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地理「牛人」 今年高考被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

合肥一中地理“牛人” 今年高考被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

在第14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中,合肥一中李昊龍榮獲銀獎第一名,創造中國隊目前在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中的最好成績。今年高考他考了664分,被北大錄取。出人意料的是,被稱為“地理牛人”的他卻選擇了歷史系,來了一次學科跨界。他對未來的規劃是從事學術研究。說起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當代學生對父母的期許,他和同齡人有話要說,也許可以給家長們一些啟發。

從看地圖開始培養興趣

這不是李昊龍第一次接受媒體採訪。2017年,當他獲得第14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銀獎第一名時,大家已經知道憑藉這一獎項,一年後他會被北大或清華錄取。不過,沒有想到的是,他這次被錄取的不是他最擅長的地理學科,而是跨界到了歷史系。

“地理在北大屬於城市環境學院,這個學院不招文科生。”對於這次跨界,李昊龍說原因一點都不復雜,“我雖然地理比較擅長,但也很喜歡歷史。”2017年,李昊龍參加第14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在這場全英文的比賽中,全程沒有翻譯,只能靠自己獨立完成,這對於中國隊員來說困難重重。最終,李昊龍頂住壓力,獲得了銀獎第一名,創造了中國隊目前在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中的最好成績。

“應該說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我就是從小愛好地理,家裡收藏了很多地圖。”李昊龍對地理的喜愛,離不開家庭的薰陶。爺爺和爸爸也是地理愛好者,平時出差都會買各地的地圖回來,以至於現在家裡還收藏了很多老地圖。這也養成了李昊龍研究地圖的習慣,平時他會買各種各樣的地圖冊,包括城市地圖,還有上世紀60、70年代的地圖等。

最感謝父母引導和陪伴

李昊龍今年高考考了664分,他覺得自己的數學是短板,只考了143分,剛達到班級平均分。說到學習方法,李昊龍認為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

“我們這一代的學生可能比較討厭被管教,我很感謝父母對我沒有太多管教,但又給予了必要的引導。”李昊龍說,平時他和同齡人聊天,大家發現兩類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一種是父母控制太強的,這種學生大多壓力特別大,心理比較脆弱;還有一種是家長完全放任不管的,學習自覺性也不會很高。

除了給予尊重,李昊龍認為父母的陪伴也是自己成長很重要的因素。這裡的陪伴不僅是陪著孩子,還要關注孩子生活和心理上的變化,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陪伴更側重於“伴”而不是簡單的“陪”。此外,他覺得家庭和睦更能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健康樂觀的心態。

“我不是一個思維特別快的人,但我做事還算細緻、嚴謹,比較適合搞學術研究。”因為就業前景的原因,歷史並不是一個熱門專業,之所以選擇歷史專業,李昊龍說一方面是自己喜歡歷史,另一方面他也沒有太考慮就業問題。他的規劃是今後走學術研究這條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曉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