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強迫自己的兒子,去孝敬從未看護過孫子的爺爺奶奶,從而引起孫子的反感怎辦?

用戶63712072131


這是家庭教育問題,父親強迫兒子孝敬爺爺奶奶,難免會引起所以的反感。

祖孫的感情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來維繫,第一個就是血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血緣關係,第二個是感情,一般情況下爺爺奶奶帶過的孫子,自然感情深,誰帶過的孩子跟誰就親近,因為是耳鬢廝磨磨出來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孝道,這是有知識有文化的體現。

現在父親強迫兒子孝順爺爺奶奶有點拔苗助長,其實這個父親也沒有必要這麼著急,第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好的,父親要做好對老人的孝順,才能影響孩子,父親不孝順,逼著孩子孝順也不可能。

第二,多聯絡感情,在一起時間長了,自然就有感情了,有時候幾年不見面,難免會生疏。

第三,也不是著急的事,有時候孩子還小,不太懂這些,長大就好了。

第四,老人也要多跟孩子親近,帶孩子上學,給孩子買好吃的,講故事,買玩具,孩子就在於哄,在老人那能夠得到禮物,自然就孝順了。


韓東言


看到這個題目,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個家庭的教育出了問題,在這個家庭中,爺爺奶奶,父親,兒子,還有沒提到的母親,孰對孰錯難以界定。

其實,許多家庭矛盾,根本就沒有對錯,只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話,矛盾自然消失。

對孩子的母親來說:這個家庭中的母親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肯定遇到不少難處,自然希望得到孩子爺爺奶奶的幫助,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孩子的奶奶爺爺就沒有難處嗎?身體原因,上有老下有小的原因,工作原因,還有和孩子媽媽的生活習慣、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是否能包容的問題等等。

就拿身體因素來說,50歲左右,正處於更年期,許多人在這個年齡感覺身體不適,有的還很嚴重。但是年輕人沒有這個體會,總以為50歲左右,還在正當年,正是可以為兒女出力的最佳時期。實際上,45歲至55歲卻是猝死和疾病的高發期,是人生命中的危險期。

這個年齡段的人,自小兄弟姐妹多,養成了隱忍的習慣,不像現在的年輕人,有要求直接說出來。他們一般比較含蓄,又怕兒女惦念,影響兒女工作,所以身上難受也不會告訴兒女,才會讓年輕人誤認為老人身體很好更棒。

我有一鄰居,丈夫早故,寡居多年,獨自撫養一雙兒女成人,多年積勞成疾,經常胸悶心慌難以入睡,自己偷偷的看了幾回醫生,卻沒有和任何人提起自己的病情。

去年大年初一,由於過度勞累,病情加重。隨告訴兒子,說自己心臟病犯了。平時孝順的兒子這才知道,他那看起來身體硬朗,比年輕人還能幹的母親,已經忍受心臟病的病痛很長時間了。

況且,看孩子是一個體力活。與單位上班不同的是,不用出門就上班了,比單位上班還要累,還要苦,只有上班的點,沒有下班的點,遇到不懂事的晚輩還不一定給個好臉色。

所以說,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體諒,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尤其不要因為爺爺奶奶沒有條件看護孩子,就在言談舉止中對孩子灌輸奶奶不疼,爺爺不愛的思想,這樣做,不但不利於家庭和睦,對孩子的成長、性格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

我覺得如何條件允許的話,爺爺奶奶一般會盡力的。雖然爺爺奶奶在法律上沒有照看孫子孫女的義務,但是又有哪個爺爺奶奶,不把下一代當作寶貝呢?

就拿我家來說,我哥嫂在外地工作,侄子小的時候,母親身體不好,還有兩位老人需要照顧。侄子根本沒有得到過奶奶的看護,他是在姥姥家長大的。

我的母親是一位不善於表達感情的人,平時很少打電話噓寒問暖。但是孫子的地位在母親心中卻是誰也撼動不了的,遇事必先考慮的是孫子。

侄子和奶奶的感情也很好,侄子出國留學回來,和其他人打著招呼就進了奶奶的房間,抓著奶奶的手,和奶奶聊了近一個小時的家常,這才鬆開奶奶的手。

嫂子就感到奇怪,一個名牌大學的博士生,和一個沒有文化的,耳聾打岔的80多歲的老太太,有什麼可聊的呢?也許,這就是親情的力量吧!

