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矽谷心臟上的創新學校——Bullis Charter School

15 年,硅谷心臟上的創新學校——Bullis Charter School

(BCS 位於 Los Altos 的校園,簡單的一層小平房,從外面看去十分不起眼)

在過去兩年多期間,我們一直都在跟蹤和探索美國學校的創新改革之路,報道過 AltSchool、Khan Lab School 這樣基於硅谷新技術所搭建的新學校,也有如同 High Tech High、Avenue School 這樣的教育理念革新。這一次,我們想向大家介紹位於硅谷中心 Los Altos 的另一所學校 —— Bullis Charter School(以下簡稱 BCS),成立 2003 年的他們,可以說最早幾家強調自己是在“ the spirit of the valley”的精神指導下,探索創新學校如何更好地激發人的潛能的學校。

確實,BCS 也確是硅谷許多創新者的寵兒,1200:1 的錄取率也證明了它在家長心中的地位。Ken Moore (英特爾公司的聯合創始人)、Steven Kirsch (optical Mouse 的發明者)、 Larry Page(Google 的創始人)的孩子,甚至他們孩子的孩子都在這所學校學習過。早期的創始團隊中,也不乏來自硅谷創業圈的人才。當然,硅谷精神更為重要的一面是,在 BCS 裡我們所熟悉的許多教育創新理念 —— PBL、STEM 教育、個性化學習 —— 都在這裡實踐多年,效果卓著;作為創始校長的 Wanny Hersey 同芥末堆說到:“從創立 BCS 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踐行這些理念,不過我們不叫 PBL,我們的看法是學習必須更加 ‘Practical’(可實踐),所以課堂必須教一些具體的’thing‘。”

記得,第一次芥末堆前往 BCS 的時候,當時二年級的學生正在學習美國獨立戰爭的一段歷史,講的是萊剋星頓戰役的故事。其實,這一段歷史早這些學生在 Literacy 的課上已經學過一遍了,不過這次學生們則需要用另外的方式來講述,在 FabLab 所搭建的實驗室裡,孩子們被分成不同的組,有些試圖通過 Minecraft 試圖去還原出當時的歷史風貌;有些則是利用樂高搭建了一個戰爭場景,士兵們是如何戰鬥的;而還有一些,則是開始做起了有聲書,一些圖片配上自己的語音,緩緩地講起故事… 在這個過程中,小組裡分工明確,大家共同協作完成課程的學習。

據老師介紹,這樣的學習方式在 BCS 裡非常常見,老師們常常會結伴共同設計和教授課程。“這樣的教學法還有其他的好處,照顧到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 BCS 是公立學校,絕大多數的孩子都來自周邊的社區,他們都是通過抽籤的方式來到 BCS,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和水平也非常多樣。過去,為了照顧不同孩子,老師們往往需要分開上課;現在通過不同的方式教學,第一個可以滿足知識點學習的要求,同時也能夠減輕教師的負擔。

不過,這些都還不是 BCS 的最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 BCS,更為融入教學的血肉中的則是 —— Growth Mindset(成長型心智)和 Empathy(同理心)。

  • Growth Mindset (成長型心智)

在離 BCS 不到 5 英里的地方就是斯坦福校園,這也是 Growth Mindset (成長型心智)所誕生的地方,作為一個完整的心理學理論,它對於很多人的成長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不過,它還未有在 K12 校園裡有著很好的實踐。

在 BCS 裡, Growth Mindset (成長型心智)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一個細節。當你進入一個課堂,你會發現在牆壁和房頂上都標有一些暗示性的語句 —— “ Maybe you can try …”(也許你可以嘗試…),“Think in another way”(換一種方式思考),“Enjoy the process‘(享受過程)等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則是不斷通過“言語暗示”的方式 —— “沒有關係,也許我們應該想一個新的辦法….”,“這只是一次的失敗,或許我們應該一起努力解決”—— 不斷地去鼓勵孩子們去享受探索知識的過程。

15 年,硅谷心臟上的創新學校——Bullis Charter School

(BCS 的一面牆,提醒著孩子應該如何去與人溝通,也提醒著老師應該如何去與孩子溝通)

除了言語設計之外,BCS 還會設計多樣的活動,去鼓勵孩子們去探索。Wanny 校長說每年的跨校趣味運動會,學校的原則是鼓勵之前沒有參賽經驗的孩子去參加,”那些優秀的體育苗子他們有很多的機會去接觸到這些賽事,而對於其他的孩子,他們可能就沒有什麼機會,這個時候學校去應該去創造“。

確實在這些沉浸式的”言語暗示“之後,你可以看到在 BCS 裡,孩子們都有一種超越年齡的”自信心“和”探索心“。即使是低年級的孩子都勇於去嘗試,去解決問題,同時他們還會依此去鼓勵身邊的夥伴接受失敗,重新出發。而如果講這個時間放在更長的日子裡,這些素質都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在競爭激勵的職場中生存。

  • Empathy(同理心)

成立於 2003 年,在一所公立學校去踐行如此多的教育創新理念,其實是有非常大的難度的。在 BCS 我們之前所談論的很多教育創新理念,包括 Growth Mindset、design thinking、PBL 可以無排斥地實踐,*特別重要的因素則在教學過程中中一以貫之的同理心*。作為創始校長的 Wanny 校長始終堅信:*如果你不能讓他們認同你,他們也不會真正認同整個學校的教學理念,參與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來*。

於是,你會發現在 BCS 裡,每一個新入學的孩子都會有一個比他高几屆的學長來帶領他熟悉學校,熟悉課堂,並且陪伴他在課堂裡學習,因為即使是在這個學校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也不會比“一個孩子更懂得入學時候的害怕和恐慌”;同時老師們也願意投入到課程設計和學生管理中,而並不完全受到教師工會”一分鐘也不多工作“的限制,而之所以這樣,則是來自於他們在 BCS 所接受的教師培訓。在新入職教師培訓的過程裡,這些老師也同樣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帶領,切身體驗了這樣教學對於自己和學生的好處。

15 年,硅谷心臟上的創新學校——Bullis Charter School

(在 BCS,終身的能力才是培養的最為核心)

不過,她也強調很多時候這種同理心是雙向的。在針對家長的教育中,所面臨的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尤其在亞裔家庭裡,很多家長都是佼佼者,對我們這樣一套‘不進取’的教學方式,往往無所適從。因此,許多亞裔學生在學校裡是一套學習方法,到了家裡又是另外一套,非常難受”。針對這樣的情況,BCS 學校會定期邀請家長來學校體驗一天同學生活,同時也會針對亞裔家長開展一些特別的輔導,去體驗“第一”並不是最重要的,探索和團隊精神可以給一個孩子的成長帶去更好的未來。

與大多數創新學校相似的是,BCS 面臨的問題同樣是可複製,這裡的問題也非常複雜。BCS 是一所公立非盈利學校,每年還需要靠家長捐贈的資金來維持學校的運作,更別說有額外的資源來開辦一所學校。當然,公立學校對於開校限制很多。不過,除了這些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來自於教師資源的限制,以及硅谷的土壤支持。對於這一方面,Wanny 校長希望能夠更多地通過師訓的方式來傳遞 BCS 的教育理念,讓更多的公立學校能夠擁有更多擁有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的老師,藉由他們進一步來在更多的地方去拓展 BCS 的網絡。”我們是伴隨著硅谷精神誕生的,硅谷精神中的一項就是’改變世界‘,接下來她會將更多的重心去探索 BCS 在全球其他的地方落地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