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看環境|從300種到上千種,這些曾經「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紮根申城?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40年,近半個世紀的時光。40年很長,足夠一個人從呱呱墜地成長到不惑之年,成為社會中和家庭裡的中堅力量;40年也很短,對於一棵樹來說,40年也許不過是它漫長生命中短短的一段時光。但對於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來說,40年的時光意味著更加特殊的意義:一條走了40年的“土線”——上海土壤研究的漫漫發展之路。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堅定初心

一條走了40年的“土路”

土,生活中隨處可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似乎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而在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的植物醫生李躍忠看來,土壤是一個生態系統,土壤中有動物、植物種子、微生物、各種營養元素等,是植物賴以生存的根本。從1963年研究所的前身科研組成立的那天起,九名“元老級”研究人員之中就有專門負責土壤研究的。2015年9月,經上海市編委審批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正式更名為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增加了綠化、林業、溼地、環衛等領域的應用技術研究和規劃編制等職責,但直到今天,土壤也一直是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的研究重點。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世博文化公園未建前,場地裸露土壤)

“影響植物生長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土壤,與水分和溫度等氣候條件同等重要。土壤的優劣程度是人體無法感知的,但是可以通過種在上面的植物的表現來研究。”李躍忠說,土壤研究是極其複雜的,研究所成立之初,還僅僅是停留在研究土壤的物理結構和營養方面,現在市園科院的研究逐漸切入到土壤生態、土壤微生物層面。“這相當於困難時期,家家都吃不飽,所以要先解決溫飽問題。現在生活好了,要考慮吃得健康。土壤的研究也是一樣。”李躍忠形象地說。

由於上海是由泥沙沉積而形成的,因此大部分地區的土壤偏鹼性,且板結程度大,不利於植物的根系生長。為了改良這種土壤狀況,19世紀80年代,研究所把一家醋廠的生產廢料——醋渣變廢為寶,將它發酵後加入到土壤中,從而達到疏鬆土壤的作用,使其有利於植物的根系生長。“這家醋廠最初一直都是要付錢請人來處理這些醋渣,而且如果處理不當,醋渣還會對水造成汙染。我們把醋渣利用起來,也幫醋廠解決了一個難題,並且實現了有機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醋渣不僅可以疏鬆土壤,還增加了土壤有機質,這對於綠化植物生長很有幫助。後來,醋廠裡的醋渣甚至到了供不應求的程度。

配生土技術打造植物版“私人訂製”

同李躍忠一樣,從事了近30年植物新優品種選育、推廣的黃軍華也是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的“老法師”。在他的印象裡,上海最初的常用植物品種只有300餘種。90年代後,上海開始了綠化大發展,研究所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上海的植物多樣性。“我們當時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在1998年將上海的常用植物增加到500種,2002年達到800種。”黃軍華說,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綠化用的植物與家庭裡養的盆栽不同,需要在公共綠地上大面積種植。因此引入的植物品種不僅要能夠在上海存活下來,還要呈現出良好的生長態勢,這就給研究所出了個難題。

“我們當時制定的方案有兩個,一個是引進上海已有植物的不同品種,還有一個是引進上海本來沒有的,但適應能力較強的新品種。”黃軍華介紹說,想要引進新品種,土壤問題就被再一次擺到了桌面上:如果想要引進喜歡酸性土壤的植物,就必須要對上海的鹼性土壤進行改良。黃軍華說,當時希望能將杜鵑花和茶花在上海大面積種植,但在他的記憶裡,學校裡的老師明確地告訴他,上海是鹼性土壤,根本不適合杜鵑花和茶花生長。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杜鵑花

▼茶花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如何能讓杜鵑和茶花在上海盛開呢?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而其中的一種微生物和杜鵑的根系產生共生關係,形成菌根後,可以使杜鵑能夠吸收上海鹼性土壤中的營養,從而呈現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生長態勢。研究人員開始在杜鵑身上做試驗,針對杜鵑喜愛的生長環境,研究人員把改良材料和微生物菌群進行科學配置,搭配出能夠全面滿足杜鵑生長髮育所需的土壤條件,試驗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如今,僅濱江森林公園內的杜鵑山上就載有100餘畝20多個品種的杜鵑花。到了開花的時節,公園裡的杜鵑便三個一團,五朵一簇,競相開放。杜鵑花漫山紅遍,燦似彩霞,絢麗動人。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杜鵑的景觀應用效果)

作為全國綠化先進工作者、上海市領軍人才,張浪研究員很早就關注土壤微生物系統研究進展,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都佐證了他先前的判斷,他很興奮,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通過快速人為配製生產出具有生物活性、滿足植物健康生長條件的土壤呢?