所以說,提問人一家的關鍵人物是孩子的母親。首先母親不要認為爺爺奶奶看護孫子是義務。是應該的,甚至是必須的,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了。

爺爺奶奶幫著看護是道義,是親情,是付出。晚輩要感恩,更要孝順。爺爺奶奶沒有條件看護,也不要抱怨。要讓孩子知道,奶奶爺爺把你父親養育成人了,這種恩情比天還大,孝敬爺爺奶奶是應該的。

與爺爺奶奶照顧孫子一樣,只要父母健在,孫子照顧爺爺奶奶,也沒有法律上的規定,但是道義上同樣也是應該的。

既然孫子怪罪爺爺奶奶沒有看護自己,將心比心,孫子不孝敬爺爺奶奶,也是不應該的。


青草悠悠666


這個社會真的出了大問題。婆婆沒有給兒媳婦帶孩子,所以兒媳婦不願意為公婆養老;公婆把房子給了二兒子,所以大兒子的媳婦認為沒有孝敬公婆的義務;爺爺奶奶沒有看護過孫子,所以孫子不應該孝敬爺爺奶奶······

還有嗎?有,很多。

將所有的東西,包括買菜和親情都放在天平上來秤,都用等價交換的市場規則來看待,真擔心這個世界有一天會變成南極洲的冰川,人與人的關係冷漠到令人打顫。

且不論婆婆為什麼沒有給你帶孩子,但是你因此而不願意為公婆養老,那麼請問,公婆的養老問題如何解決?

從法律層面講,兒媳婦的確沒有為公婆養老的義務。但法律有一條:妻子有扶助丈夫贍養公婆的義務。你給公婆養老,其實是協助丈夫,也就是給老公幫忙。請問,你是老公的妻子,難道你不願意給他幫一把嗎?行,你沒有贍養公婆的義務,但是你老公不可推卸。每天做飯的時候,你可以不給公婆做,然後等你們一家吃完以後,讓你老公再給他的父母再做一次飯吧。行,把你和你老公的收入分開,讓你老公從他自己的收入中承擔贍養費吧。行,你把公婆趕出去,然後你老公再把他們接回來吧。你把房子的空間重新分割,將屬於你老公的那一部分空間分割出來,讓他和他的父母一起住吧。

這根本就是一家人,你分得清嗎?

人都有老的時候,你將來變成別人的公婆,你也不幸地由於某種原因而沒有幫兒媳帶孫子,因此你的兒媳婦也不願意給你們養老,請問,你怎麼辦?

同意的道理,爺爺奶奶和孫子,本來就是一家人,你能夠分得清嗎?

爺爺奶奶沒有看護過你,你就不願意孝敬他們。按照這種等價交換的邏輯,任何人都必須在很早的時候就準備好將來搶著帶孫子,以此換取老之將至時被孫子孝敬的資格。一看到孫子生下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守在門外等著搶孫子。我擔心如果全社會變成這樣,人會不會變成其他怪物。

爺爺奶奶沒有看護你,可能有你不知道或者無法理解的原因。按照你這種想法,你應該一直準備著一個筆記本,將你爺爺奶奶對你的付出和你對他們的付出詳細地記一本收支賬,用秤秤好,一筆換一筆。

你孝敬爺爺奶奶,其實是替你的生身父親盡孝。父母對你有生身之恩,父母有權利要求你替他們做一些應該做的事。並且,你孝敬爺爺奶奶,父親會感到很高興。當然,如果你不願意給父親幫忙,也不願意讓父親高興的話,你可以拒絕。但是,一個不願意給父親幫忙、讓父親高興的兒子,不如一生下來就餵狗。

父親的確不能違揹你的意願,他強迫你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我們不瞭解你和爺爺奶奶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僅僅因為他們沒有看護過你,絕對不能成為你不願意孝敬爺爺奶奶的理由。

事實上,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沒有幾個父親會強迫兒子對爺爺奶奶承擔全部的贍養責任。他們無非是讓你多去看望看望,或者適當給點錢,最可能的情況是父親讓兒子替他適當照料一下爺爺奶奶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在你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不可能有特別的要求,你反感什麼呢?

你的心態有問題,這是問題的根本。你斤斤計較,你不願意為爺爺奶奶(其實是為你父親)付出代價。你將小時候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到今天,等到18年以後再算賬,你不覺得這是人品問題嗎?


