題冊上面的題一道一道的做完,基本搞懂了各進制計算、現值將來值等等計算公式。

看這些簡單公式過程中,漸漸找到點學習的樂趣。於是放下上冊,拿起下冊,先看下冊的工程材料、施工管理、土力學、巖體力學和工程地質的知識。因為從事這個行業,所以學習過程中,有些知識也能彌補平時的欠缺。

工程材料也屬於記憶類知識,隨便做了下習題,瞭解下砂、石、水泥、石灰、瀝青、混凝土等材料特性。

我的感覺是,岩土基礎也是屬於偏計算類的考試,對於計算類考試,關鍵不在看書,在做題。所以我的重點在做題,教材只是用來輔助。

看看牛人是怎麼考過勘察師基礎考試的!

因為有工地,白天需要看鑽機,每天也要輸資料,所以白天的時間比較少。每天可能中午看一個小時,上午和下午可以抽空看2個小時左右,不過有時事情多,一整天都沒辦法看。總之白天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反正做題也快。晚上的時間比較好,所以晚上我至少會看8點到10點2個小時。

僅僅做題還是比較快的,大概20天時間,我看完了工程材料、測量、施工管理、土力學、巖體力學、工程地質、經濟、法規、計算機基礎、信號學這十門課。

接下來沒題做了,我想材料力學好像還比較好懂,於是把材料力學的題目也做完了。不會的就看答案,看教材。只要有公式的,我就記錄到本子上,努力記住公式。

做完這些還沒到8月份。還剩下高數、物理、化學、電工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理論力學、結構設計八門課,全都是難點,不會,看不懂,怎麼辦,都看了一多半了,不能浪費啊!

先看結構力學,桁架二力杆分析看完後,什麼力法位移法彎矩剪力都好像和材料力學差不多,但就是看不懂,可能上學時就沒有學好,放棄!

化學,一上來就講電子、軌道、什麼4a3s5d6h7j,感覺好像是物理,完全天書,有機物那些苯酚酸醛羥烴炔烯也忘記了,置換方程、吸熱、放熱都不記得了。於是把習題裡面的每年真題對著答案看了下,也放棄!

流體力學,通過做題,隨便記了一下達西定律、紊流、平流、雷諾常數什麼的,也放棄了。

結構設計,這科裡面有一些記憶性的東西,通過做題了解一下就好,考試題目也不太多。

電工學我根本看不懂,看了很多次習題,並對照教材,我放棄了,決定考試完全猜,猜對一個就賺了,猜錯了也不虧,反正沒浪費時間看它。

物理,光、波、熱,感覺還可以,反正是記公式,正弦餘弦、反射折射衍射、光柵等等,還有一些通用的公式,做完題後也基本瞭解了。

理論力學,基本上是一些受力分析。靜力分析、動力分析、能量守恆等,把題目做完後,發現其實每年來來回回都是那幾種題型,也不是不能掌握。

最後是高數。看完其他科目後,回來看高數。之所以最後看高數,因為我想其他科目差不多看完,其實高數就算不會,也差不多能過了。再說24分能猜對6分也賺了,如果我用點時間看看,能做對10分就賺大了。於是我專門挑簡單的直線方程、平面方程、垂直平行關係、簡單的導數、微分、積分看了下,發現還可以看懂。慢慢竟然會做了,發現每年不過就是這幾個題而已。

第二階段 真題+筆記

把高數簡單的題目看完後,時間已接近8月中旬。這時候沒事做,每天書包背本下冊習題集,坐地鐵的時候就拿出來翻翻做錯的題目,加深下印象。家人看我沒事做了,就買了套10-14年真題給我。

對於真題開始我是很牴觸的,不敢做。我先做下冊,結果用一箇中午大概1個半小時做完,對答案竟然有70幾分,高興壞了,我只要上午有60幾分就可以過了,而上午的高數我應該有10分左右,物理可以做對一半,經濟一般錯2個,法規錯1-2個,計算機也是錯2個左右,其他的在猜猜,也差不多了。

看到希望了,就在晚上做第一套上午題。非常艱難,一個晚上2個小時,不看書的前提下,只做完了24道數學題,錯了16個,還有兩個是猜對的。很難受,但是我第二天晚上還是堅持把其他96個題目做完,然後整體對答案。非常慘。導致我接下來幾天都不想再做上午題目。我把那套題目一道一道研究,只要是能看懂的,一個都不放過,用了幾乎4天時間,把涉及到的知識點,分科目整理出筆記,然後去用心記那些筆記。

因為已做了一遍習題集,下午的題目對我來說比較簡單,會與不會,選了就完事,所以每天都會抽空做一套下午題目,一個星期做完5套。越做分數越高,有次甚至有90多分。這樣我也越來越有信心,除了真題做完,把模擬題也做了。

看看牛人是怎麼考過勘察師基礎考試的!

上午的題目,有了第一套的經驗和教訓,接下來我每天晚上都利用整體的時間做真題,基本是兩天做一套。第二套題目總結又用了兩天。

第三套題目也是兩個晚上完成,但速度已明顯比之前快很多,很多懂的熟悉了,不懂的也通過做題看書看答案瞭解記錄了。

第四套上午題目做完後,我發現能夠記錄到筆記本上的有用的知識點已經很少了,或者說剩下的那些不會的已經不可能弄懂了,沒有記錄的必要了。

第三階段 反覆看真題

第四套真題做完後,距離考試還有一週左右時間,我已經基本相信自己可以通過了。於是把幾套真題又拿出來,不看筆記和答案,把自認為應該會的題一道一道再算一遍。

下午的題目就每天背在書包裡,在公司或路上的時候拿出來看。

上午的真題我做完07-14年的;下午的做完了05-14年的,還有三套模擬。通過做題,歷年的題型基本在心裡了,哪些得分點掌握後,總分會有多少,心裡其實也有底了。

臨近考試的幾天就看真題,看筆記。

看看牛人是怎麼考過勘察師基礎考試的!

做完真題後,再看的次數不少於5遍,也一遍比一遍快。考試前一天晚上還翻了下真題,甚至還押到了幾個題目。

其實我複習的時間並不多,都是通過白天零散的時間和晚上的一些時間,有時外業比較忙或者需要出報告,一整天都沒有時間看書。所以我感覺基礎考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可以用自己的努力來通過。以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我感覺複習的主要方法在於:首先了解基礎考試的科目類型、每科的分數,複習時先從最容易的科目上手,一點一點積累自己的分數期望值。通過做題和總結,慢慢就會找到信心,直到通過考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