進一步的研究證明,這種被稱為“配生土”的方法可以實現植物對土壤需求的“私人訂製”,為上海的植物品種引進工作打開一扇新的大門。除了杜鵑花之外,羅漢松、加拿大紅楓等原來只能被種在盆景裡或從未在上海出現過的植物,也有可能被種滿大街小巷,然後成為市民眼中一道道獨特的風景。

樹標杆立標準

治理城市困難立地任重道遠

2010年,第41屆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召開,這也是中國首次舉辦世界博覽會。如何通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世博園區裡的環境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但擺在張浪和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面前的,是一塊讓所有人都撓頭的城市困難立地。“所謂城市困難立地,是指難以讓植物形成良好生長態勢的立地。它們大多被人為擾動過,儘管土壤有一定的自我修復的能力,但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張浪說,世博園區就是一塊典型的困難立地,位於黃浦江沿岸的世博園區,原有企業多以鋼鐵化工產業為主,園區內的土地早已硬化且汙染嚴重,根本不適合植物生長。“如果等土地自然恢復,恐怕要上萬年的時間。”張浪說。要在這樣的土壤環境下,在2年的時間內完成佔總用地32%的綠地建設任務,並且要求在世博會開幕期間,園區內的綠化植物生長要達到“全冠”狀態,園林綠化科技工作者面臨著重要挑戰和機遇。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園科院科研團隊研究課題)

這幾乎是一個讓不可能變為可能的任務,但時間不等人。

“首先要改良地表土壤,利用一些豆科類植物來對土地進行改良;其次用配生土技術為世博園區內土壤調理營養、結構;同時在標準化苗圃進行苗木儲備,待土壤適合種植後,再直接移栽種植。”張浪說。利用工廠搬遷遺留下的廢棄物來構築種植地形,再把黃浦江水引入,使得水陸生態得以聯通,終於在世博會開幕之際,為世界展示了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世博公園景觀營造)

無獨有偶,上海迪士尼園區的綠化工作也是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啃下的一塊“硬骨頭”。迪士尼地區雖然原為農田用地,但土壤質地較差、粘重、滲水性差。相對於惡劣的土壤本底狀況,美國迪士尼方面嚴苛的驗收標準也不遑多讓,由於要完整地展現迪士尼動畫中主人公生活的自然環境,因此對園區內種植的植物種類有嚴格的要求,但這些規定種植的植物要表現良好的性狀,土壤必須達到相關質量要求。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迪士尼入口綠化景觀效果)

為了儘快完成項目,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與美方技術團隊保持溝通,對標迪士尼有關標準和本市土壤相關質量標準,通過大量實地檢測和研究,提出就地保護和利用迪士尼區域合格表層土,搭配配生土技術,研發土壤工廠化生產配方,最終為園區內的植物調製出了合適的土壤。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迪士尼主入口廣場 朱祥明/攝)

城市困難立地綠化工程技術研發是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的工作重點,張浪表示,根據2035上海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上海將只有15平方公里的城建用地面積可以增長。在這有限的空間裡,要實現綠地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的增長,就必須在城市困難立地把綠化做好。目前在上海的中心城區中,已規劃未建設綠林地的城市困難立地佔84.6%,這些城市困難立地情況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其目前的狀態都不適合植物良好生長。張浪說,我們是政府和行業的突擊隊、尖刀連,我們就是要幹別人幹不了或者不能幹的事,我們就是要啃硬骨頭。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① 迪士尼主景觀管理施工特點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② 迪士尼樂園“十二朋友園”

近年,上海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在困難立地綠化技術方面的有關研發,已在業內具有相當影響,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先後落戶園科院,對於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來說,任務重大而光榮,等待攻克的高峰一個連一個,他們面前的路依舊很長。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針對迪士尼項目共建立了3個總面積達100多公頃的現場儲備基地,累計完成近4萬株喬木的定向容器化生產儲備)

供稿:市綠化市容局社會宣傳處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隨手拍”系列活動又啟動啦!快來贏取屬於你的那份獎品!

視界 | 紫藤盛花期來臨,送你這一簾幽夢的浪漫

花訊 | 滬上7月賞花指南出爐,來一場夏日約會吧~

阿拉看環境 | 儂曉得上海“愛鳥周”的前世今生嗎?

【探秘】“網紅爆款”驅蚊植物究竟好不好用?

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阿拉看环境|从300种到上千种,这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植物如何扎根申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