幸福作坊


也許又是家庭矛盾帶來的教育問題。

無論老人帶沒帶過孫子,都改變不了老人是他爺爺奶奶的事實,即使沒有情感,道義上也需要看望爺爺奶奶的。

我女兒小時候爺爺奶奶也沒照看過,一直喜歡和外公外婆親近。女兒三年級的時候,爺爺奶奶回到縣城生活。每週六我們去陪她爺爺奶奶,都會留下她陪爺爺奶奶住一晚。剛開始不願意,我告訴他:他們是你爸爸的媽媽和爸爸,你陪他們就等於替你爸爸陪他們了。時間久了就養成習慣了。

確實有時老人做事理解不了,有時他們認為孩子小時候你對他再好他也不記得,其實情感建立還是在小時候吧?

不管老人做的對與錯,我們還是堅持對的好,引導孩子包容祖輩,寬容待人,對孩子、對做父母的你們都有好處。

今天他不願意看望爺爺奶奶。將來就有可能這麼對你,何況將來有一天你也會有孫輩。

不管怎麼說,這樣的孩子都是不懂事的。




媽咪老師72


孫子孝敬爺爺奶奶是天經地義,為什麼還要父親強迫還要反感呀?爺爺奶奶從來都沒有看護過孫子,可他養大了兒子。他們養大的兒就是撫養你長大的你的父親!沒有爺爺奶奶就沒有你這孫子的爸爸,沒有你爸爸就沒有你。這就叫血脈相連,代代相傳!按照一代保一代的規律爺爺奶奶沒有看護孫子的義務。而孫子卻有孝敬爺爺奶奶的權力!我公公婆婆有六個兒女,我們是老大。

我的女兒、兒子爺爺奶奶從未幫忙帶過。因為我們下面還有5個弟妹需要他們管,如果還強行讓他們帶孫子孫女他能帶得來嗎?假說他們勉為其難的答應帶,他們能帶得好嗎?所以,我的小孩從小跟隨我學校家裡兩頭跑,我們娘三吃盡了苦頭。女兒長大後參加工作第一個月工資350元,就孝敬了爺爺奶奶200元。兒子工資高一些,第一次回家探親給了爺爺奶奶每人1000元。現在逢年過節都會給錢孝敬爺爺奶奶。他們從沒有過問過小時候的事情!

孝敬老人是義務也是美德,人人都應發揚光大。說爺爺奶奶從來沒有看護過孫子,這只是孫子想逃避盡孝而找的一個藉口。否則的話,從小的事情孫子怎麼會記得這麼清楚呀?其實嬰幼兒階段的事情連你自己也不知道呢!你說得冠冕堂皇也遮不住你不想孝敬老人的醜行!當然,盡孝是每個人的個人行為,父親也沒有必要強迫。隨他吧,說不定過一陣子孫子想通了就自己心甘情願的去孝敬爺爺奶奶了!



心如蓮花173349538


兒媳沒有贍養公婆的義務 !如果兒子健在 孫子也沒有贍養祖父母的義務!法律 ! 不知道那個缺德缺心眼的回答者 怎麼盡用雙標要求晚輩。孫子小時候祖父母不管 你說法律上祖父母沒有帶孫子的義務,這時候你為啥不談骨肉親情?老了老了 沒人稀罕了 你來談親情 你咋不說法律了?法律上各管各媽!不管不行!全天下淨是你的理了?歲數大並不值得尊敬 也不值得同情 關鍵做了什麼讓人肅然起敬的事情。不然 幾百年的大樹都做了棺材板了 也沒見你回家貢著。對於不管兒孫的老人們 從情感上來說 他們跟路邊的棺材板子有啥不同?沒有哪個兒媳婦嫁給老公是為了用自己的一輩子熬著就為了幾十年後不孝敬公婆 有因必有果 誰也別拿自己的人生綁架別人。要不 你就把那些老人接回家養著去 因為兒媳婦和公婆的關係 不比你和老人的關係近多少!她不是老嗎?你也有義務給她們養老。因為她也沒有管過你 也沒有給你看過孩子 你的孩子和她也沒有感情 好了 你去養老吧 社會需要你。


十年媳婦熬成潑


為什麼要強迫孩子去孝敬?當初不看護孫子,你為什麼不強迫他們來看護?長輩沒做到長輩該做的,就別要求晚輩要怎麼樣,這就是在拿道德做綁架。我們這兒有句俗話,不行清風,難盼細雨。我對孩子的教育是誰對你好,你就對誰好,無論親人或朋友。孩子的內心是單純的,不會因為貧富高低來判斷誰對他好,當別人的孩子被爺爺奶奶當成掌中寶時,他的爺爺奶奶做了什麼?這就好比別人辛勤澆水施肥種成了一棵大樹,你們光看見別人乘涼時的愜意了,看到別人的付出了嗎?自己沒付岀,也想得到一片樹蔭,做夢吧!請不要再逼迫這種缺愛的孩子,沒有從那裡得到過愛,怎麼能付出愛?再逼迫下去,不是反感,而是恨!


