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焦慮的中產階級爲何又頻頻死於理財?

成帛鍇


所謂無欲則剛,中產為什麼會焦慮,就是因為有了一定的財產,並由此產生害怕財產貶值的焦慮感。也正是因為有了一定的財產,才會想盡千方百計讓現有財產保值增值,從而進行投資理財。投資理財本來無可厚非。只是就目前的投資環境,別說中產,誰投資都得掉肉。股票一路下跌,P2P紛紛曝雷,投資房產目前並不是明智之選,在理財上投入得越多也許虧損得越多。所以,要麼,有錢——焦慮——理財——虧損,要麼,沒錢——不理財——維持現狀。不要問為什麼,最直接的原因,也許就是老百姓沒有好的投資渠道,沒有穩定的投資收益。這也應該是當前所有中產階層的共同焦慮。


觀房社


美國、日本正在向M型社會轉變,那麼中國呢?


這一天遲早也要到來,M型社會正悄然而至。



M型社會代表社會富裕與安定的中產階級,如今正在快速消失,約有八成人的生活處於中下水準,M型社會由此成型!


M型社會是指社會正逐漸形成一種雙峰結構:收入高的一小部分人和收入低的一小邵分人,各居收入群體兩端,並且彼此的距高越來越遠,大部分人(中產階級)則向下沉淪為中下層階級,如同M型一般。


7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伴隨著日本中產階級的逐步擴大而日趨崩潰,率先進入了m型社會。80年代美國領先世界發現“新經濟”徹底改變了產業結構,實現存在兩極分化的國富民強--低收入階層也十分富足。當然不止如此,經歷過均等價值觀和中產階級崩塌的社會在消費文化上也更趨理性,美國社會更看重親身體驗和實用性,這點在亞洲國家出現了明顯的反差,中低階級仍認為消費名牌產品可以提升社會地位,至少這種潛在感覺是十分強烈的,這一點上連富裕的日本人都不能否認。


大部分中國人自身的慾望得不到滿足,理財成為了一種全新的存款模式,尤其是號稱可以跑過通貨膨脹的高收益率,讓中產階級看到了躋身上層人群的機會。但是中國的理財市場也是近幾年才開始普及化,很多人的理財知識還是從“餘額寶”開始的。忘記了收益越高,風險越高的至理名言。


銀行理財雖然風險較小,但是收益率太低。而一些偽P2P平臺,憑藉24%以上的高收益率,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中產階級的投資者不惜貸款抵押,賣房賣車,將資金流集中在一起,投入自融平臺,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平臺的實際控制人卷錢跑路。



如有疑問可在評論區提出。


華贏貸


謝邀,所謂中產階級是比上不足比小有餘的這類人群,他們手裡有一定的餘錢,想通過理財變的更有錢,但他們一般都有通過理財快速變現的想法,這種想法是他們在選擇理財項目上具有較強的風險,比如股票等高收入的理財項目,同時這類理財項目也具有高風險,所以大部分中階級想快速變現的想法讓他們死在理財上!


小胖妞也愛美


謝邀,一般認為中產階級的收入在人均5至10萬每年。因為手裡有了閒錢才開始理財,但是在當下的中國正處在大變時期,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給你一個科學的理財規劃,很容易被瘋狂的樓市股市及不理性的投資,而打水漂。故而始終記著風險越高收益越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投資收益已到達百分之十或二十甚至更高,我認為這麼賺錢的生意他自己為何不做而找了別投資讓別人賺錢,這於情於理卻說不通。故而對那些誇大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只能看不能碰,更不能貪心。否則不知什麼時就會死於此。


56152458917


現在各種理財軟件多如牛毛,最關鍵是各種理財平臺只能看運氣,從最近三年看各種倒閉和跑路的平臺非常之多,牽涉到的金額之大讓無數家庭一夜回到解放前。這其中的人群也大多都是中產階級,而目前中國的法律對相關理財平臺也有著這樣那樣的管理缺陷,一旦平臺出現運轉困難,廣大群眾財富得不到應有報賬,因此建議選理財平臺應選誠信靠譜的平臺,目前餘額寶以及支付寶中推薦的理財信息還是比較靠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