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的论述,在文字方面,王芗斋先生无疑是最值得借鉴的

在站桩方面修炼,对站桩的把握不是所谓的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要领,关键是为什么要遵循这些枯燥的要领?

在站桩爱好者了解站桩之前,大都是成年人,其中不乏一些很多领域的精英,往往学习的方式及工作的经历,逐步形成了思维的惯性(具象思维),尤其在以理论灌输模式下,再以实验来证明理论的过程。这种模式在碰到传统传播方式上,无形当中就形成冲突了,在初步认知方面自然产生错位,往往世人从自己的经历去判断对错、是非。

而几千年形成的教育方式是抽象为主,而且还是以实践当中去合于理论,这也是传统文化当中,师带徒的模式。

师带徒的模式(心法相传),在传统医学界、绘画、武术等行业里举目皆是,匠师代代传承。

站桩的论述,在文字方面,王芗斋先生无疑是最值得借鉴的

雕刻

其中意拳传播方面,把这个过程诠释的清晰且具体。从最初的言听计从,到修炼有得,再到拿自己的话解释啥是意拳。也就是从意念当中体认,到站桩修炼所体认到的身心变化,进而试力、发力、推手、断手,再到用自己体认讲出,意拳是怎么回事。这是意拳的修炼的过程。

站桩的论述,在文字方面,王芗斋先生无疑是最值得借鉴的

意拳四代:周广学先生给学员讲解站桩中

抽象入手?

在站桩修炼过程中,注重站桩的感觉、变化成为主流。

在站桩初始上,首先要放弃自己所认为的对错,特别是找感觉方面。往往站桩爱好者把以前所学或者所经历带到站桩修炼上来,很大部分是先入为主的障碍。

站桩初期的手热、麻、胀等是我们修炼过程中自然感知到的,并不是刻意去体会这些,这就跟要领一样,注重要领,意念(抽象思维)就不可能自然存在,意念不能自然存在,就成妄想了

王芗斋先生言:“学自抽象起,精神须切实,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用法不露形,用力纯在意,意力不出尖,浑圆无定式”, 执着在姿势、时间、要领上,注定的违背传统拳学思想。

站桩以什么为宗呢?

这个问题,要先说一下,站桩要相信谁,假如相信某某说的、某大师说的,那就没必要看下去了。

要是遵照先辈所述去站桩,那就是在修炼体认上,合于先辈的论述。例如王芗斋先生关于站桩的论述,在王芗斋先生之前,虽然有郭云深先生乃至李洛能先生,但是在文字论述方面,王芗斋先生无疑是最值得借鉴的

站桩的论述,在文字方面,王芗斋先生无疑是最值得借鉴的

王芗斋先生的作品,皆体认结晶


深圳市聚贤意拳协会

由意拳第四代传人、武术明家周广学先生创立,并由香港意拳学会会长霍震寰先生担任荣誉会长。协会,融养生、技击为一体,以传播正宗意拳、发扬中华武精神、普及传统养生文化为宗旨,正本清源为己任,为传统文化及武术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协会微信公众号:szzhanzhuang)

站桩的论述,在文字方面,王芗斋先生无疑是最值得借鉴的

协会学员站桩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