夢裡花落知多少555


因為是女孩,所以從小沒得到過爺爺奶奶的照顧,每次去奶奶家時我都喜歡躲在牆角里看著叔叔家的弟弟們享受美食,直到他們吃完我才能過去,因為爺爺說了,有好吃的好玩的必須先給孫子……

爺爺去世的早,那時我才上小學三年級,自然沒能力去照顧他,但爸爸媽媽一直都在病床前盡心照顧,而我那兩個叔叔卻躲得很遠,不出錢不出力。

現在奶奶癱瘓在床,爸爸和兩個叔叔輪流去照顧她,爸爸每次去都問奶奶想吃什麼然後動手做給她,而兩個叔叔就在路邊攤買幾個包子雞蛋湯扔給奶奶,然後就打牌去了。

爸爸從來不主動要求我去照顧奶奶,但遇到爸爸有事情或者身體不舒服時我會主動要求去給奶奶做飯。我也不會像爸爸那樣細心的問她想吃什麼,每次去就做掛麵湯臥雞蛋之類簡單的飯菜。而且全程沒有語言交流,她問我就答,她不說話我也沉默。我不是故意這樣冷淡她,是真的無話可說,小時候真的很討厭爺爺奶奶,甚至有點恨他們,但成年後開始理解並適應了自己所生活的環境,重男親女是我們國家幾千年的老傳統了,就算自己再恨也改變不了。對奶奶真的毫無感情,去照顧她也是替父盡孝,出力出錢都可以,但真的沒有感情可付出。


我是一個不看回復的人


其實父親完全不必強迫孩子,只要自己做的足夠好,自己足夠孝道,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跟著學。倘若自己做的不好,卻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孝敬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當然會心生反感了。

所以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力量。

至於爺爺奶奶和孫子,本身有一種天然的血親關係在,本就是親密的。並不會因為爺爺奶奶沒有看護過孫子而疏遠。相反,距離還可能會產生美。但是如果爺爺奶奶既沒有看護過孫子,又不知道疼愛孫子,那麼孫子對老人家產生距離感也是自然地事情。

我家的爺爺奶奶因為年齡偏大,是沒有看護過我家兩個孩子的。但是每次孩子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都竭盡呵護之力,把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拿給孩子們,而且對於孩子正當的需求也積極給與滿足,甚至還會偷偷塞給孩子零花錢。這樣,孩子對於爺爺奶奶就親近的很。認為爺爺奶奶大方、對他們很好。

所以是否在小時候看護過孩子這件事情,只是大人對於爺爺奶奶的意見罷了,而孩子是毫無概念的。只有他們長大後,爺爺奶奶對他們照顧有加有方法,依舊很快就能捕獲孩子的心。


沫沫的靜好歲月


我小時候的記憶中,在奶奶家真的沒有什麼溫情,我家也很早就搬離老家,但是每次過年我爸爸都強迫我們一定要回老家待著,說我們不和他家親戚親近,這幾年我們都長大了,爸爸也碰到很多需要他親戚幫忙的事,比如有次我爸爸要借1萬元,年底外面錢收回來就還,人家說沒錢,然後沒幾天家裡就新買了個90多萬的車,這些事情多了,他也漸漸看明白了,現在是再也不會叫我們咋樣了。所以在很多時候,就算爺爺奶奶忙於工作等什麼原因不能看護孫子,但是一定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去表達對孫子的愛吧,生日買點衣服,平時買些玩具禮物,節假日帶著出去玩玩.....這樣就算不帶,只要和孫子有感情的聯繫,這孫子也不至於無情到一點也不孝順吧。假如你不僅從未看護,也沒有任何的付出,又憑什麼在你需要的時候,人家就要對你付出,而且強迫來的虛情假意又有什麼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