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菇不賺錢,夏菇賺錢難,發展「秋菇」可好?

香菇從栽培季節上劃分,大體可分為春栽、夏栽和秋栽模式。但目前就全國而言,春栽和夏栽種植規模佔絕對優勢,而秋栽僅在少數一些地方存在。由於冬菇和夏菇產量連年增多,種植效益不斷下滑,不少人開始把視線轉向秋菇。秋菇一時間成了行業內的熱點話題!

瞭解秋菇的人都知道,相比較冬菇、夏菇而言,秋菇具有“時間短、產量高、見效快”等諸多優點。這就納悶了?既然秋菇這麼好,種的人和地方為啥不多?這不是個矛盾嗎?

關於這個問題,食用菌專家閆新發為大家一起探討、解答:

一、秋栽香菇的技術起源!

根據丁湖廣先生在《香菇速生高產栽培新技術》中描述,秋栽香菇的栽培技術發源於福建省古田縣。70年代中期,採用段木純菌種工藝把木屑或代料壓塊菌磚栽培,改革了生產工藝。1979年冬,福建省古田縣菇農又在學習菌磚栽培法的基礎上,採用塑料袋裝木屑或代料栽培香菇,並由室內栽培發展為室內培育菌絲體、野外出菇管理,大大地提高了香菇的產量和品質。

每100公斤木屑可產幹香菇8至13公斤,比段木裁培單產提高10倍以上。而且除了木屑外,可以廣泛利用棉籽殼、玉米芯、甘蔗渣等代料,操作方便,管理容易,秋季栽培的發菌溫度適宜,從接種到出菇一般只要70至80天,生產週期與段木香菇相比縮短三分之二。

古田縣1985年種植600萬袋, 1986年迅速發展到4000萬袋,年產香菇近2000噸,居全國第一位,被稱為“播金種銀”的致富門路。

這期間,副研究員、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黃年來所長兩次來古田考察、作學術報告,推動了技術開發。福建省農科院助理研究員洪健爾幫助完成生產工藝。這種新栽培法、先後在《中國食用菌》、《工業微生物》、《經濟參考》等科技報刊雜誌作過介紹,得到科研和生產單位的贊同。

1986年4月全國食用菌技術市場在古田縣舉行期間,與會人員參觀了生產現場,給予了肯定。國家科委在“七五” 期間, 把發展食用菌作為“ 星火計劃”的重點項目來開發。

冬菇不賺錢,夏菇賺錢難,發展“秋菇”可好?

二、為什麼秋菇越來越受到關注?優點有哪些?

1、秋栽香菇的週期最短。從頭年8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整個栽培週期只要9個月左右。而春栽和夏菇都需要12個月以上。

2、栽培香菇的培養料來源與產量關係突出。隨著袋栽香菇技術的不斷熟練和提高,發現了一個高產規律,就是秸稈原料的投入產出比高於木屑原料30%以上,而且出菇時間也比木屑原料4至6潮菇減少到1至3潮。秋菇“時間短、產量高、見效快”的特點成為共識。

3、近期部分學者和技術人員對秋菇的推崇。例如在總結全國各地香菇產業發展方向問題時,某位教授提出現代化設施投資中,未來香菇產業方向是“秋栽”。因為模糊了春栽、夏栽和秋栽的利弊關係分析,片面強調了“秋栽”模式,給那些不瞭解秋栽香菇模式的人們種下了一個消化不良的種子。

三、秋季香菇栽培方式

秋栽袋料香菇的出菇時間是以冬春季節為主,出菇模式主要是立棒和層架兩種形式。長江以南區域的冬季氣溫在0℃以上,以“菌棒立式”+“ 塑料小拱棚”模式為主;長江以北區域的冬季氣溫在—5℃至15℃區域,以“層架式”+“ 塑料拱棚出菇”模式為主。

冬菇不賺錢,夏菇賺錢難,發展“秋菇”可好?

四、全國目前哪些地方有秋菇栽培?

據瞭解,目前的秋栽香菇技術推廣面積比較大的地方,除了浙江慶元縣,被稱為香菇第一城外,福建的邵武、武夷山、建陽等地均有栽培。尤其是在浙江省磐安縣、湖北省隨州市、河南省泌陽縣、河北省平泉縣等地,每年都有秋季栽培規模。

五、秋菇這麼好,為啥很多菇農對之“望而卻步”?種植的人和地方現在很少了?

1、秋菇栽培模式都是用“大室接種”和“塑料大棚接種”,缺乏完善而有效的消毒技術措施,其汙染率波動幅度過大,汙染率的比例在30%至80%之間浮動,掙錢三年可以被汙染一次而“全功盡棄”,一下回到解放前。

2、多數人不瞭解自然微生物學科規律、空氣微生物傳播規律、什麼是“無菌化”接種等知識。秋栽香菇管理技術密集、接種汙染風險大的因素,可以讓投資者深刻體會到“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後果。

3、例如《開封地區袋栽香菇的研究報告》中的案例,就是因為這個公司聘請的福建、浙江、泌陽的技術員,都是開放式接種“出身”,弄不明白“培養菌絲潔白的菌棒”為什麼“不耐高溫”?遇到37℃高溫就“全菌覆沒”?更為可悲的是這樣的問題,這家公司找到了國家級專家和教授也無能為力的生產技術問題,也充分說明書面知識與實際應用技術的微妙差距,不是“文聘”可以解決的奧妙之處!

4、再如河南西峽縣的規模產業初始階段(1994至1999)驗證數年之後,徹底拋棄了秋栽的主要因素是接種汙染率幅度在30%至80%之間波動,被箱式接種汙染率穩定在5%(成品率≥95%)以下的成品率保障淘汰了。由此可見微生物學科技術普及和開放式接種技術的“無菌化”工藝程序與消毒安全可靠技術技能的重要性!

5、“出菇潮次少”的錯誤意識,寧可出菇5至6個月拿到低於8%的出菇總產量,也不願意看到出菇一次得到10%以上產量的出菇效果。

6、缺乏對不同香菇菌株的生物學特性瞭解或掌握基礎知識的條件,進行反覆(連年)實驗與驗證條件,擔心投資涉足探索與研究,可能帶來學習和掌握技術的超搞投資。

六、秋栽香菇需要解決和麵臨的六大問題:

1、是袋料生產的培養料配製選擇和拌料容易酸化和“脹氣”問題;

2、是自然空氣雜菌密度最高節令的接種汙染率控制問題;

3、是接種以後的發菌和養菌的密集型監控管理問題;

4、是“白棒子”出菇管理方法問題;

5、是冬季氣溫過低的催菇問題;

6、是深冬寒冷天氣的香菇“催花”和花菇培育問題。

冬菇不賺錢,夏菇賺錢難,發展“秋菇”可好?

秋栽菇其實並不是新生事物,也並不是洪水猛獸,只要掌握了過硬技術也可以駕馭。

很多地方其實很早也發展過秋菇,但終究因為種種原因而選擇了退出。也有不少地方覺得秋菇不賺錢,難控制,沒前途,就被徹底淘汰了!也就造成了現在秋菇只在部分種菇技術成熟的老區存在,而新手不敢輕易觸碰的局面。

冬菇被人們玩壞了,夏菇也快被玩壞了,秋菇未來究竟前途光明嗎?

關於秋菇,各有菇友有何高見?歡迎在文後交流、討論並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